回到天路目錄 本處為天路第17-29篇
第十七篇 無花果樹
(根據︰路13:1-9)
基督在他的教訓中,總以恩慈的邀請和審判的警告相提並論。他說:“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9:56)“因為上帝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3:17)他恩典的使命與上帝的公正及審判之間的關系,在不結實的無花果樹的比喻中顯明了。
基督曾以上帝之國的來臨警告眾人,也嚴嚴地訓斥了他們的愚昧和疏忽。他們能很快看出天空中氣象的預兆,但對于那些很清楚地指出他使命的時事兆頭,他們卻沒有辨明。
現代的人也和古人一樣,他們總以為自己是上天特別眷愛的對象,而那斥責人的訊息卻是為別人發的。當時的聽眾向耶穌報告了一件使大家震動的事。猶太的巡撫本丟•彼拉多所采取的某些措施曾惹起民眾的反抗。在耶路撒冷發生了一次大騷動,彼拉多企圖以暴力去鎮壓。有一次他的部下曾攻入聖殿院內,殺了那些正在宰殺祭牲的加利利朝聖者。猶太人認為,一個人遭遇不幸是他犯罪所招致的刑罰,所以那些傳述這件暴行的人總隱約地頗為得意。在他們看來,他們自己的幸運証明他們比那些加利利人更為善良,因此更為上帝所眷愛。他們想聽耶穌對那些加利利人說一些譴責的話,因為他們認為那些人是應受懲罰的。
基督的門徒在沒聽到夫子發表意見之前,並沒有貿然提出他們的看法。他曾經明確地教訓他們不可論斷別人的品格,也不可按自己有限的鑒別力去估量別人所受的刑罰。雖然如此,他們還是想基督會譴責那些加利利人比眾人更為有罪,結果他的回答卻使他們大為驚奇。
救主對眾人說︰“你們以為這些加利利人比眾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這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這些驚人的禍害原是要令人虛己並痛悔己罪的。那時,報應的風雲正在醞釀中,行將爆發在一切沒有藏身于基督之內的人身上。
當耶穌對門徒和眾人講話時,他以先知的慧眼見到將來耶路撒冷被敵軍圍困。他聽到外邦隊伍的步伐走向那蒙選的城邑,並看到成千上萬的難民喪亡于被圍的城中。許多猶太人將要像那些加利利人一樣,正當獻祭的時候,在聖殿的院內被殺。那降在少數人身上的災難乃是上帝給予那罪辜一樣嚴重的全國民眾的警告。耶穌說︰“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因為恩典時期要為他們延長片刻;所以他們還有時間可以知道那有關他們平安的事。
他繼續說︰“一個人有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葡萄園裡。他來到樹前找果子,卻找不著,就對管園的說︰‘看哪,我這三年,來到這無花果樹前找果子,竟找不著。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
基督的聽眾不能明白他話中所指的是什么。從前大衛作詩,曾將以色列比作從埃及帶出來的葡萄樹。以賽亞寫道︰“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愛的樹,就是猶大人。”(賽5:7)救主將他那一代的人比作一棵在主葡萄園內的無花果樹,是在他特別的眷顧和恩典之下的一棵無花果樹。
上帝用以下美妙的話說明他對他子民的旨意和擺在他們前面可能有的光榮:“使他們稱為公義樹,是耶和華所栽的,叫他得榮耀。”(賽61:3)雅各臨終時,曾在聖靈的感動之下,論到他所最疼愛的兒子說︰“約瑟是多結果子的樹枝,是泉旁多結果的枝子,他的枝條探出牆外。”他補充說:“你父親的上帝必幫助你,那全能者必將天上所有的福,地裡所藏的福……都賜給你。”(創49:22,25)因此上帝曾將以色列比作一棵上好的葡萄樹栽在生命泉源的旁邊。他曾將他的葡萄園設在“肥美的山岡上”,他曾“刨挖園子,撿去石頭,栽種上等的葡萄樹。”(賽5:1,2)
他“指望結好葡萄,反倒結了野葡萄。”(賽5:2)基督時代的人比古代的猶太人有更敬虔的外貌,但他們卻比先人更缺乏上帝聖靈的美德。那使約瑟的人生品格極其馨香美麗的寶貴果實,沒有出現下猶太國裡。
上帝借著他的兒子前來找果子,卻找不著。以色列白占了地土。它的存在成了一種咒詛;因為它在葡萄園中占據了一棵能結果子的樹所應占的地位。它吞沒了上帝所降在地上的福惠。以色列人在列國中誤表了上帝。他們非但是無用的,反而成了明顯的障礙。他們的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叫人走上錯路,非但不能救人,反而坑害了人。
比喻中管園的人對園主所說如果那樹再不結果子就應當砍掉的決定並沒有異議;但是他也和園主一樣關心這不結果子的樹。他若能見它生長並多結果子,就必大大高興。于是他答複園主的希望,說:“今年且留著。等我在周遭掘開土,加上糞,以后若結果子便罷。”
管園的並非不愿為這棵沒有希望的樹勞力。他準備在它身上花費更多心血。他將要盡量改善它的環境,並用種種方法去照料它。
園主和管園人對這棵無花果樹的關心是一樣的。照樣,聖父與聖子對于選民的慈愛也是一致的。基督向聽眾說明,將有更多的機會賜給他們。上帝的愛所能籌劃的各種辦法都要施用出來,為要使他們成為公義樹並結出造福世界的果子來。
耶穌在比喻中並沒有說明那管園者工作的結果,他的故事就到此中止了。其結果,在于那聽到他話的世代。嚴重的警告已經給了他們︰“不然再把它砍了。”這一句不能收回的判決是否要用在他們身上,完全在乎他們自己。忿怒的大日已經臨近了。葡萄園的園主借著一些降在以色列人身上的災禍,憑憐愛的精神忠告他們關于不結實的樹所必遭的毀滅。
這個警告從古時一直傳到現代。唉,你這粗心大意的人哪﹗你是不是主葡萄園中的一棵不結果子的樹呢?這厄運的判詞會不會即將用在你身上?你領受了上帝的恩賜有多久?他期待你愛心的報答又有多久呢?你被栽種在他的葡萄園中,又受到管園者的細心照料,這該是何等的權利啊﹗福音柔和的訊息豈不是時常振奮你的心靈﹗你既自認歸在基督名下,在形式上你是他教會的一分子,就是他身上的一個肢體,然而,卻感覺不到你和他偉大的愛心有何活潑的聯系。他生命的洪流並沒有透過你流出來。在你的人生中,找不出他品格的美德,即“聖靈所結的果子”。
不結果子的樹經常領受雨露、日光和園丁的照料。它也從土壤中吸取營養。但是它那不結果子的枝條只能投下黑暗的陰影,使其它能結果子的樹在它的黑影之下不能繁茂。照樣,上帝所傾注在你身上的恩典,對世界並沒有帶來絲毫福惠;你是剝奪了別人的權利,因為若沒有你,這些權利就可能是他們的了。
你或許隱約地體會到你是白占地土的。然而上帝因他的大慈憐還沒有把你砍掉。他並未冷酷地看待你;他也沒有漠不關心地離棄你,讓你自取沉淪。他望著你,正像千百年前為以色列人悲嘆道:“以法蓮哪,我怎能舍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必不發猛烈的怒氣,也不再毀滅以法蓮,因我是上帝,並非世人。”(何11:8,9)慈憐的救主正論到你說︰今年且留著。等我周遭掘開土,加上糞。
在那延長了的恩典時期中,基督是以何等不倦的慈愛為以色列服務啊﹗他在十字架上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他升天之后,福音先在耶路撒冷傳開了,聖靈也降在那裡。在那裡,早期教會顯出了複活之救主的能力;在那裡,司提反--“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作了他的見証(徒6:15),並舍了他的性命。凡上天所能賜的一切,都已經賜下來了。基督說︰“我為我葡萄園所做之外,還有什么可做的呢?”(賽5:4)照樣,他對你的照顧和勞碌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如今他還是說︰“我耶和華是看守葡萄園的,我必時刻澆灌,晝夜看守,免得有人損害。”(賽27:3)
“以后若結果子便罷,不然……”
那對神聖能力並無感應的心必逐漸僵硬,直到它再也不能領受聖靈的感化。于是就有話說︰“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
今天他向你提出邀請說︰
“以色列啊,
你要歸向耶和華你的上帝,……
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
甘心愛他們,……
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
他必如百合花開放,
如黎巴嫩的樹木扎根。……
曾住在他蔭下的必歸回,
發旺如五谷,開花如葡萄樹。……
你的果子從我而得。”(何14:1-8)
第十八篇 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
(根據︰路14:1,12-24)
有一次,救主在一個法利賽人的筵席上做客。不論請他的是窮人或富人,他都樂意接受他們的邀請。這次他仍照自己的習慣,將當時的情況聯系到真理的教訓上去。猶太人每逢國家和宗教的歡樂節期總要舉行宴會的。在他們看來,這種筵席是永生福樂的預表。他們喜歡反複講述他們將來要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而外邦人只能站在外邊,以羨慕的心情觀望。現下基督用大筵席的比喻來說明他所要提出的警告和訓誨。猶太人一向把上帝為今世和來生所賜的一切福惠都據為己有。他們不肯將上帝的恩惠分給外邦人。基督用這個比喻來說明他們當時正在拒絕恩慈的邀請,就是上帝之國的呼召。他說明他們所輕看的邀請倒要傳給他們所鄙視的人,就是他們向來所視同長了大麻風、以至連衣服也不可碰的人。
這法利賽人請客時,總是先考慮自私的利益。基督對他說︰“你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什么可報答你。到義人複活的時候,你要得著報答。”
基督在此重述了他古時借摩西傳給以色列人的教訓。那時,主曾指示他們凡舉行聖筵,“你城裡寄居的,並孤兒寡婦,都可以來,吃得飽足。”(申14:29)這些宴會要給以色列人一種實際的教訓。百姓要如此學習誠心款待客人的愉快經驗,也要常年照顧孤苦和貧窮的人。同時,這些筵席還有更廣泛的教訓︰就是以色列人所承受的屬靈福惠,並不是單為他們自己享用的。上帝已將生命的糧賜給他們,讓他們分贈世人。
可是他們沒有這樣做。基督的話責備了他們的私心。對法利賽人來說,他的話不受歡迎。于是,他們有一人想轉換話題,佯裝莊重地嘆道︰“在上帝國裡吃飯的有福了。”這人肯定的口吻仿佛確知天國必有他的分。他的態度正像一些信徒因基督救了他們而得意,卻不履行上帝應許賜救恩的條件。他的精神又像巴蘭禱告時所說的︰“我愿如義人之死而死,我愿如義人之終而終。”(民23:10)這個法利賽人並沒想到他本人有沒有進天國的資格,只想到他盼望在天國享受的福樂。他那句話的用意是要使同席的賓客忘記他們實際的義務。他想使他們的思想越過今生,而望到遠在將來的義人的複活。
基督看出這位偽善者的用意,于是定睛望著他,向眾人說明他們當前權利的性質和價值。他也說明,如果他們要享受將來的福樂,就必須盡到當前的義務。
他說:“有一人擺設大筵席,請了許多客。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仆人去對所請的人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可是客人都表示奇特的冷淡。“眾人一口同音地推辭。頭一個說︰‘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準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你準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這些藉口沒有一個是根據實際困難的。那說“必須去看看”所買的一塊地的人,已經把地買好了。他急著要去看看,乃是因為他的興趣完全在買得的這塊地上。那五對牛也同樣是買好了的。要去試一試,只是為要滿足買主自己的興趣而已。第三人的藉口更不成理由了。被邀請的客人已經娶了妻,這並不足以阻止他來赴席。他的妻子同來也一定會受歡迎的。但是他有他自己享樂的打算,而且在他看來,這比應邀赴席更為稱心﹗他已慣于在其他社交中,而不是在這位主人那裡尋得樂趣。他並沒有請求諒解,也沒有在他的拒絕中作什么有禮貌的推辭。那“不能去”的意思,實際上就是“我不高興去”。
所有的藉口都是表示一種心不在焉的態度。這些被請的客人已經被別的事奪了他們的心志。他們將自己原先答應赴席的諾言置之罔顧,以致他們冷淡的態度辜負了好友的濃意。
基督用大筵席來代表福音所提供的福惠。所供給的不外乎是基督自己。他是天上降下來的糧食,並有救恩的泉源從他涌流出來。主的使者曾向猶太人宣布救主的降臨;他們曾指出基督為“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上帝在他所擺設的筵席上,預備了上天所能賜的最大恩惠--是無法估計的恩賜。上帝的愛已準備了貴重的筵席,並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富源。基督說:“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約6:51)
但是人若要接受這福音筵席的邀請,就必須置屬世的利益于次要,而以接受基督和他的義為首要。上帝已為人類舍棄了一切,因此他要人將他的聖工放在一切屬世的和私人的事務之上。他不能接受一個三心二意的人。一顆專愛世界的心不可能將自己完全獻給上帝。
這教訓是適用于各個時代的。上帝的羔羊無論往那裡去,我們都必須跟從他。我們必須選擇他的指導,重視他的交誼勝于世上朋友的交誼。基督說︰“愛父母過于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愛兒女過于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太10:37)
當基督的時代,人們在家中擘餅吃飯時,常常重複地說︰“在上帝國裡吃飯的有福了。”但基督卻說明,要找客人去赴那以無限代價預備的筵席是多么困難啊﹗那些聽他講論的人知道自己已經蔑視了恩典的邀請。他們專注于世上的產業、財富和享樂。他們竟異口同聲地推辭了。
現今也是這樣。極力拒絕邀請赴席的藉口包括所有拒絕福音邀請的種種托詞。人們說,他們不能因注重福音的要求而妨礙他們屬世的前途。他們看自己今生的利益高過永存事物的價值。正是他們從上帝那裡領受的福惠倒成了使他們的靈命與創造主和救贖主隔絕的障礙了。他們不愿自己屬世的業務受到干擾,于是對恩典的使者說︰“你暫且去吧﹗等我得便再叫你來。”(徒24:25)另一些人提出,他們若順從上帝的呼召,就必在自己的社會關系上遭遇困難。他們說,要他們與自己的親友不睦,那是不合算的。這樣,他們就証明自己正是這比喻中所描述的角色。筵席的主人把他們輕淡的推辭看作是對他邀請的藐視。
有人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說這話的人代表著許多人。他們讓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攔阻他們聽從上帝的呼召。做丈夫的說︰“在我妻子反對的時候,我無法按應盡的本分去做;她的影響會給我極大困難。”做妻子的也聽見了恩惠的呼召︰“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她便回答說︰“請你準我辭了,我丈夫不肯接受這恩典的邀請。他說他的事業不許可。我必須跟著丈夫走,所以不能來。”做兒女的心也受了感動。他們愿意來。可是他們愛自己的父母,父母既不聽從福音的恩召,兒女們認為自己也不能來。他們也說︰“請你準我辭了。”
這些人都拒絕了救主的呼召,因為他們惟恐家庭分裂。他們認為不順從上帝就能保証家庭間的和睦與福祉,但這是一種幻想。凡播撒自私種子的人,必要斬獲自私的后果。拒絕基督的愛,就是拒絕那唯一能使人的愛情純潔而持久的原素。他們非但要喪失天國,而且最終也不得享受那為之犧牲了天國而想保住的福祉。
在比喻中,筵席的主人聽到了眾人如何看待他的邀請,“就動怒,對仆人說︰‘快出去,到城裡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
主人撇棄了那些藐視他濃情的人,去邀請一班並不富有、也沒有房產田地的人。他請了那些貧窮飢餓卻能賞識他所預備之濃惠的人。基督說︰“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上帝的國。”(太21:31)那為世人所唾棄的下層人物,不論是多么卑賤,總不至于低下卑賤到上帝的愛不予注意的地步。基督渴望疲倦、困苦、受壓迫的人都來就他。他渴望將那在任何其它地方都找不到的亮光、喜樂與平安賜給他們。最邪惡的罪人也是他深摯憐愛的對象。他差遣聖靈用溫柔的愛感化他們,竭力吸引他們歸向自己。
那將窮人和瞎子帶來的仆人向主人報告說︰“你所吩咐已經辦了,還有空座。”主人對仆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基督在此指明了在猶太教范圍以外、在世界的大街小巷之中的福音工作。
保羅和巴拿巴因服從這一道命令而向猶太人說︰“上帝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做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贊美上帝的道,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徒13:46-48)
基督的門徒所傳講的福音訊息是向世界宣布他第一次的降臨。這福音給世人帶來了因信他而得救的佳音。它預指他第二次在榮耀裡降臨來救贖他百姓的事,又向人提供借信心和順從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的希望。這個訊息今日正傳給世人,並且此時更附帶著基督第二次降臨快要實現的訊息。基督所說有關他複臨的預兆已經應驗了,我們也借上帝話語的教訓得知主正在門口了。
約翰在《啟示錄》預言基督複臨之前傳福音的情形。他見天使正“飛在空中,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他大聲說:‘應當敬畏上帝,將榮耀歸給他,因他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啟14:6,7)
在預言中,緊跟在這個有關審判的警告及其所附帶的訊息后面,就是人子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審判的公布就是宣告基督的複臨已經近了。這次所宣布的叫作“永遠的福音”。由此可見,傳講基督複臨,宣布這事的臨近,明明是福音訊息的主要部分。
《聖經》說明,在末后的日子,人要沉溺于屬世的事業、享樂和積財之中。他們對永恆的現實是閉目塞聽的。基督說︰“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太24:37-39)
現今也是如此。世人熱衷于追求財利和放縱私欲,好像是沒有上帝、沒有天國、也沒有來世一樣。在挪亞的日子,洪水的警告是要叫人從他們的罪惡中驚醒過來,並勸他們悔改。照樣,基督快來的訊息也是要使人從屬世事物的醉夢中醒悟過來。這警告的宗旨是要人看出永恆的現實,叫他們留意參赴主筵席的邀請。
福音的邀請必須傳給全世界--“各國、各族、各方、各民。”(啟14:6)最后的警告和恩典的訊息將使全地因它的榮耀發光。它將傳給各階層,就是一切貧富貴賤的人。基督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
如今,世界正因聽不到福音而趨于淪亡。人飢餓,乃因缺少上帝的聖言。傳講聖言而不攙雜人的遺傳者真是寥寥無幾。人們手中雖然持有《聖經》,但是,他們卻沒有領受上帝在《聖經》中為他們預備的福惠。主吩咐他的仆人將他的訊息傳給眾人。必須將永生的道傳給那些行將在自己的罪中滅亡的人。
基督在這“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的吩咐中,指明每一蒙召奉他的名而服務之人的工作。為基督做工之人的園地就是全世界。他們的聽眾包括全人類。主希望他恩惠的道能進入每個人心中。
這種工作的成功,大部分要靠個人之工。這就是基督的方法。與人個別談話占了他工作的大部分。即或只有一個人聽道,他也非常重視。他所傳的訊息也往往是經由那一個人而廣傳給千萬人的。
我們不應等待人們來找我們;我們必須深入到他們中間去尋找他們。在講台上講道,那只是工作的開始。還有無數的人,除非有人將福音帶給他們,他們就永遠無從接觸福音。
赴筵席的邀請首先給了猶太人,他們曾蒙召做人間的教師和領袖,他們手中有先知的書卷預言基督的降臨,並有那象征他使命的宗教禮儀托付給他們。如果祭司們和全國民眾聽從了那個呼召,他們便要同基督的使者聯合起來將福音的邀請傳給世人。真理之所以交托他們,乃是要他們分贈出去。當他們拒絕了那呼召時,真理便傳給了那些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和瞎眼的人。稅吏和罪人倒接受了邀請。當福音的呼召傳到外邦時,工作的計畫也是相同的。這訊息先要在“大街”上傳開--傳給那些在屬世的事工上頗為活躍的人物,傳給民間的教師和領袖們。
凡身為福音使者的人務要記住這一點。這教訓也應受到上帝所指派的教師和群羊之牧者的注意。應當以親切的情誼和弟兄般的友愛去尋找那些社會的上層人物。凡在工商界身任重職的人,富有發明才干與科學眼光的人,具有天才的人,以及尚未領會現代特別真理的傳講福音的教師們--這些人應先聽到這個呼召。赴筵席的邀請務要傳給他們。
為有錢的人也有當做之工。他們需要警覺起來,看出自己因領受上天恩賜而負有的責任。需要有人提醒他們︰他們必須向那審判活人死人的主交帳。有錢人需要你本著敬愛上帝之心去為他們工作。這等人常倚仗自己的財富而不感覺有危險,他們的心靈眼目需要被那有永恆價值的事物吸引。他們需要認識真實善良的威權,主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8-30)
可惜很少人個別地向那些因他們的教育、財富或職分而在世上居高位的人談論有關靈性的事。很多為基督做工的人遲疑不前,不去與這些人接觸。這是不應該的。如果一個人將要淹死,我們總不會因他是個律師、富商或法官而袖手旁觀,看他滅亡。如果我們看到有人要從懸崖上跳下去,則不論他們的地位和身分如何,我們總會毫不猶豫地勸他們轉回。同樣,我們也應毫不猶豫地將靈命的危機警告世人。
我們不要因為人顯然專心于世俗的事務而忽略他們。許多在社會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人,心中卻非常苦悶,並懨懨于人生的空虛。他們切望自己所沒有的平安。正是在社會最高的階層中,總有飢渴尋求救恩的人,也有不少是愿意接受幫助的,只要主的工人肯親自用和藹的態度以及一顆因基督的愛而融化了的心去接近他們。
福音工作的成功並不在于高談闊論、動人的見証或深奧的說理,乃在于訊息本身的簡明純正,及其適應飢渴尋求生命之糧者的需要。“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這才是人們心靈的呼求。
千萬人都可以用最簡單平易的方法去接近他們。最有學問的人,就是那些公認為世界上最有才能的男女人士,往往會因一位愛上帝之人所說的幾句簡單的話而感到振奮,因為他是很自然地說出那種愛來,正如一個世俗之徒講論他所最關心的事物一樣。
往往事先經過研究和準備好的話,反而起不了多大作用。但一位上帝的兒女以天真純朴的態度所說的一句真誠老實的話,卻有力量打開那多年向基督和他的愛關閉了的心門。
為基督工作的人要記住︰萬不可靠賴自己的力量。務要借著仰賴基督救人之大能的信心緊握上帝的寶座。但愿他在祈禱中與上帝較力,然后運用上帝所賜的一切才能去工作。必有聖靈作他的能力。服役的天使必來到他身旁去感動人心。
如果耶路撒冷的官長和教師們接受了基督所傳的真理,他們的城市將會變成何等美好的傳道中心啊﹗背道的以色列就要悔改了。龐大的隊伍必被招聚來歸主。他們將要何等迅速地將福音傳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啊﹗現今也是如此︰如果能為基督贏得一些具有感化力和大有作為的人,那么借著他們便能在提拔墮落的人、聚斂流亡的人、並將救恩訊息廣為傳開的事上成就何等大的工作。赴筵席的邀請必能很快發出,主的席上也必坐滿客人了。
然而,我們不可單注意有地位、有才能的人而忽略較為貧賤的人們。基督吩咐他的使者也要到那在小路上和籬笆那裡的人,就是世上貧苦卑微的人那裡去。在大都市的小巷和裡弄中以及鄉間偏僻的小路上,也有若干家庭和個人--或許是置身異地的客旅--他們與教會尚無聯系,以致在自己孤寂的生活中以為上帝把他們忘記了。他們不明白自己應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其中有很多人沉溺在罪中;也有不少受著磨難。他們被疾病、缺乏、不信和沮喪所壓迫。他們在肉體和靈性方面受著種種疾患的苦害。他們因遭受苦難而渴望得著慰藉,而撒但卻引誘他們到那招致毀滅與死亡的私欲和宴樂中去尋求安慰。他供給他們的是所多瑪的蘋果,一到口裡就化為塵灰了。他們正是花錢買那不足為食物的,用勞碌得來的買那不使人飽足的。
我們要在這些生活于困苦之中的人身上發現基督所要拯救的對象。他向他們所發出的邀請是︰“你們一切干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你們要留意聽我的話,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樂。你們當就近我來,側耳而聽,就必得活。”(賽55:1-3)
上帝已發出特別命令,叫我們顧念做客旅的、流亡者和道義能力薄弱的可憐的人們。許多在外表上看來是對宗教問題漠不關心的人,在內心卻是渴望安息與平安的。他們即或沉溺于罪海深處,但仍有獲得拯救的可能。
基督的仆人要照他的榜樣去行。當他周游四方時,他曾安慰受苦的人,並醫治患病的人。然后他將有關他國度的偉大真理向他們說明。這就是他信徒的工作。當你解除人身體上的痛苦時,你必找到為人靈性的需要服務的門徑。你便能指出那被舉起來的救主,述說那位大醫師的慈愛,說明惟獨他掌有複原之能。
要勸告那可憐沮喪的迷路人,叫他們不必絕望。他們雖然做錯了,也未曾建立正直的品格,上帝仍樂意救拔他們,甚至將他救恩的喜樂賜給他們。他喜歡拿一些似乎無望的材料,就是撒但用來成就他工作的人,將他們變為他恩典的承受者。他要救他們脫離那快要降在背道者身上的忿怒。要告訴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治愈和潔淨。在主的筵席上有為他們預備的席位。他正等著要歡迎他們。
那些去到小路上和籬笆那裡的人,將找到一些與上述性格迥異而也需要他們服務的人。有些人向來就憑著自己所有的亮光行事為人,並盡他們所明白的去侍奉上帝。但他們知道還有一番重大的工作要為自己和別人去做。他們渴望對上帝有進一步的認識,但他們才開始看到那大光的一線微芒。他們流淚祈求上帝賜福,其實這福他們憑著信心只能遠遠望到。在大都市的邪惡中,可以找出許多這樣的人來。其中有不少人處境卑微,因此不為世人所注意。也有許多人是傳道人和教會對之毫無所知的。但他們在卑微困苦的境遇中,仍是主的見証人。他們得到的真光可能很少,所受基督化的訓練也不多,但在飢寒交迫的境遇中,他們仍尋找機會為別人服務。凡領受上帝豐富恩典的管家,務要找出這些人來,訪問他們的家庭,並借聖靈的能力供給他們的需要。要和他們一起研究《聖經》,用聖靈感化的簡潔話語同他們一起祈禱。基督必將一道訊息,猶如天降的靈糧一般賜給他的仆人。這種寶貴的福惠必能從這人傳到那人,由這家傳到那家。
比喻中那“勉強人進來”的吩咐,往往被人曲解了。有人以為這是叫我們強迫人接受福音。其實這句話只是說明邀請的迫切性,以及勸導人時所用的有效措施。福音從來不用強迫的手段使人歸向基督。它的訊息是︰“你們一切干渴的都當就近水來。”(賽55:1)“聖靈和新婦都說:‘來!’……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22:17)上帝之愛和恩典的能力激勵我們前來。
救主曾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20)他不因人的藐視而閃避,也不因人的威脅而畏縮,乃是不住地尋找失喪的人,說︰“我怎能舍棄你?”(何11:8)他的愛雖被頑梗的心所拒絕,但他仍要盡更大的努力來勸勉他︰“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他愛的感服人心的力量激勵人來歸向他。他們便對基督說:“你的溫和使我為大。”(詩18:35)
基督要將自己尋找失喪者時所具有的熱愛授予他的使者。我們不僅是要說“來”。有些人雖然聽見了這種呼召,但他們的耳朵太遲鈍了,不能領會它的意義。他們的眼睛太昏暗了,看不出福音對他們有什么好處。許多人體會到自己的極端墮落。他們說︰我不配得幫助;你不要管我了﹗但主的工人決不可因而中止。要以親切憐惜人的愛心扶持那些氣餒無助的人們。要將你的勇敢、希望和力量分給他們。要以仁慈勉勵他們前來。“有些人存疑心,你們要憐憫他們;有些人你們要從火中搶出來,搭救他們;有些人你們要存懼怕的心憐憫他們。”(猶22,23)
如果上帝的仆人肯憑信心與他同行,他就必使他們所傳的訊息大有能力。他們必得能力來說明上帝的愛,以及拒絕他恩典有何危險,使眾人大受感動來接受福音。只要人肯盡到上帝所派給他們的職分,基督就必施行奇妙的神跡。今日世人心中所能成就變化的巨大,將不遜于往日的成就。本仁•約翰(JohnBunyan)是從褻瀆淫蕩的生活中救出來的,牛頓•約翰(JohnNewton)是從販賣黑奴的罪行中救出來的,結果他們都大力宣講那被高舉的救主。從現代的人群中,也能救出一個本仁和一個牛頓來。許多可憐的流亡者必因人與神的通力合作而得蒙救贖,而這些人也要盡自己的力量去使上帝的形象恢複在人身上。還有那些未得良好機會,不曉得有更好道路而誤入歧途的人,將要受到光照。從前基督怎樣向撒該說“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路19:5),如今,他要照樣講給他們聽;而且那些外表看來是很剛愎的罪人遇到基督來俯就他們,倒會顯出赤子般柔順的心地。必有許多人從最可怕的錯謬和罪惡中出來,頂替那些曾享有許多機會和權利而未加以重視的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選民,是特選的、寶貴的子民。當基督進入他的國度時,他們要立在他的寶座旁邊。
但“你們總要謹慎,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來12:25)耶穌說:“先前所請的人,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他們既拒絕了他的邀請,就沒有一個再被邀請了。猶太人在拒絕基督時,既硬著心腸且置身于撒但的權下,他們就不可能再接受他的恩典了。現今也是這樣。如果上帝的愛不為人所賞識,又不成為常存的原動力來軟化並馴服我們的心,那么我們就要全然滅亡了。主無法顯示一種比他已經顯示的更大的愛了。如果耶穌的愛不能製服我們的心,那就再沒有什么辦法能幫助我們了。
你每次不肯聽從恩典的訊息,你便使自己在不信中更加頑梗。你每次不肯向基督打開你的心門,你就會越來越不愿意聽他說話的聲音。這樣,你就要減少自己接受恩典最后邀請的機會了。你切不可像古代的以色列人那樣留下失敗的記錄︰“以法蓮親近偶像,任憑他吧﹗”(何4:17)切不可讓基督為你痛哭流淚,如同為耶路撒冷哀哭說︰“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兒女,好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們不愿意。看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路13:34,35)
我們所處的正是上帝恩典的最后訊息與邀請向人類發出的時代。“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的命令行將圓滿達成。基督的邀請將要發出給每一個人。他的使者正在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天使仍在與人的力量合作。聖靈也向你提出種種理由要勉勵你來。基督正在察看有什么跡象表明你愿將門閂拉開,敞開心門讓他進來。天使正等候著,要將又找到一個迷亡罪人的捷報帶到天庭。眾天軍也在等候著要彈奏他們的金琴,要為又有一個人接受福音筵席的邀請而唱出快樂的詩歌。
第十九篇 恕人之量
(根據︰太18:21-35)
彼得曾到基督面前來提出個問題︰“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猶太的教師們將饒恕人的次數限于三次。彼得照他對基督教訓所有的認識,想把限度放寬到七次,這個數目是表明完全的意思。但基督教訓我們饒恕人不可厭煩。他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于是他說明了饒恕應當以什么為根據,以及懷著不饒恕人的精神所有的危險。在比喻中,他論到一個王如何對待那些辦理他國家政務的臣仆。其中有些官吏經手巨額公款。在王檢查他們如何處理這些款項時,有一個被帶到王面前的人,他的帳上顯明虧空主人一筆巨款,達一千萬兩銀子之多。他既無法償還,王便根據當時的習尚,下令將他和他所有的都變賣了來清償這筆債。那驚惶的臣仆就俯伏在他腳前懇求“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那仆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裡,等他還了所欠的債。眾同伴看見他所做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
為要充分描述這事,比喻中提出了一些細節,但與其中屬靈的意義並不完全吻合,故不可因這些細節而轉移注意力。我們應多注意其主要真理。
王所賜的寬恕,代表上帝對一切罪惡的赦免。那動慈心免了仆人之債的王乃代表基督。人因犯法,已被定罪,無法自救,因此基督到世間來,以人性掩蓋了他的神性,並舍了生命,以義的代替不義的。他為我們的罪獻上了自己,並將他的寶血所換來的赦免白白地賜給眾人。“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詩130:7)
這是我們當向一切與我們同做罪人的人施予慈憐的原由。“上帝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約壹4:11)基督說︰“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舍去。”(太10:8)
在比喻中,欠債的人既請求延期,並答應說:“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王就收回成命,免了他一切的債。他隨后很快就有機會效法那饒恕他之主人的榜樣。他出去時,就遇見一個同做仆人的,這人欠他一筆很小的數目。他所免了的債是一千萬兩銀子,而這個債戶只欠他十兩銀子。可是這個大蒙憐恤的人卻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態度來對待他的同伴。他的債戶向他所求的與他向王所求的是一樣的話,可是結果卻完全不同。那才蒙赦免的人並沒有同情和憐恤人的心,沒有用那向他所施的恩典去對待他的同伴。他不介意那要他寬容的請求。這忘恩負義之仆人所牢記的就是別人所欠他的一點銀子。他向那人索取他所認為該還的全部債款,並向那人施用了一種處罰,正是國王因恩待他而不忍心加在他身上的。
今日表現這種精神的人真不少啊﹗那債戶向債主請求憐恤時,他對自己債額的巨大沒有正確的認識。他沒有體會到自己的可憐無助。他還妄想能解救自己呢﹗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照樣,有很多人希望借自己的好行為贏得上帝的眷愛。他們根本不認識自己的無能,他們不接受上帝的恩典為一種白白得來的好處,卻想在自以為義的生活中建立自己。他們自己的心並不因罪而傷痛自卑,對待別人卻嚴酷且毫無寬恕之心。雖然他們得罪上帝的地方比起弟兄得罪他們的地方猶如一千萬兩銀子與十兩銀子相比--一百萬與一之比,但他們竟敢不饒恕別人的過錯。
比喻中的主人把不憐恤人的債戶叫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耶穌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了。”凡不肯饒恕人的,就是放棄了他自己得蒙赦免的希望。
可是比喻的教訓不可誤用。上帝對我們的恩免,並不減少我們順從他的義務。照樣,我們對同胞寬恕的精神並不減少合法債務的權利。基督在教訓門徒的禱告中說︰“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6:12)這並不是說為了求自己的罪得蒙赦免,我們不可向欠我們債的人討債。如果他們真的不能償還,即使是因為他們不善于理財,也不可將他們下在監裡壓迫、甚或苦待他們,但這比喻並不教我們鼓勵人偷懶。上帝宣告︰“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帖后3:10)主並不希望勞碌工作的人去養活閑懶分子。有許多人竟浪費時間不愛勞動,因而招致貧乏缺少。如果放任這類有過失的人不改正,別人對他們的接濟就等于將財富放進有漏洞的錢囊裡。但也有一種出于不得已的貧窮,我們應對這等不幸的人表示溫情和慈悲。我們應當看待別人,如同我們自己落在同樣境遇中希望得到人的款待一樣。
聖靈借使徒保羅吩咐我們說︰“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什么勸勉,愛心有什么安慰,聖靈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1-5)
然而,罪惡卻是不可輕看的。主曾吩咐我們不可縱容弟兄犯罪。他說︰“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路17:3)必須稱罪為罪,而且必須坦率地向犯罪的人指出來。
保羅受聖靈感動,囑咐提摩太說︰“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后4:2)他又寫信給提多說︰“因為有許多人不服約束,說虛空話欺哄人……所以,你要嚴嚴地責備他們,使他們在真道上純全無疵。”(多1:10-13)
基督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証,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18:15-17)
我們的主教訓我們在基督徒之間的糾紛應當在教會裡面解決。這些糾紛不應該向那些不敬畏上帝的人剖露。如果一個基督徒被弟兄得罪了,他不應將這事在法庭上申訴于不信主的人面前。他當照基督的教訓去做,不要為自己報仇,乃當設法挽救弟兄。上帝必能保護凡敬愛他之人的利益。因此我們要憑信心將自己的案子交給那憑公義施行審判的主。
犯錯的人會一再犯錯,事后又承認錯誤,以致受害的人感覺厭煩,而認為饒恕的次數已經夠多了。但救主明確告訴我們,應如何對待犯錯誤的人︰“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路17:3)不要看他不值得你的信任而和他疏遠。“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加6:1)
你的弟兄若犯了錯誤,就要饒恕他們。當他們向你認錯的時候,你不可說︰我認為他們還不夠謙虛;我想他們並沒有悔悟之意。你有什么權利論斷他們呢?難道你能測透人心嗎?經上記著︰“他若懊悔,就饒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路17:3,4)而且不止七次,乃是七十個七次,正如上帝饒恕你一樣。
我們所有的都是從上帝白賜的恩典中得來的。新約的恩典命定我們做兒女的身分。在救主裡面的恩典成就了我們的救贖、我們的重生以及我們的高升,使我們與基督同做后嗣。因此,我們也當向別人表現這同樣的恩典。
不要使犯錯誤的人灰心。不可容許法利賽人的苛刻攙入,以致傷害了你的弟兄。不可在心思意念中生出苦毒的蔑視。不可在言語上表露絲毫輕視的意味。如果你說一句出于私心的話,或抱一種冷淡的態度,或表示懷疑不信,可能會造成一個人的滅亡。他正需要一位懷有“長兄”般惻隱之心的弟兄來感化他的血肉之心。要使他感覺到有同情的手緊緊地握住他,以溫柔的低聲說道︰我們來禱告吧﹗上帝必使你們雙方都獲得豐盛的經驗。祈禱能使我們互相團結,並與上帝聯合;祈禱能使耶穌來到我們身旁,給予昏迷困惑的人以新生的力量去戰勝世界、肉體和魔鬼;祈禱能擊退撒但的進攻。
當一個人轉臉不看人的缺點而仰望耶穌時,他的品格就必發生一種神聖的變化。基督的靈要在人心中營運,使人的心按照他的形象改變。所以你要努力高舉耶穌,要讓心靈的眼睛轉向那“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當你進行這種工作時,要記得:“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5:20)
“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6:15)誰也不能使不饒恕人的精神辯明為正當的。不憐恤人的人,就此顯示自己與上帝赦罪之恩無分。在上帝的寬恕之下,犯罪之人的心要被吸引去就近那無限慈愛的寬大心懷。上帝慈悲的恩澤要流入罪人心中,並要從他那裡再轉流給別人。凡與基督之恩典有分的人,必能表現基督在他自己高貴的生活中所顯示的柔和與憐憫。反之,“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羅8:9)他既與上帝疏遠,只配永遠與他隔離了。
這人固然也曾一度得蒙饒恕,但他那不憐恤人的精神顯明他正在棄絕上帝赦罪之愛。他使自己與上帝隔離,又回到那原來未蒙饒恕之前的景況中了。他已經否定了自己的悔改,所以他仍要擔負自己的罪,猶如他未曾悔改一樣。
這比喻的偉大教訓在于上帝的慈愛和人的冷酷相對照,事實上,上帝赦罪之愛應作為我們饒恕人的標準。“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我們得蒙饒恕,並非因為我們饒恕了人,乃是照著我們恕人之量而定。一切的赦免,固然是基于我們所不配得的上帝的愛,但我們待人的態度卻顯明我們是否已將那愛學到手。因此基督說︰“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么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給你們。”(太7:2)
第二十篇 無知的財主
(根據︰路12:13-21)
有一次基督正在教訓人,像往常一樣,除了門徒之外,還有別人聚在他周遭。他剛向門徒講說他們將要參預的活動。他們要把他所委托他們的真理傳揚出去,並且他們要與世上執政掌權者發生沖突。他們要為他的緣故被帶到法庭、官府和君王面前。他曾向他們保証要將人所無法辯駁的智慧給他們。他那感動了群眾、又使狡猾的敵人感到困惑的話,顯示了他所應許要賜給門徒的、住在人裡面的靈所具有的能力。
然而有許多人只想借天賜的恩惠以遂行自私的企圖。他們看出基督清楚闡明真理的奇妙能力。他們也聽到他應許賜智慧給跟從他的人,讓他們能在首領和官長面前講話。他是否也肯憑借他的能力為他們求得屬世的利益呢?
“眾人中有一個人對耶穌說︰‘夫子,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上帝曾借摩西訂出一些有關遺產的條例。長子可以承受雙份遺產(見申21:17),而其他兄弟們則各得一份。這人認為他的兄長騙取了他的一份家業。經他自己交涉之后,仍未得到他認為當得的一份,但如果基督能出面干涉,他就必能達到目的。他聽過基督動人的講道和他對文士與法利賽人的嚴厲斥責。倘若他能用那樣的話命令他的兄長,他的兄長就一定不敢再扣留他的一份遺產了。
正在基督嚴肅地教訓人的時候,這個人表露了自私的本質。他只賞識主有能力幫助他實現屬世的打算;但那屬靈的真理並沒有打動他的心。他所專注的問題是如何爭得遺產。那本來富足,卻為我們成了貧窮的榮耀之王耶穌,正在向他敞開上帝之愛的寶庫。聖靈還在勸他來承受那“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的基業(彼前1:4)。他已經看到基督能力的表現。現下正是他的機會,可以向大教師說出他心裡最大的愿望。但是,正像本仁•約翰的寓言中拿著垃圾耙子的人一般,他的眼睛盯著地上。他看不見那懸在他頭上的冠冕(見《天路歷程》--譯者)。他像那行邪術的西門一般,竟把上帝的恩賜看為得利的門路(見徒8:9-24)。
這時救主在地上的使命行將結束。為完成他來所要做的事,就是建立他恩典國度的工作,只剩幾個月的光陰了。可是人的貪心這時還要他在工作時分心去調解有關一塊地產的糾紛。但耶穌決不肯轉離他的使命。他的回答是︰“你這個人,誰立我做你們斷事的官,給你們分家業呢?”
耶穌能告訴那人合理的解決辦法。他明了這案件的是非。兄弟二人彼此紛爭,乃因雙方都有貪心。基督的答複等于向他們說,調停這類紛爭不是我的工作。他來是為另一個目的,就是傳福音,借此喚醒人們對永恆現實的覺悟。
基督處理這事件的方法,對一切奉他名服務的人有個教訓。當他差十二使徒出去時,他說︰“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醫治病患,叫死人複活,叫長大麻風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舍去。”(太10:7,8)他們不是要排解民間屬世的問題。他們的工作是要勸人與上帝和好。他們為人造福的能力就在此。罪惡和憂傷之唯一的救藥就是基督。惟有他恩典的福音能醫治那殘害社會的邪惡。富人虧待窮人,窮人仇恨富人,都是出于自私,而這種私心只有借著順從基督才能根除。惟有他能賜我們一顆新的仁慈的心來代替自私有罪的心。基督的仆人務要借天賜的聖靈傳揚福音,並像他一樣為人類的福利去工作。這樣就必達到造福人類、提升人類的效果。這是非人力所能完成的。
我們的主指出那使這請愿者感到煩惱的糾紛和一切類似爭端的根源,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裡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么辦呢?’又說︰‘我要這么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裡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后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上帝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基督用這無知財主的比喻,說明那些專以世俗為務之人的愚昧。這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從上帝領受的。上帝使太陽照在他的田地上,因為日光照義人,也照不義的人。天上的雨露降給歹人,也降給好人。主曾使五谷繁茂,使田地出產豐盛。這個財主竟不知道怎樣支配他的斬獲。他的倉庫已經裝滿有余,以致無處收藏多余的莊稼。這時他沒有想到他一切恩惠之源的上帝。他也不理會上帝將財富委托他是要他幫助有需要的人。他享有得福的良機可以做上帝的施舍者,但他想到的僅是一己的安逸而已。
窮人、孤兒、寡婦和有病受苦之人的情形已引起了這個財主的注意,他有很多地方可以施舍他的財物。他能輕而易舉地從大堆財富中拿出一部分來,使許多家庭的需要得到解決;使許多飢者得食,寒者得衣;使許多人的心得到快樂;使許多求衣求食的祈禱得蒙應允。這樣,感恩的聲音就必升到上帝面前。主已經聽到窮乏之人的祈禱,並為困苦之人預備他的恩惠(詩68:10)。這個財主所得的恩典,乃是上帝為許多人的需要所預備的豐富供應。但是,他對那些呼求救援的人卻關閉了心門,並對自己的仆人說︰“我要這么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裡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后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
這個人的目標不比死亡的畜類高多少。他活著,猶如沒有上帝、沒有天國、也沒有來生;好像他一切所有的都是他自己的;他對上帝和世人沒有一點責任。詩人用以下的話形容這個富人︰“愚頑人心裡說︰‘沒有上帝。’”(詩14:1)
這個人只為自己活,為自己打算。他為將來作了豐富的預備;現下他只需保管並享用他勞碌的成果就行了。他認為自己比別人更為有福,並贊揚自己善于經營。他的同鄉也尊他為有遠見、很成功的人。因為“你若利己,人必夸獎你。”(詩49:18)
可是“這世界的智慧,在上帝看是愚拙。”(林前3:19)當這個財主正在期望多年的享受時,主卻為他製定了大不相同的計畫。有訊息傳給這不忠心的管家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這是一種金錢所不能解決的需求。他所累積的財富並不能使他幸免一死。在頃刻之間,他一生勞碌所得,對他完全失去了價值。“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他那廣大的田地和充裕的倉庫不再受他的支配了。他“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詩39:6)
這時,那對他最有價值的唯一財寶,他卻沒有得著。在專求利己的生活中,他已經拒絕了上帝的愛。這愛原是能透過他而惠流到別人身上的。這么一來,他已拒絕了生命。因為上帝就是愛;愛就是生命。這人寧愿選擇屬世的東西,而不要屬靈的,所以,他就必與屬世的東西一同消滅。“人在尊貴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詩49:20)
“凡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這幅景象世世代代都是真實的。你盡可以為自己的利益打算,你盡可以聚斂財寶,你盡可以和古代巴比倫人一樣建造高樓大廈,但你卻不能建造一堵高牆或堅固的門將厄運的使者拒之于外。從前伯沙撒王“擺設盛筵”,並“贊美金、銀、銅、鐵、木、石所造的神。”(但5:4)可是那眼所不能見的一位卻伸出手來,在他王宮的牆上寫出厄運的判辭,同時敵軍的腳步聲已在他的王宮門前聽見了。“當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殺”,外國君王登上了他的寶座(見但5:30)。
專為自己而活就是自取滅亡。貪心,就是專求一己之利的欲望,必使人與生命之源隔絕。貪得無厭,要為自己攫取一切的心是撒但的精神。基督的精神乃是施給,並為別人的利益犧牲自己。“這見証就是上帝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裡面。人有了上帝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上帝的兒子就沒有生命。”(約壹5:11,12)
因此他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第二十一篇 財主和拉撒路
(根據︰路16:19-31)
基督在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中,說明人們決定自己永遠的命運乃在今生。在寬容時期中,上帝的恩典是賜給每個人的。但人若因自私享樂的生活而浪費自己的機會,便使自己與永生隔絕。以后再沒有寬容期給他們了。他們已經自愿在上帝與自己之間劃定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這個比喻將不信靠上帝的富人和信靠上帝的窮人作個對照。基督說明︰時候將到,這兩等人的地位要互相調換。那些缺乏屬世的財物卻信靠上帝並能忍受苦難的人,將得到的尊榮超過那在世上有最高地位卻未獻身給上帝的人。
基督說︰“有一個財主,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又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
財主並不屬于不義的法官所代表的那等人,因為那法官竟公然宣稱自己是“不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的”。這個財主承認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他也沒有虐待那個討飯的拉撒路,或因討厭他常在眼前而趕他走。只要這可憐而又討嫌的人能在財主進門時看看他,就得點安慰,財主也就讓他留在那裡。但他對于這個受苦弟兄的需要卻毫不在意。
那時並沒有醫院可以將病患送去治療。患病的和貧窮的需要引起那受主托以財富之人的注意,方可得到幫助與同情。那討飯的和財主的情形正是如此。拉撒路正是極需幫助,因為他既沒有朋友,又無家可歸,還缺少金錢和食物。但這個財主卻讓他日日如此地處在這種境況中,而自己一切的需要全獲得滿足。這富足有余、很可以解除同胞痛苦的人,正像今日許多人所做的一樣,只知為自己而活。
現今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飢寒交迫、無家可歸的人,我們疏忽以財物濟助這些窮苦的人,就必擔負罪債,將來終有一日我們要害怕應付的。一切貪婪都被斥為與拜偶像的罪同等。一切自私的放縱,在上帝看來都是可憎的。
上帝既委派那財主做他財物的管家,他就有責任顧念到類似這乞丐的人。已有吩咐發出︰“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6:5),並“要愛人如己”(利19:18)。那財主原是個猶太人,而且熟悉上帝的命令。但他忘記了自己將要為主所委托他的財物和能力作交代。主的恩惠豐富地降在他身上,但他卻自私地用來尊榮自己,並沒有尊榮那造他的主。他的責任是按他財富的數量去為人類造福。這是主的吩咐,可是那財主並沒有想到他對上帝所應盡的義務。他債款給人時,總要為他所放的債收回利息;但上帝所貸給他的財物,他並沒有付出一點利息。他具有學識與才干,但沒有加以善用。他忘記了自己將要向上帝交代,而只知盡情尋歡取樂。他周遭的事物、他日常的娛樂以及他友伴的稱揚和諂媚,都供他私自享受。他因全神貫注于同朋友交際,而喪盡了在上帝恩愛的服務上與他合作的責任感。他有機會明白《聖經》並實行其中的教訓,可是他所揀選的愛好宴樂的社交占據了他的光陰,使他忘掉永生的上帝。
到了一天,這兩個人的光景起了變化。那窮人一天天地受苦,但他始終耐心而不發怨言地忍受著。時限一到,他死了,埋葬了。雖然沒有人為他哀哭,但他在苦難中的忍耐卻為基督作了見証;他已經忍受他信心的考驗,而且在他死的時候,被描述為如同是被天使帶到亞伯拉罕的懷裡。
拉撒路代表那信靠基督的窮苦人。到號筒吹響的時候,凡在墳墓裡的要聽見基督的聲音就出來領受賞賜,因他們對上帝的信心不只是理論,而是現實。
“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地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裡,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裡,極其痛苦。’”
在這個比喻中,基督用當時一般人的見地來教訓他們。當時聽基督講道的眾人中,有許多相信人死后與複活之前的一段時期是有知覺的。救主明了他們的見解,所以他拿他們這種先入之見作為材料,來構成他的比喻,借此闡明重要的真理。他向聽眾舉起一面鏡子,讓他們可以看出自己與上帝的關系究竟如何。他采用了當時流行的見解來表達他要向大家強調的真理︰人的價值不在于他的財產多少,因為人一切所有的都不過是主借給他的。人若妄用這些恩賜,他便要降到比最貧苦而能敬愛並信靠上帝之人更低的地位。
基督要聽眾明白︰人死了之后,不可能再設法使靈魂得救。在比喻中,亞伯拉罕回答財主說︰“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們這邊也是不能的。”基督用這話來說明人希望有第二次的寬容時期是不可能的。今生乃是為來世作準備的唯一時機。
這時財主還沒有放棄做亞伯拉罕子孫的概念,所以在苦難中還向他求幫助。他祈求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他沒有求上帝,只求亞伯拉罕。可見他把亞伯拉罕看得比上帝還高,而且他的得救乃是靠賴他和亞伯拉罕的關系。十字架上的強盜卻祈禱基督,說︰“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路23:42)當時就有應許說︰我今日(就是我還懸掛在恥辱和痛苦的十字架上時)實在告訴你︰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可是財主卻向亞伯拉罕祈求,所以他的要求沒有得蒙應允。因為惟有基督是被高舉為“君王、做救主,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人。”(徒5:31)“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徒4:12)
財主已經畢生尋求自己的享樂,最后看出他沒有為永恆作準備,可惜已經太晚了。他認清自己的愚妄,又想起自己的弟兄像他一樣為求自己的快樂而生活。于是,他請求說︰“我祖啊,既是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証,免得他們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他說:“我祖亞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個從死裡複活的,到他們那裡去的,他們必要悔改。”亞伯拉罕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複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
當財主為自己的弟兄請求額外的証據時,就有明白的話告訴他說︰即或另有証據顯給他們看,他們也是不會聽勸的。財主的請求含有歸咎上帝的意思,等于說︰你若更徹底地警告過我,我現下就不會到這裡來了。亞伯拉罕對這一請求的答複就是說︰你的弟兄們已經得到充分的警告。真光已經照亮他們,但他們不肯看;真理已經傳給他們,但他們不肯聽。
“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複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這話猶太民族的歷史已經証實了。基督最后所行的最大神跡是叫伯大尼的拉撒路在死了四天之后複活了。猶太人得到這有關救主神性的奇妙証據,但他們依然拒絕了。拉撒路從死裡複活向他們作了見証,但他們竟硬著心抗拒一切証據,甚至還想要害死他呢﹗(見約12:9-11)
律法和先知乃是上帝所指定為拯救世人的媒介。基督說︰他們可以聽從這些証據。如果他們不肯聽從《聖經》發表的上帝的話,他也必不聽那從死裡複活之人的見証。
凡聽從摩西和先知的人,並不需要比上帝已經賜下的更大的亮光;但人如果拒絕真光,而不珍惜賜給他們的機會,即使有人從死裡複活帶來訊息給他們,他們還是不肯聽勸的。就是這種証據,他們也不肯信服,因為凡棄絕律法和先知的人會使自己的心剛硬,以致拒絕一切亮光。
亞伯拉罕和那一度身為財主的談話是象征性的。我們從它應得的教訓是︰各人對自己所當盡的義務已經得到了充分的亮光。人所負的責任是與他的機會和權利相當的。上帝已賜下充足的亮光和恩典給每個人去執行他所派給他的工作。如果人做不到較少亮光所指明給他的義務,那么更多的亮光只會暴露他的不忠和忽略善用那賜給他的恩惠。“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16:10)不肯聽從摩西和眾先知的開導,反而求奇妙神跡的人,縱然如愿以償,他們還是不會信服的。
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說明那看不見的世界對此二人所代表的兩個階級所有的評價。富足不是罪,只要財富不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主非因有錢而被定罪,但他若用交托他的錢財去放縱私欲,那就有罪了。他最好用錢去行善,將自己的錢存在上帝寶座旁。如此專心尋找永恆財富的人,決不會因死亡而轉為貧窮。可是那為自己積攢錢財的人,卻不能攜帶分毫到天上去。他已証明自己是不忠心的管家。他終生享用美物,卻忘記自己對上帝的責任。他就得不到天上的財寶。
基督向我們指出,那享有許多特權的財主應當善用所得的恩賜,使他的善行能存到永久的來生,並因利用而增強了屬靈的優勢。救贖的宗旨不僅在于涂抹罪惡,還要在人身上恢複那曾因罪的摧殘而喪失的屬靈恩賜。金錢不能帶到來生,在那裡也用不著金錢。但那為救人歸向基督的善行卻帶到天庭裡去。可是那些自私自利、為自己耗費主的恩賜而不幫助貧苦同胞,也不出力在世上推進上帝聖工的人,乃是羞辱了造物主。在天上的案卷中,他們的名下要寫著︰“奪取上帝之物。”
財主雖然已擁有錢財所能獲得的一切,但他還沒有那足以抵銷他所欠上帝賬簿上之債的真正財富。他過日子,好像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他疏忽了上帝的呼召和貧苦之人的請求。但最后總有一種呼召是他不能不理睬的。有一種他無權過問、無力抗拒的勢力要吩咐他放棄他再無權占用的產業。一度做過財主的人變成一貧如洗了。那在天國機杼上織成的基督的義袍,這時不能遮掩他。這一度身穿最貴重的紫色袍、最上好細麻衣的人,現下變成赤身露體的了。他的寬容期已經結束。他沒有帶什么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么去。
基督將幔子掀開,把這幅景象顯給祭司和官長、文士和法利賽人看。你們這些在今世的財物上富足而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人都當看一看。請你們對這情景加以深思吧﹗世人所重視的,在上帝看來卻是可憎的。基督問道︰“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處呢?人還能拿什么換生命呢?”(可8:36,37)對猶太民族的教訓
當基督講述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時,猶太民族有許多人正處于這財主的可憐景況中,他們用主的財物來滿足私欲,準備聽以下宣判:“你被稱在天平裡,顯出你的虧欠。”(但5:27)財主承受了種種屬世和屬靈的福惠,他卻不肯在善用這些福惠上與上帝合作。這就是猶太民族的情形。主已使猶太人做神聖真理的受托者。他委派他們做他恩典的管家。他已賜給他們種種屬靈和屬世的權利,並吩咐他們將這些福惠分贈與人。關于如何對待敗落的弟兄、城裡寄居的人以及在他們當中的窮人,他已賜給他們特別指示。他們不可專為自己的利益攫取一切,乃應記念窮人,與他們共同享受。上帝也應許要按照他們仁愛憐憫的行為賜福給他們。可惜,他們正像比喻中的財主,沒有伸出援助的手去解救苦難中人群的屬世和屬靈的需要。他們充滿了驕傲,看自己是上帝所揀選所寵愛的民族;他們卻沒有侍奉或敬拜上帝。他們只仗賴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驕傲地說:“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后裔。”(約8:33)及至危機來到,就顯明他們已經脫離上帝,而只是倚賴亞伯拉罕,把他當作上帝。
基督渴望將光明射入猶太人黑暗的心竅之中。他對他們說:“你們若是亞伯拉罕的兒子,就必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我將在上帝那裡所聽見的真理告訴了你們,現下你們卻想要殺我,這不是亞伯拉罕所行的事。”(約8:39,40)
基督不承認血統有任何價值。他教人知道,屬靈的關系遠勝過一切肉體的關系。猶太人說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后裔;但他們既沒有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就証明自己不是他真實的子孫。惟有那些借著順從上帝的話來証明自己在靈性上是與亞伯拉罕一致的人,才算為真正的后裔。雖然乞丐屬于人所視為下等的階層,但基督卻認他為亞伯拉罕所接納的最親密的朋友。
那財主雖擁有生活中一切奢侈的享受,但他太無知了,以致將亞伯拉罕置于上帝所應有的地位。財主如果重視自己上好的權利,並讓上帝的靈來陶冶他的心思意念,那么他的地位就必完全改觀了。他所代表的猶太民族也是如此。如果他們聽從了上帝的呼召,他們的前途就必完全不同了。他們便會表現真正屬靈的見解。上帝也必增添他們已有的手段,使之足能造福並光照全世界。可惜,他們已經遠遠偏離了主所作的安排,以致他們的生活完全敗壞了。他們未能按照真理與公義做上帝的管家去善用他所給的恩賜。他們未能以永恆觀點看問題;他們不忠實的結果便是全國的敗亡。
基督知道在耶路撒冷被毀滅的時候,猶太人要想起他的警告來。事實就是如此。當災禍臨到耶路撒冷,飢荒和各種苦難加在百姓身上時,他們就想起了基督的話,也明白這比喻的意思了。他們的痛苦是自招的,因為他們坐失良機,未將上帝給他們的亮光照向世界。
末后的日子
世界歷史最后幾幕的演變,都在財主最后的歷史中描寫出來了。財主自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可是在他和亞伯拉罕之間卻有一道不能逾越的深淵--那敗壞了的品格。亞伯拉罕是侍奉上帝的,憑信心與順從遵行了他的話。但財主罔顧上帝,不關心受苦人群的需要。那將他和亞伯拉罕隔開的深淵就是違命的深淵。現今也有很多人沿著這同一路徑而行。他們雖身為教友,卻沒有悔改。他們可能參加聚會,並歌唱詩篇︰“上帝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詩42:1)但他們的見証是虛假的。在上帝看來,他們比一個罪魁還不如。那渴求屬世宴樂之刺激、充滿喜愛炫耀的心靈,根本不能侍奉上帝。這樣的人,正像比喻中的財主,並沒有與肉體的情欲作斗爭的心愿。他反而渴望放縱私欲。他情愿留在罪惡的氛圍中。結果,死亡忽然把他奪去,他便帶著他一生同撒但的勢力合作而形成的品性下到墳墓裡去。在墳墓裡,不論善惡,他都無力選擇了。因為人一死,他所打算的在當日就消滅了(見詩146:4;傳9:5,6)。
當上帝的聲音喚醒死者時,他便要帶著生前所固有的欲望與感情、愛好與厭惡從墳墓裡出來。一個人在享有一切機會並獲得一切便利時既不肯接受再造之功,那么,上帝決不會再行個神跡來改造他了。在他活著的時候,他不愛上帝,也未因侍奉上帝而感到喜樂。他的品格根本不是與上帝和諧的,所以也不可能在天上的大家庭中感到福祉。
現今世上也有一班自以為義的人。他們既不是貪食醉酒的,也不是不信上帝的,可是他們希望為自己而不愿為上帝而活。他們一切所想的都沒有上帝,因此,他們理應列在不信上帝的人之中。即使他們可以進入上帝聖城的門,他們也無權到生命樹那裡,因為當上帝的誡命及其所有條件向他們提出來時,他們拒絕了。他們在今世沒有侍奉上帝,因此在來世還是不肯侍奉他的。他們在他面前活不下去,故此他們會感到任何地方都要比天國好些。
效法基督,就是要領受他的恩德,也就是他的品格。可是那些不能賞識並善用上帝在今世所賜給他們的寶貴機會和神聖感化力的人,實在不夠條件參與天上聖潔的崇拜。他們的品格不是按照神聖的模式塑造的。由于他們自己的疏忽,他們已經形成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在他們和義人之間有深淵限定。
第二十二篇 言與行
(根據︰太21:23-32)
“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來對大兒子說︰‘我兒,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做工。’他回答說︰‘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又來對小兒子也是這樣說。他回答說︰‘父啊,我去’,他卻不去。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哪一個遵行父命呢?”他們說︰“大兒子。”
基督在山邊寶訓中曾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7:21)誠意的考驗不在話語,乃在行為。基督未向任何人說︰你講的比人有什么長處,而是說:你行的“比人有什么長處呢?”(太5:47)他以下的話是富有意義的︰“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13:17)言語若不配合一致的行動則是毫無價值的。這是兩個兒子的比喻所給我們的教訓。
這比喻是基督在他受難前末次去耶路撒冷時講的。他已從聖殿中逐出買賣的人。當時他的話具有上帝的威權,刺入他們的心。他們沒敢申辯抗拒,只是驚駭恐慌地服從他的命令。
在他們的恐懼平靜之后,祭司和長老們回到殿裡來,只見基督在醫治患病和垂死的人。他們聽見歡呼的話音和贊美的歌聲。在殿中,康複了的孩子們揮舞著棕樹枝,並歌唱說︰和散那歸于大衛的子孫﹗嬰孩用囁嚅之聲贊美那大有能力的醫師。但對祭司和長老們,這都不足以消除他們的成見和嫉妒。
次日,當基督在殿中教訓人時,祭司和民間的長老們來問他說:“你仗著什么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
祭司和長老們已經看到基督權能的無誤的憑據。在他潔淨聖殿的事上,他們已經看見上天的威儀從他臉上閃耀出來。他們無法抗拒他言語中的權力。他已在醫治疾病的奇妙事跡中回答了他們的問題。關于他的權柄,他已給出無可否認的証據,但這不是他們所要的。祭司和長老們渴望耶穌宣稱自己是彌賽亞,這樣,他們就可以歪曲他的話,借以煽動民眾來反對他。他們想破壞他的威信,要將他置于死地。
耶穌知道他們既不能在他身上看出上帝,又不能在他的工作中看出他的神性,他們也就不會相信他對自己是基督所作的見証。所以他回答時規避了他們所希望引起的爭論,而將他們的譴責轉到他們自己的身上。
他說︰“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什么權柄做這些事。約翰的洗禮是從那裡來的?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
祭司和官長們都感覺到進退兩難了。他們彼此商議說︰“我們若說‘從天上來’,他必對我們說︰‘這樣,你們為什么不信他呢?’若說‘從人間來’,我們又怕百姓,因為他們都以約翰為先知。”于是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什么權柄做這些事。”
“我們不知道”這句回答是虛謊的。原來祭司們看出自己當時的窘境,所以用謊言來掩飾自己。施洗約翰曾為他們現下盤問他權柄的這一位作過見証。他曾指著他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他也曾給他施洗,而且在施洗之后,當基督禱告時,天開了,有上帝的靈仿佛鴿子降在他身上,同時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3:17)
祭司和官長們想到約翰如何多次重述有關彌賽亞的預言,又記起耶穌在受洗時的情景,就不敢說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他們若照他們所相信的,承認約翰是先知,那么他們又怎能否定他所說拿撒勒人耶穌是上帝兒子的見証呢?同時,他們也不能說約翰的洗禮是從人間來的,因為民眾都相信約翰是先知。因此他們只得說︰“我們不知道。”
于是基督就講出父親和兩個兒子的比喻。當父親來對大兒子說:“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做工。”大兒子立即回答說︰“我不去。”他拒絕服從,還沉溺于邪惡的行徑和交際中。但后來他悔改了,並聽從了這一呼召。
父親到小兒子那裡,同樣吩咐說︰“你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做工。”這兒子回答說︰“父啊,我去。”但他卻不去。
在這比喻中,父親代表上帝;葡萄園代表教會;兩個兒子代表兩等人。那拒絕服從命令,並說“我不去”的兒子,代表那些在生活中公開犯罪的人。他們根本不承認自己是敬虔的,並公然拒絕順服上帝律法所加在人身上的約束。但這些人中有許多后來悔改而且順從了上帝的呼召。當福音在施洗約翰的訊息中臨到他們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時,他們便悔改並承認了自己的罪(太3:2)。
那說︰“父啊,我去”卻沒有去的兒子,顯示了法利賽人的性格。猶太的領袖們正像這個兒子,是頑梗自滿的。猶太民族的宗教生活已成為虛偽的形式。當上帝親口在西奈山宣布律法的時候,眾民都曾發願遵行。他們說︰“父啊,我去。”但他們卻沒有去。當基督親自來向他們陳明律法的原則時,他們拒絕了他。基督曾對當時的猶太領袖們提供了充分的憑據來証明他的威權和神聖的能力。他們雖然不能不服,但總不肯接受這憑據。基督曾向他們指明︰他們之所以仍然不信,是因為他們沒有那導致順從的誠意。基督曾向他們宣告說︰“你們借著遺傳廢了上帝的誡命。……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15:6,9)
在基督面前的人群中有文士和法利賽人、祭司和官長。基督在講完兩個兒子的比喻之后,向他的聽眾發問說︰“你們想這兩個兒子,是哪個遵行父命呢?”法利賽人一時沒想到自己,便回答說︰“大兒子。”他們說出這話,卻沒看出這是宣布自己的罪狀。于是,基督口中發出譴責的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上帝的國。因為約翰遵著義路到你們這裡來,你們卻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他。你們看見了,后來還是不懊悔去信他。”
施洗約翰來宣揚真理,而且因為他的宣講使許多罪人認罪悔改了。這些人將要比那些自以為義、拒絕這嚴重警告的人先進入天國。稅吏和娼妓原屬無知,但這些有學問的人卻明知真理之道,而仍舊不肯行在那引到上帝樂園的路上。那對他們應該是活的香氣叫人活的真理,反倒成了死的香氣叫人死了。有些厭惡自己的公開犯罪的人竟在施洗約翰手下接受了洗禮;但這些教師是假冒為善的人。他們自己頑梗的心成了他們接受真理的障礙。他們抗拒了上帝聖靈的感化,拒不順從上帝的誡命。
基督沒有對他們說你們不能進入上帝的國;而是指明那攔阻他們進入上帝之國的障礙是他們自己造成的。天國的門還是為猶太領袖們敞開著的,邀請仍然向他們發出。基督也渴望看見他們認罪悔改。
以色列人的祭司和長老們在宗教儀式上消磨了一生,他們認為這些儀式太神聖了,不應與世俗的事務發生關系。因此,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應當是純宗教性的。但他們所舉行的儀式不過是做給人看的,借此可使眾人看他們是虔誠和獻身的。他們自稱順從上帝,但實際上卻不肯順從。他們未能實踐他們自己教導人的真理。
基督宣布施洗約翰為先知中最大的一位,同時向聽眾指明,他們已有充分的憑據可以確知約翰是從上帝那裡來的使者。這在曠野的傳道人所講的話是有能力的。他毫不畏縮地宣揚他的訊息,指責祭司和官長們的罪惡,並囑咐他們務要從事天國的工作。他指出他們以下的罪︰他們拒絕所分派給他們的工作。這是無視天父的威權。約翰與罪惡毫不妥協,結果有許多人轉離了不義的道路。
倘若猶太領袖們表白的信仰是真實的,他們就會接受約翰的見証,承認耶穌為彌賽亞。但他們並沒有結出悔改和公義的果子來。故此,被他們歧視的人倒要比他們先進天國。
比喻中那說“父啊,我去”的兒子,口頭上表示自己是忠實順從的,但時間証明了他的表白不是真的。他對父親並沒有真實的愛。照樣,法利賽人夸耀自己的聖潔,但一經考驗,就顯出虧欠來了。每遇有利于他們的事,他們便使律法所有的條例變得非常苛刻,但要他們自己順從時,他們便用狡詐的詭辯來削弱上帝律法的威力。基督論到他們曾宣告說︰“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太23:3)他們對上帝和人都沒有真實的愛。上帝曾呼召他們在造福世人的事上與他同工,他們在口頭上雖然接受了這一呼召,但在行為上卻不肯順從。他們倚賴自己,並夸耀自己的善行,但他們卻藐視上帝的誡命。他們既拒絕從事上帝所分派給他們的工作,主就要因他們的違抗而離棄這叛逆的民族。
自以為義不是真正的義,凡堅持這種心理的人必斬獲致命之自欺的后果。今日有許多人自稱是順從上帝誡命的,但他們沒有上帝的愛從心裡流出來分給別人。基督呼召他們在拯救世人的工作上與他聯合,他們只說︰“父啊,我去”,便自覺滿足。他們並不去,也沒有與從事上帝工作的人合作。他們是懶惰的人。他們正像那不忠實的兒子,向上帝許假愿。他們在加入教會時嚴肅許諾,保証接受並順從上帝的話,愿獻身為上帝服務,結果他們沒有這樣做。在口頭上,他們宣稱自己是上帝的兒女,但在生活和品格上,他們否認了這種關系。他們沒有將心意歸順上帝。他們整個人生是虛謊的。
他們在不涉及犧牲的時候,似乎能履行順從的諾言;可是一旦需要他們克己犧牲,又看見十字架被舉起來,他們就退縮了。于是責任感逐漸消失,明明干犯上帝誡命的罪竟成了習慣。他們的耳朵可能還聽得見上帝的話,但靈性感悟的能力卻已死去,心靈因而變硬,良心也麻木了。
不要以為你沒有對基督表示堅決的敵意這就是侍奉他了。我們這樣做是欺哄自己。我們若將上帝所賜給我們為他服務的時間、錢財或他所委托給我們的任何其他恩賜保留不為他使用,我們便是在反對他了。
撒但利用有名無實的基督徒冷淡懈怠的作風來增強他的勢力,並爭取更多的人到他一邊去。許多人以為自己雖然沒為基督做實際的工作,但仍是站在他一邊的。其實這等人正是讓仇敵預先占據陣地而取得優勢。由于他們沒有為主殷勤做工,又放棄應盡的義務並少講應講的話,他們就讓撒但控製了那本來能被他們引領歸向基督的人。
我們決不能在安逸和怠惰之中蒙拯救。一個真正悔改的人還在度一種軟弱無能、無所事事的生活,這是絕不會有的事。我們不可能飄進天國。懶惰的人絕不能進到那裡。假若我們不努力爭取進入上帝的國,不熱切追求明白其律法的要求,我們就不配與之有分。凡在地上拒絕同上帝合作的人,在天上也不會同他合作。把他們帶進天國是不安全的。
稅吏和罪人較比那些知道上帝的話而不肯順從的人更有希望。那看出自己是罪人而並不文飾己罪的人,知道自己在上帝面前敗壞了靈魂與身體,因此就恐懼戰兢,深怕自己永遠與天國隔絕。他既知自己的病狀,就要向那曾說“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的大醫師求得醫治(約6:37)。主能使用這樣的人做他葡萄園的工人。
那曾一度拒絕順從父命的兒子,既沒有受到基督的譴責;但也沒有得到他的贊許。凡重演大兒子拒絕順命的那一等人,決不會因持這種立場而獲得稱許。他們的坦率斷不能算為一種美德。直爽的性格如因真理與聖靈而成聖,固然能使人勇于為基督作見証;但這種性格若被罪人運用,那就是侮慢、狂妄而近乎褻瀆了。一個人雖然不是偽善者,但這不等于說他不是個罪人。當聖靈的要求達到內心時,我們唯一的安全在于毫不遲疑地附應。當“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做工”的呼召臨到我們時,萬不可拒絕這邀請。“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來4:7)遲延而不聽從是很危險的;因為以后你可能再也聽不到這種邀請了。
不可自欺,以為保留一時的罪還能很容易放棄。事實並非如此。每一保留的罪都必削弱品格而增強惡習,結果就是身體、心靈和道德的敗壞。你或許還能痛改前非,掉轉腳步行走正道,但你心理的模式及犯罪的習性將使你難以分辨是非。撒但也要經由你所養成的不良習慣一再向你猛攻。
在“今天到葡萄園裡去做工”的命令上,每個人的忠誠都要受到考驗。行為與言語相符嗎?蒙召的人是否利用他所有的知識去忠誠而毫不自私地為葡萄園的園主效勞呢?
使徒彼得教導我們應當遵循的工作方針。他說︰“愿恩惠、平安因你們認識上帝和我們主耶穌,多多地加給你們。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欲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有分。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製;有了節製,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彼后1:2-7)
倘若你忠心培植你心靈的園地,上帝便要使你成為他的同工。這樣你不僅要有為自己做的工,同時也要有為別人當做的工。在以葡萄園象征教會的這件事上,基督並沒有教訓我們將同情與服務限于自己的人。主的葡萄園要擴大。他愿將它伸展到地球的每一角落。在我們接受了上帝的訓誨和恩慈之后,我們就當將培育這些珍貴嫩芽的方法教導別人。這樣我們便可擴展主的葡萄園。上帝正關注著我們信心、愛心和忍耐的表現。他要看我們是否利用每一屬靈的優勢在他地上的葡萄園中成為熟練的工人,以至我們可以進入上帝的樂園,也就是亞當、夏娃因違命而被逐出的伊芳甸之家。
上帝對他的子民既有父子關系,他這位父親就有權要我們忠誠地服務。請思念基督的一生。他身居人類之首,服侍他的父,成了每一兒女應當並可以效法的榜樣。基督表現的服從,就是今日上帝向世人所要的。基督是甘心樂意、自愿地以愛心侍奉他的父。他說︰“我的上帝啊,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心裡。”(詩40:8)為要成就他到世上來做的工作,他不以任何犧牲為太重,也不以任何辛勞為太苦。他十二歲時說:“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路2:49)他聽到了呼召,負起了工作責任。他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約4:34)
我們也當如此侍奉上帝。惟有那執行最高標準的順從的人,才是真正的為上帝服務。凡要做他兒女的人,必須証明自己確是上帝和基督及眾天使的同工。這是每個人一定要經受的考驗。主論忠心服侍他的人說︰“在我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屬我,特特歸我。我必憐恤他們,如同人憐恤、服侍自己的兒子。”(瑪3:17)
上帝一切計畫的實施,其主要目的是考驗人,給他們造就品格的機會,借此証明他們是順服還是違命的。好行為固然不能換取上帝的愛,卻能表明我們有他的愛。我們若全心投誠上帝,我們就不是為要賺得上帝的愛而工作;卻要以他的愛為白白得來的恩賜而歡喜領受,而且我們因愛他,就必樂意遵守他的誡命。
今日世上只有兩等人,而且將來在審判中也只承認有兩等人︰一等是違背上帝律法的;一等是遵行的。基督給我們一個試驗,來証明我們是忠誠的或是叛逆的。他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不愛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們所聽見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來之父的道。”“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約14:15-24;15:10)
第二十三篇 主的葡萄園
(根據︰太21:33-44)
猶太民族
基督講了兩個兒子的比喻之后,接著就講了葡萄園的比喻。在前一個比喻中,基督向猶太人的教師說明了順從的重要性。在后一比喻中,他指出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豐富恩惠,借此顯明上帝有權要求他們順命。他向他們陳明上帝輝煌的宗旨,這宗旨原是他們可以借著順命而成全的。他將那遮蓋未來之事的帘幔掀開,指出全民族因未能成就他的旨意而正在如何喪失他的恩眷,自取沉淪。
基督說:“有個家主,栽了一個葡萄園,周遭圈上籬笆,裡面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樓,租給園戶,就往外國去了。”
舊約先知以賽亞曾描述這葡萄園說︰“我要為我所親愛的唱歌,是我所愛者的歌,論他葡萄園的事。我所親愛的有葡萄園在肥美的山岡上。他刨挖園子,撿去石頭,栽種上等的葡萄樹,在園中蓋了一座樓,又鑿出壓酒池;指望結好葡萄。”(賽5:1,2)
栽種園子的人在曠野選了一塊地,他圍上籬笆,撿去石頭,開墾好了,便將上好的葡萄樹種下去,希望能有豐收。這一塊地比那未曾開墾的地更有價值,他指望它獻出與他的愛護和勞碌相應的成果來榮耀他。照樣,上帝也從世上選了一族人來,要他們受基督的訓練和教育。先知說︰“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愛的樹,就是猶大人。”(賽5:7)上帝曾賜給這一族人很大的特權,並以豐盛的慈愛濃濃地賜福與他們,指望他們結出果子來榮耀他。他們應表現他國度的原則。在墮落邪惡的世界上,他們要彰顯上帝的品德。
他們既是主的葡萄園,就應當結出果子,與異教民族所結的完全不同。拜偶像的民族已經恣情縱欲地犯罪作惡。他們肆無忌憚地從事強暴、不法、貪婪、欺壓以及最腐敗的行為。那敗壞了的樹木所結的果子是罪惡、墮落和痛苦的。上帝栽種的葡萄樹所結的果子,應當與此明顯不同。
猶太民族的特權是表現上帝的品德,就是上帝先前向摩西顯示的。摩西曾祈禱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主便應許他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出33:18,19)于是“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出34:6,7)這就是上帝希望從他百姓得到的果子。他要他們以品格的純正、生活的聖潔及他們所表現的憐憫、仁愛和慈悲來顯明“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蘇醒人心。”(詩19:7)
上帝的旨意原是要借猶太民族將豐盛的福惠分給萬民。他要借著以色列開辟那將他的光散布于全世界的通道。世界各國因為依從腐敗的習俗已經不認識上帝了。然而,上帝本著他的慈憐沒有毀滅他們。他定意給他們機會,借著他的教會來認識他。他預定那借著他子民所顯明的原則要成為在人類身上恢複上帝形象的媒介。
為要達到這個目的,上帝曾呼召亞伯拉罕離開他那拜偶像的親族,吩咐他定居迦南地。上帝說︰“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創12:2)
亞伯拉罕的后裔,即雅各和他的子孫,被帶到埃及地,為要使他們能在那強大而邪惡的國家中彰顯上帝國度的原則。約瑟的正直和他保全埃及通國民眾性命的奇妙事跡,是基督一生的預表。還有摩西和許多其他先賢,都是上帝的見証人。
在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上,主又彰顯了他的能力和慈愛。他為拯救他們脫離奴役而施行的奇事,以及他在他們曠野行程中對待他們的手段,不單是為他們的益處,更是要為周遭的國家作具體的教訓。主顯明自己為超出一切世人威權與榮華的真神。他為他百姓所行的神跡奇事顯明他有能力支配自然,也能支配敬拜自然者中最顯貴的人。上帝在昔日怎樣巡行傲慢的埃及地,在末日也必這樣巡行全世界。那偉大的自有永有者曾用烈火與暴風、地震與死亡來救贖他的百姓。他將他們從為奴之地領出來。他引他們經過“那大而可怕的曠野。那裡有火蛇、蠍子、干旱無水之地。”他為他們“使水從堅硬的磐石中流出來。”(申8:15)並以“天上的糧食”供養他們(詩78:24)。摩西說:“耶和華的分,本是他的百姓;他的產業,本是雅各。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扇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這樣,耶和華獨自引導他,並無外邦神與他同在。”(申32:9-12)上帝如此領他們歸于自己,使他們可以安然居住,正如在至高者的蔭下。
那在曠野漂流生活中領導以色列民的乃是基督。他曾隱藏在白日的雲柱和夜間的火柱中引領指導他們。他保護他們脫離曠野的危險,引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並且在不承認上帝的列國面前,將以色列立為自己所特選的產業,就是主的葡萄園。
上帝曾將他的聖言交付這班子民。他們有他的律例,就是真理、正義與純潔的永久原則作為外圍的籬笆。他們的安全在于遵守這些原則,因為這樣就必保守他們不致因罪惡的習俗而自取滅亡。上帝又將他的聖殿設在國境之內,作為葡萄園的樓台。
基督是他們的導師。他從前怎樣在曠野與他們同在,現今仍要做他們的教師和向導。在聖幕和聖殿裡,他的榮光曾停留在施恩座上面的聖潔光雲中。他為他們的緣故,不斷地顯示他豐盛的慈愛和忍耐。
上帝渴望使他的百姓以色列成為贊美與光榮。各種屬靈的權利都已加給他們。上帝為要使他們做他自己的代表,沒有保留任何有利于他們造就品格的措施。
他們順服上帝的律法,就必使他們在世上列國面前顯出驚人的興盛。那位能賜他們智慧和各種精巧工作之技能的主,仍要做他們的導師,並使他們因順服他的律法而成為尊貴高尚。他們若肯順服,就必蒙保守不受其他各國所遭受的病患,並要承受活潑的智力。上帝的榮耀,即他的威嚴和權能,必在他們的一切興旺中彰顯出來。他們要成為祭司和君王的國度。上帝已給他們各種便利,讓他們成為世上最偉大的民族。
基督曾借摩西用最明確的模式向他們宣布上帝的旨意,說明他們興盛的條件。他說︰“因為你歸耶和華你上帝為聖潔的民,耶和華你上帝從地上的萬民中揀選你,特做自己的子民。……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上帝,他是上帝,是信實的上帝,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你要謹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誡命、律例、典章。你們果然聽從這些典章,謹守遵行,耶和華你上帝就必照他向你列祖所起的誓守約施慈愛。他必愛你,賜福與你,使你人數增多;也必在他向你列祖起誓應許給你的地上,賜福與你身所生的、地所產的,並你的五谷、新酒和油,以及牛犢、羊羔。你必蒙福勝過萬民……耶和華必使一切的病症離開你,你所知道埃及各樣的惡疾,他不加在你身上。”(申7:6-15)
他們如果肯遵守上帝的誡命,他應許要賜給他們那“上好的麥子給他們吃,又拿從磐石出的蜂蜜”賜給他們(詩81:16),使他們足享長壽,並將他的救恩顯明給他們。
由于不順服上帝,亞當、夏娃喪失了伊芳甸,全地也因罪而遭受了咒詛。但是,如果上帝的百姓肯遵從他的指示,他們的土地就必恢複原來的肥沃與美麗。上帝曾親自指示他們如何耕種土地,並要他們在恢複的事工上與他合作。這樣,全地在上帝的管理之下,將要成為一個屬靈真理的實際教材。土地怎樣遵照他的自然律產出寶貴的果實,照樣,人心也要遵循其道德規律來反映他品德的屬性。連外邦人也要承認侍奉敬拜永生上帝之人是優秀的。
摩西說︰“我照著耶和華我上帝所吩咐的,將律例、典章教訓你們,使你們在所要進去得為業的地上遵行。所以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聰明。他們聽見這一切律例,必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哪一大國的人有神與他們相近,像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在我們求告他的時候與我們相近呢?又哪一大國有這樣公義的律例、典章,像我今日在你們面前所陳明的這一切律法呢?”(申4:5-8)
以色列子民要占有上帝所指派給他們的全部領土。那一切拒絕敬拜侍奉真神的民族要被驅逐。但上帝的旨意乃是要借著以色列人彰顯他的品德,吸引眾人歸向他。福音的邀請必須傳給全世界。借著獻祭禮節的教訓,基督要在列國之前被高舉,使凡仰望他的人都得以存活。人人都可以像迦南人喇合與摩押人路得一樣,轉離偶像,敬拜真神,來與他的選民聯合。當以色列的人數增多時,他們便要擴展疆土,直到他們的國度延及全世界。
上帝渴望萬民都歸到他慈愛的統治之下。他愿大地充滿喜樂與和平。他創造人類,原是要他們快樂,他也期望將天上的平安充滿人心。他愿地上的家庭成為天上大家庭的表征。
可惜以色列人沒有實現上帝的旨意。主說︰“我栽你是上等的葡萄樹,全然是真種子,你怎么向我變為外邦葡萄樹的壞枝子呢?”(耶2:21)“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樹,結果繁多。”(何10:1)“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猶大人哪,請你們現今在我與我的葡萄園中,斷定是非。我為我葡萄園所做之外,還有什么可做的呢?我指望結好葡萄,怎么倒結了野葡萄呢?現下我告訴你們,我要向我葡萄園怎樣行:我必撤去籬笆,使他被吞滅;拆毀牆垣,使他被踐踏。……他指望的是公平,誰知倒有炎威;指望的是公義,誰知倒有冤聲。”(賽5:3-7)
主曾借摩西將不忠心的結果已向他的百姓說明。他們若拒絕遵守他的約,便是與上帝的生命隔絕了,而且他的福惠就不能臨到他們身上。摩西說︰“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上帝,不守他的誡命、典章、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上帝……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你若忘記耶和華你的上帝,隨從別神,侍奉敬拜,你們必定滅亡。這是我今日警戒你們的。耶和華在你們面前怎樣使列國的民滅亡,你們也必照樣滅亡,因為你們不聽從耶和華你們上帝的話。”(申8:11-14,17,19,20)
猶太人沒有聽從這個忠告。他們忘記了上帝,並且忽略了他們做他代表的無上特權。結果他們所領受的福惠並沒有為世人造福。他們所有的權益都被用來榮耀自己了。他們強奪了上帝向他們要求的服務,同時也奪取了同胞應從他們得到的宗教方面的指導和聖潔的榜樣。他們正像洪水時代的人,隨從自己邪惡心靈的一切意念。這樣,他們就使神聖的事物變成嘲諷︰一方面說“這些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耶7:4)另一方面,他們正在誤表上帝的聖德,羞辱他的聖名,並玷污他的聖所。
那受托管理主葡萄園的園戶,不忠于所受的委托。祭司和教師們不是民眾的忠實指導者。他們沒有常將上帝的良善、憐憫以及他對他們敬愛與服務的要求向民眾指出。這些園戶只知尋求自己的榮譽。他們想將葡萄園的果實據為己有。他們所努力追求的是如何博得眾人的注意和恭維。
這些以色列領袖們的罪不像一般罪人的罪。他們對上帝負有最嚴肅的責任。他們已經宣誓要以“耶和華如此說”的聖言指導人,並要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嚴謹地順從他。結果他們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將聖經曲解了。他們將極重的擔子放在眾人身上,強迫人遵守許多有關日常生活的繁文縟節。民眾常困于不安的情緒之中,因為他們無法遵行拉比們所定的各種規條。他們既感到這些人定的命令是無法遵守的,因此對上帝的誡命也就不注意了。
主已向他的子民說明他就是葡萄園的園主,他們一切所有的,都是他委托給他們,要為他使用的。可是祭司和教師們在從事聖職時,並沒有表現他們是在管理上帝的產業。他們卻一貫地奪取了上帝所托付給他們推進聖工的錢財和物資。他們的貪婪與利欲甚至使外邦人也蔑視他們。這樣就使外邦世界誤解上帝的品德和他國度的律法了。
上帝以慈父般的心懷容忍了他的子民。他有時施恩給他們,有時將恩典收回,借以警告他們,他耐心幫助他們看出自己的罪,並寬容等候他們認錯。先知和使者奉差遣去向園戶重申上帝的要求,可是他們非但不受歡迎,反被當作敵人看待。園戶竟迫害他們,將他們殺了。后來,上帝再差遣別的使者去,結果他們所遭受的待遇和先前的一樣;而且,園戶們所表示的仇恨倒比以前更為強烈了。
作為最后的策略,上帝差遣他自己的兒子,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可是,他們的反抗已經使他們滿懷毒恨,他們便彼此商議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占他的產業﹗”這樣,我們就可以享有葡萄園,隨意取用所產的果子了。
猶太的官長們不愛上帝,因此與上帝隔絕,並拒絕了他所提出的一切合理解決此事的方案。最后,上帝的愛子基督來要維護園主的主權,但是園戶們卻用明顯的輕蔑態度對待他,說︰我們不愿意這個人來管理我們。他們忌恨基督品格的完美。他教導人的方法遠比他們優越,所以他們惟恐他成功。他規勸過他們,揭露了他們的假冒為善,並向他們指出他們的行動所必有的后果。這就使他們惱羞成怒了。在他們無法製止的譴責下,他們感到痛心了。他們恨惡基督所不斷提出的正義的崇高標準。他們看出他的教訓暴露了他們的私心,于是決意要殺死他。他們痛恨他信實和虔誠的榜樣,以及他一切行為所表現的高尚靈性。他的整個人生成了對他們私心的譴責。所以,及至最后的考驗,就是要他們決定或順命以至于永生,或違命以至于永死的考驗臨到時,他們竟拒絕了以色列的聖者。當彼拉多讓他們在基督與巴拉巴之間作選擇時,他們喊叫說:“釋放巴拉巴給我們﹗”(路23:18)彼拉多問道︰“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么辦他呢?”他們凶狠地喊叫︰“把他釘十字架﹗”(太27:22)彼拉多又問︰“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十字架嗎?”祭司和官長便回答說︰“除了該撒(羅馬皇帝),我們沒有王。”(約19:15)當彼拉多在眾人面前洗手時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時,祭司們和無知的群眾在感情沖動之下同聲喧嚷︰“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太27:24,25)
猶太首領們就這樣作了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決議記錄在約翰所看見的握在坐寶座者的手裡那無人能展開的書卷中。將來在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展開那書卷的日子,這決議將要帶著原來那惡毒的仇恨出現下他們面前。
猶太人常懷有一種概念,自命為天之驕子,而且,他們必永遠被高舉為上帝的教會。他們聲稱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所以對自己的繁榮昌盛有非常確切的把握,甚至天不怕地不怕,認為誰都不能把他們的權利奪去。但實際上,他們正因自己生活的不忠而快要受上天的譴責,並與上帝分離了。
基督用葡萄園的比喻,向祭司們描繪了他們罪大惡極的行為之后,便向他們發了這個問題︰“園主來的時候,要怎樣處治這些園戶呢?”祭司們很感興趣地正聆聽這個故事,他們一時沒想到這個題目與他們有什么關系,便和眾人同聲回答說︰“要下毒手除滅那些惡人,將葡萄園另租給那按著時候交果子的園戶。”
他們在無意之中已經宣判了自己的命運。于是,耶穌看著他們,在他那洞察人心的目光之下,他們知道他看到了他們心中的一切秘密。這時,他的神性以明顯的能力向他們閃耀了。他們看明比喻中的園戶就是他們自己的寫照,于是不由自主地驚嘆道︰“這是萬不可的﹗”
基督嚴肅而遺憾地問道︰“經上寫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做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所以我告訴你們,上帝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誰掉在這石頭上,必要跌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
如果猶太人肯接受基督,他必能製止猶太民族的厄運。可是猜忌和嫉妒的心竟使他們仇恨到底。他們堅決不肯接受拿撒勒的耶穌為彌賽亞。他們既拒絕了世上的光,此后他們的生活就要被那如午夜般的黑暗所籠罩。預言的厄運終于臨到了猶太民族。他們自己那凶狠而不受約束的情感造成了他們的敗亡。他們在自己盲目的狂怒之下,竟自相殘殺了。他們那叛逆頑梗的傲慢,也招惹了征服他們的羅馬當局的忿怒。結果,耶路撒冷城毀滅了,聖殿淪為一片廢墟,它的遺址竟像一塊田那樣被人耕犁。猶大的子孫在最悲慘的死狀下滅亡了。千萬的猶太人被賣到外邦國家去充當奴隸。
猶太民族,就其全體來說,未能遵行上帝的旨意,故此,那葡萄園就從他們手裡被奪去了。他們濫用的特權和疏忽的聖工,也轉交給別人了。
今日的教會
葡萄園的比喻不單是指猶太民族的,其中也有給我們的教訓。上帝已將上好的特權和福分賦予現代的教會,因此,他也指望得著相應的報酬。
我們是用重價贖回來的。因此惟有根據贖價的重大,我們才能想象到它應得的結果。就在這片土地上--在這被上帝兒子的淚和血所滋潤的地上,要結出樂園的寶貴果實來。上帝聖言的真理要在他子民的生活中顯明其榮耀和優勝。基督要借著他的百姓彰顯他自己的品德和他國度的原則。
撒但設法要破壞上帝的工作,因此他不住地慫恿人接受他的主義。他聲稱上帝的選民是一群受迷惑的人。他是控告弟兄的,而且他控告的鋒芒特別針對行公義的人。主渴望借著他百姓表現遵守正義原則的結果,以此反駁撒但的控告。
這些原則必須表現下基督徒個人身上和其家庭裡,表現下教會中以及在為上帝聖工設立的每一個機關裡。這一切都應作為典范,說明上帝能為世人成就何等的大事。他們要作為福音真理救人之能力的典型果效。這一切都是上帝要用來實現他對人類的偉大理想的媒介。
猶太民族的首領們雖因他們壯麗的聖殿和其中隆重的宗教禮儀而自豪,但他們缺少上帝的公義、憐憫和慈愛。聖殿的榮美、宗教儀式的隆重,並不能使他們得蒙上帝的悅納,因為他所看中的唯一祭物,他們沒有奉獻。他們沒將憂傷痛悔的靈獻給他。何時上帝國度的極其重要的原則一喪失,宗教的禮儀就變為繁文縟節了。當人疏忽品格的造就,缺少心靈的修養,而且忽視虔誠的簡朴時,則驕傲而喜好炫耀的心理便強求宏偉的教堂、華美的裝飾和隆重的禮節了。其實,這一切並不能榮耀上帝。這種由外形的儀禮、裝模作樣的崇拜和表面的炫耀所組成的時髦宗教,不是他所悅納的。其中的崇祀不能喚起天上使者的附應。
教會在上帝的眼中是極為貴重的。他重視教會,並非因它表面上的優越,乃因它具有與世界完全不同的真誠的敬虔。他是根據教友認識基督的程度,以及他們屬靈經驗的進展來評定教會的。
基督渴望從他的葡萄園中收取聖潔和無私表現的果子。他尋求仁愛和良善的原則。真能做基督代表之人所表現的性情與品格的美,是一切藝術的美所不能比擬的。惟有縈繞每個真信徒仁愛的氣氛,以及聖靈在人心思感情上的營運,才能使他成為活的香氣叫人活,並使上帝能賜福與他的工作。
一個教會可能是國內最貧窮的。它也許沒有任何足以吸引人注意它的外觀,但如果其成員具有基督的品德,他們心中就必享有他的喜樂,天使也要參與他們的崇拜。那出自感恩之心的頌贊和稱謝,必如馨香之祭升達上帝面前。
主甚愿我們述說他的良善,傳揚他的大能。他能從頌贊和感恩的言詞中得到尊榮。他說︰“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50:23)古以色列人行經曠野時常用聖詩贊美上帝。主的誡命和應許都被配上音樂,由這些長途跋涉的旅客們沿途歌唱。后來,當他們在迦南地聚集舉行聖筵時,仍要重述上帝的奇妙作為,並奉他的名獻上感謝。上帝渴望他百姓的一生成為頌贊的一生。“好叫世界得知”他的道路,“萬國得知”他的救恩(詩67:2)。
現今也應如此。世人多在敬拜假神。要使他們轉離虛無的崇拜,不可斥責他們的偶像,但要給他們看到更好的事物。要使他們認識上帝的良善。“所以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証,我也是上帝。’”(賽43:12)
主甚愿我們重視那偉大的救贖計畫,體會到我們身為上帝兒女的崇高權利,並以衷心的感謝和順服在他面前行事為人。他要我們有新生的樣式,每日快樂地侍奉他。他渴望見到我們因名字寫在羔羊的生命冊上,並因我們能將一切憂慮卸給那位顧念我們的主而從心底涌出感恩的熱忱來。他叫我們歡喜快樂,因為我們是主的產業,因為基督的義就是他聖徒潔白的衣袍,並且因為我們有救主快來的洪福之望。
全心全意地真誠頌贊上帝,和祈禱一樣是一種義務。我們要向世人和天上的眾使者表現我們珍視上帝對于墮落人類之奇妙的愛,並表明我們指望從他無限的豐盛中領受多而又多的福惠。我們需要比現下更多地講述自己經歷中的寶貴篇章。尤其是在得蒙聖靈的特別澆灌之后,我們若述說主的良善和他為他兒女所行的奇事,我們在主裡面的喜樂以及我們在他工作上的效能就必大大增加。
這種頌贊和見証能擊退撒但的勢力,能驅除抱怨和訴苦的心,並使那試探者敗退。這一切都有助于培養地上居民準備住進天上居所的品德。
這種見証能在別人身上發生影響。在領人歸向基督的工作上,再沒有什么方法比這更為有效的了。
我們要以具體行動來頌贊上帝,要盡所有的力量去增進他名的榮耀。上帝將他的恩賜分給我們是要我們能轉施予人,借此使世人認識他的品德。在猶太教的製度下,禮物和祭物是對上帝的崇拜必不可少的部分。以色列人受教將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獻為聖所崇事之用。此外,他們還要帶來贖罪祭、樂意捐和感恩捐。這些都是用來維持當時福音工作的。上帝對于我們的要求並不低于古時對他百姓的希望。救靈的大工必須繼續推進。什一奉獻和樂意捐是上帝為此工作的需要所作的安排。他定意要用這種方法來維持傳福音的工作。他指定十分之一為他自己的,因此,我們當始終把它看為神聖的準備金放在他的府庫裡,為推進聖工而用。上帝也要我們奉獻樂意捐和感恩捐。這都要專供將福音傳遍地極之用。
為上帝服務,包括個人的工作。我們都要借個人的努力與他合作去拯救世人。基督的使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這是他向每一位信徒說的。凡蒙召過基督化生活的人,要受命為拯救同胞而工作。這樣,他們的心必與基督的心一齊跳動。他渴望救人的心愿也彰顯在他們身上。固然,不是人人都能在工作上占有相同崗位,但各有各的崗位和當做之工。
在古時,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謙卑而明智的摩西以及多才多藝的約書亞,都參加過上帝的聖工。米利暗的音樂,底賽拉的勇敢和虔誠,路得的孝順,撒母耳的聽命與忠貞,以利亞嚴格的忠誠,以及以利沙的柔和服人的感化力--這一切都是需要的。照樣,今日凡蒙上帝恩寵的人,也應以實際的服務為回報,要善用每一恩賜來發展他的國,並增進他名的榮耀。
凡接受基督為個人救主的人,必須在生活上表現福音的真理及其救人的能力。上帝既然提出了要求,他也必為滿足這要求作安排。我們靠基督的恩典足能達成上帝的每一要求。天國所有的財富都要借上帝的百姓顯現出來。基督說︰“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8)
上帝以全世界為他的葡萄園,如今雖落在霸占者手中,但仍屬上帝。他的所有權既因創造又因救贖而確立。因為基督為這世界作過犧牲。“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3:16)一切其它恩賜都同這一恩賜贈與世人。全世界每天都從上帝那裡領受福惠。那降在我們這不知感恩的人類身上的每一滴雨水、每一線陽光,以及每一片樹葉、每一朵花卉、每一顆果實,無不說明上帝的容忍和他的大愛。
世人如何答謝這位偉大的施予者呢?世人對上帝的要求作何回應呢?多數人是在為誰獻身服務呢?他們在侍奉瑪門。他們的目標是屬世的財富、地位和享樂。他們的財富是奪取的;不只奪取了別人的,也搶奪了上帝的。世人正利用他的恩賜來滿足自己的私心。凡他們所能取得的一切,都要用來滿足自己的貪心和自私的享受。
現今世界的罪,就是古時導致以色列敗亡的罪。對上帝忘恩負義,忽視他賜的良機和福惠,將上帝的恩賜據為己有,這一切就是招致忿怒臨到以色列人的罪行,也正給今日的世界帶來滅亡的災禍。
當基督立在橄欖山上眺望那蒙選的城市時,他所流的淚不僅是為耶路撒冷。他在耶路撒冷的厄運中也看到了全世界的毀滅。
“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系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下是隱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來。”(路19:42)
“你在這日子”,這日子行將終了,恩典和特權的時期即告結束。報應的烏雲已密布上空。凡拒絕上帝恩典的人將陷于迅速而不可挽回的淪亡之中。
然而,世人都在昏睡中。他們不知道那眷顧他們的時候。
在危機中,教會在那裡呢?其中的教友是否迎合上帝的要求呢?他們有沒有執行他的使命,並向世人彰顯他的品德呢?他們有沒有喚起同胞注意這恩慈的最后警告呢?
世人正處于危險之中,千萬群眾行將淪亡。可是那自稱是基督門徒的人卻很少為這些人擔憂。世界的命運千鈞一發,卻不足以感動那些自稱相信那傳給人類的最深遠之真理的人。現今缺少的是愛,就是那使基督離開天庭,並取了人性,為要以人性接近人性,然后使人性接近神性的愛。上帝的百姓患了麻痺癱瘓症,以致不能領悟當前的任務。
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時,他們沒有遵照上帝的旨意去占領全地。他們在征服局部之后,隨即安定下來坐享勝利的果實。在不信和貪圖安逸的心情中,他們便在那已征服的地區集中起來,而不向前推進占領新的疆域。這樣,他們就開始遠離上帝了。他們既沒有遵行他的旨意,就使他不能實現賜福的應許。今日的教會豈不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嗎?雖然當前全世界都需要福音,但許多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卻聚在一起,為要使自己享受福音的權益。他們並不感覺有占領新的陣地以便將救恩的訊息傳到遠方的必要。他們拒絕達成基督的使命︰“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
自稱跟從基督的人正在全天庭面前受審;而他們熱忱的冷卻以及侍奉上帝之努力的微弱,都顯明他們是不忠心的。如果他們目前所做的確已竭盡所能了,他們就不至于被定罪;但他們若真的在工作上用心,就必有更多的成效。他們已大大喪失了舍己和背十字架的精神。這是他們自己所知道,也是世人所了解的。在天國的案卷中,許多人的名下要有如下的罪狀︰“是消費者,不是生產者。”許多徒負基督之名的人竟遮蔽了他的光輝,蒙住了他的華美,虧缺了他的尊榮。
許多人的名字雖然記在教會名冊上,但他們卻不在基督的管理之下。他們不聽從他的指示,也不做他的工。故此,他們實際上是在仇敵的控製之下。他們既不積極行善,就必為害甚大。他們的影響既不是活的香氣叫人活,必是死的香氣叫人死。
主說︰“我豈不因這些事討罪呢?”(耶5:9)以色列人既未實現上帝的旨意,因此便被棄絕,于是上帝的呼召就傳給了其他民族。如果這些人也証明是不忠心的話,他們豈不也要同樣被棄絕嗎?
在葡萄園的比喻中,基督所宣告有罪的是園戶。他們就是那些不肯將主人園地所出產的果子歸還他的人。在猶太民族,那因誤導百姓而強奪了上帝所要求之侍奉的,乃是祭司和教師們。那使全國離棄基督的也是他們。
基督提出那未攙和人的遺傳之上帝的律法,作為順服的偉大標準。這一點惹起了拉比們的仇恨。他們重視人的教訓過于上帝的話,並使眾人偏離他的典章。他們不肯放棄人所製定的命令,去順從上帝聖言的要求。他們也不愿為真理犧牲恃才傲物之心和世人的稱揚。當基督來將上帝的要求告訴全國民眾時,祭司和長老們竟否認他有權干預他們與百姓之間的事。他們不肯接受他的責備和警告,于是他們便著手使群眾反對他,設計謀將他除滅。
對拒絕基督的事以及后來的結果,他們必須負責。通國的罪惡和國家的滅亡,乃是這些宗教首領們造成的。
今日豈不是有相同的勢力在發動嗎?在身為主葡萄之園戶的人中,豈不也有不少正在步猶太人領袖們的后塵嗎?現代的宗教教師們豈不是在使人偏離上帝聖言中明確的要求嗎?他們豈不是非但不教訓人遵守上帝的律法,反而教訓他們去違犯嗎?許多教堂的講台上有人教訓眾人說︰上帝的律法在他們身上並沒有約束力。人的遺傳、規條和習慣反被高舉了。他們因享有上帝的恩賜而養成驕傲自滿,但對上帝的要求卻置若罔聞。
人在廢除上帝的律法時沒有認識到這事的真相。上帝的律法是他聖德的寫真。它具體表現了他國度的原則。不肯接受這些原則的人,就此將自己置于他福惠的通道之外。
擺在以色列人面前的光榮前景,惟有借著順從上帝的誡命方得實現。如果我們想獲得這同樣高尚的品格和豐盛的福分,就是身體心靈方面的福分,家庭與田園的福分,以及今生和來世的福分,其唯一的方法是順從上帝。
靈界和自然界一樣,結果子的條件是順從上帝的定律。所以,人若教訓別人罔顧上帝的誡命,便是阻止他們結出果子來榮耀他。這也就是犯了扣留主葡萄園果實的罪。
上帝的使者奉主的命而來。他們要我們順從上帝的話,正如基督所行的一樣。他們陳述他向人索取的葡萄園的果子就是仁愛、謙卑和自我犧牲。可是,豈不是有許多園戶怒氣大作,像猶太領袖們一樣嗎?當上帝律法的要求向眾人宣明時,這些教師豈不是盡力設法叫人加以拒絕嗎?上帝稱這樣的教師為不忠心的仆人。
上帝對古代以色列人所說的話,也含有對于今日的教會和教會領袖的嚴肅忠告。主論到以色列人說︰“我為他寫了律法萬條,他卻以為與他毫無關涉。”(何8:12)他也對祭司和教師們說︰“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你既忘了你上帝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何4:6)
上帝的警告難道要充耳不聞地任其過去嗎?工作的機會難道不予利用而白白放過嗎?世人的嘲笑、恃才傲物之心以及對風俗和遺傳的依從,難道要阻止自認為跟從基督的人不來侍奉他嗎?他們難道也要拒絕上帝的話,像猶太的領袖們拒絕基督一樣嗎?以色列人犯罪的結果擺在我們眼前,試問︰今日的教會是否愿意接受警告呢?
“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你就不可向舊枝子夸口……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上帝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羅11:17-21)
第二十四篇 沒有穿禮服
(根據︰太22:1-14)
婚禮禮服的比喻向我們闡明一項至關重要的教訓。婚禮象征人性與神性的聯合;婚禮禮服象征一切被認為有資格參赴婚禮之人所必須具備的品格。
這比喻正如大筵席的比喻一樣,說明福音的邀請被猶太人拒絕以及恩召被傳到外邦。可是這比喻進一步說明那些拒絕邀請之人對主人的更甚的侮辱,以及隨之而來的更可怕的刑罰。赴筵的邀請乃發自一位君王,是出于一位具有頒布命令之權的主;而且這邀請給人以無上的光榮。可惜這光榮不被人重視。王的威權反而被藐視了。先前家主的邀請不過被認為是無關重要的,可是這次王的邀請卻遭到侮辱與凶殺。他們輕蔑地對待他的仆人,凌辱他們,甚至殺害他們。
那位家主見自己的邀請被人輕視,便宣布先被邀請的人沒一個得以嘗他的筵席。但對藐視那王的人,他不但下令不準他們赴宴,而且“發兵除滅那些凶手,燒毀他們的城。”
兩個比喻都為筵席找到了賓客,只是第二個比喻說明凡來赴席的人必須事先有所準備。凡疏忽這項準備的人都要被丟在外邊。“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么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于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赴筵的邀請這時已由基督的門徒發出了。我們的主先派十二使徒,以后差七十人宣布上帝的國近了,並勸人悔改信福音。可是這個呼召無人理睬。那些被請的人沒來赴席。后來仆人們又被派出去說︰“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牛和肥畜已經宰了,各樣都齊備,請你們來赴席。”這是在基督被釘十字架之后傳給猶太民族的訊息。但這個自命為上帝選民的民族竟拒絕了那借聖靈的能力傳給他們的福音。許多人以最輕慢的態度拒絕之。其他人則因救恩的賜與--因榮耀之主愿意饒恕他們拒絕他的罪--而激怒,遂轉而加害于宣傳這訊息的人。于是教會“大遭逼迫”(徒8:1),許多男女信徒被下在監裡,還有些主的使者,如司提反和雅各,竟被殺害。
猶太人就這樣肯定了他們對于上帝恩典的拒絕。基督在比喻中預先說明這事的結果。那王就“發兵除滅那些凶手,燒毀他們的城。”這個判決終于在耶路撒冷的毀滅與民族的分散時臨到猶太人身上了。
第三次赴席的邀請象征福音傳給外邦人。王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
王的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可見那是一批混雜的群眾。其中有人對婚筵主人的看法並不比那些拒絕邀請的人好多少。前一等被請的人認為不值得為赴王筵犧牲屬世的利益。而這些接受邀請的人中,有一些是只顧自己利益的人。他們來,是要享受一次口福,並不是存心要尊敬國王。
及至王來觀看賓客時,各人的真相顯露出來了。原來王為每位賓客預備了一件禮服。這是王的恩賜。賓客穿了禮服,就表示他敬重筵席的主人。但有一個人卻穿著他普通市民的衣服,不肯遵王命做準備。他不屑穿上那用重價為他預備的禮服。因此,他侮辱了他的主。對王所問的“你到這裡來,怎么不穿禮服呢?”他無言可答。他已定了自己的罪。于是王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
王視察赴宴的賓客是象征審判的工作。參赴福音筵席的賓客就是一切自稱是侍奉上帝的人,他們的名字已經寫在生命冊上。可是凡自稱是基督徒的人,並非都是真正的門徒。在頒發最后賞賜之前,必須先決定誰配承受義人的基業。這個問題在基督駕著天雲第二次降臨之前必須確定,因為當他複臨時,他也要帶他的賞賜來,“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22:12)因此在他降臨之前,各人所行之事的真情實況都已確定,同時也必按每個跟隨基督之人的行為分發他的賞賜。
這種查案審判的工作,乃是當人還住在地上的時候在天庭進行的。凡自稱是相信上帝之人的生活都要受到上帝的審查。人人都要根據天上案卷的記錄受審查;各人的命運也必根據他的行為作出永久的決定。
比喻中的禮服,象征那真正跟從基督之人的純潔無瑕的品格。教會要“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聖經》說“這細麻衣是聖徒所行的義。”(啟19:8;弗5:27)也就是基督的義,就是他自己那無瑕疵的品德,要借著信心分賜與凡接受他為個人救主的人。
當初上帝將我們的始祖安置在聖潔的伊芳甸園時,他們所穿的就是這潔白無罪的外袍。他們乃是在與上帝的旨意完全相符的景況中生活著。他們所有熱切的愛情都是獻給他們天父的。那時這對聖潔的夫婦身上煥發著柔美的光,即上帝的光輝。這光明的外袍象征他們屬天的、聖潔無罪的靈性衣袍。倘若他們永遠效忠于上帝,這光明的外衣也就要永遠覆庇他們。可惜,在罪惡入侵之后,他們便與上帝斷絕了關系,那環繞他們的光輝也就從此消失了。他們既赤身露體,自覺羞愧,便設法用無花果樹的葉子編成裙子來代替天上的外袍遮身。
自從亞當、夏娃違命之日起,直到如今,所有干犯上帝律法的人都是采用這樣的辦法。他們用無花果樹的葉子編成衣服來遮蓋罪惡所帶來的赤身露體。他們穿上了自己所設計的衣服,就是想靠自己的功勞來掩飾自己的罪,以求得上帝的悅納。
其實這是他們永遠做不到的事。人所設計的一切辦法,沒有一樣足以代替他所失掉的無罪的外衣。凡與基督和眾天使在羔羊的婚筵上一同坐席的人,決不會穿著什么無花果樹葉編成的衣服,或任何屬世身分的服裝。
惟有穿上基督親自預備的外衣,才能使我們有資格來到上帝面前。基督要將這外衣--他自己的義袍--披在每一位悔改相信的人身上。他說:“我勸你向我……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啟3:18)
這一件在天上機杼織成的衣袍,其中沒有一絲一縷是出自人的設計裁製。基督在他的人性上已成就了完美的品格,他也要將這品格分賜給我們。“我們……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賽64:6)凡靠我們自己能力所行的每一件事,總不免要受罪的玷污。可是上帝的兒子“曾顯現,是要除掉人的罪,在他並沒有罪。”而罪的定義是:“違背律法。”(約壹3:5,4)然而,基督已經服從了律法的每一條文。他論到自己說︰“我的上帝啊,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你的律法在我心裡。”(詩40:8)當他在世的時候,他曾對門徒說︰“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約15:10)他已借著他完全的順從使每一個世人都可能遵行上帝的誡命。當我們歸順基督時,我們的心便與他的心合而為一,我們的意志便合並在他的意志之中,我們的心意就和他的心意聯合一致,我們的思想也要歸順于他;我們也就要度基督所度的生活了。這就是穿上他義袍的真諦。這樣,當主來察看我們時,他所見到的既不是無花果樹葉子編成的衣服,也不是罪惡赤裸的丑態,而是他自己的義袍,也就是對耶和華之律法的完全順從。
參赴娶親筵席的賓客被王檢閱了。惟有那些服從他的條件並穿上禮服的人,才得蒙悅納。凡在福音筵席上做客的人也是如此。人人都要受到大君王的仔細檢查,而且惟有那已穿上基督義袍的人才能得蒙接待。
義就是正義的行為,人人都要根據自己所行的受審判。我們的品格是在行為上表現出來的。行為能顯明信心的真偽。
我們僅相信耶穌不是騙人的、以及《聖經》不是乖巧捏造的虛言是不夠的。我們可能相信除了耶穌以外,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人可以靠著得救,但我們還是可能沒有因信接受他為我們個人的救主。僅僅相信真理的理論是不夠的。我們只在口頭上承認相信基督,並將名字記在教會名冊上,也是不夠的。“遵守上帝命令的,就住在上帝裡面,上帝也住在他裡面。我們所以知道上帝住在我們裡面,是因他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我們若遵守他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他。”(約壹3:24;2:3)這才是悔改的真實憑據。不論我們口頭的表白如何,如果不在正義的行為上表現基督,這一切都等于零。
人必須將真理種在心裡。真理要管轄我們的心志,調節我們的感情。整個人格必須印証上帝的話語。上帝聖言的一點一劃必須實踐在日常生活行為之中。
凡與神性有分的人,就必與上帝公義的偉大標準,也就是他神聖的律法和諧一致。這就是上帝用來衡量人行為的準則。這也必作為審判中考驗各人品格的標準。
有不少人聲稱律法已因基督的死而作廢了;可是他們這種說法恰與基督自己的話相反,他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太5:17,18)基督舍掉自己的生命,是要為人類的違背律法贖罪。假若律法可能更改或廢掉,基督就不需要受死了。他借著他在世上的一生尊榮了上帝的律法;又借著他的死堅定了律法。他舍棄自己的生命作為犧牲,並不是要破壞上帝的律法,也不是要創立較低的標準,乃是要維護正義,証明律法不可更改,並使律法堅立,直到永遠。
撒但曾宣布世人不可能遵守上帝的誡命。固然,我們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守好這誡命的。但基督已經以人的形體降世,而且借著他完全的順從,証明人性若與神性聯合就可以遵守上帝典章中的每一條。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做上帝的兒女。”(約1:12)這種權柄並不在于人類本身,這乃是上帝的能力。一個人接受了基督的時候,他就接受了能力去度基督所度的生活。
上帝要他的兒女達到完善。他的律法是自己品德的副本,是一切品格的標準。這無限完美的標準擺在眾人眼前,使人清楚地看明上帝究竟要怎樣的人來組成他的國度。基督在地上的生活乃是上帝律法的完美表現,凡自稱為上帝兒女的人在品格上變成基督的樣式時,他們就必遵守上帝的誡命。這樣,主才能信任他們為天上家庭的成員。他們既穿上基督光榮的義袍,就得以在王的筵席上有分。他們有權加入那用他寶血洗淨的群眾之中。
那不穿禮服來赴婚筵的人象征現今世上許多人的情形。他們自命為基督徒,並自認有權享受福音帶來的恩惠和權利,可是他們卻不感覺有改造品格的需要。他們從未經歷真正的悔罪。他們既不感覺需要基督,也不用信心來依靠他。他們還沒有克服自己先天和后天的作惡傾向。然而他們卻以為自己是足夠良好的了,于是他們便仗賴自己的功德,而不靠賴基督。他們只是聽道的人,雖然前來赴席,卻沒有穿上基督的義袍。
許多自稱是基督徒的人不過是人間的道德主義者。他們棄絕了那唯一能使他們在世人面前表現基督而尊敬他的恩賜。聖靈的工作對于他們是奇異的事。他們不是真道的實踐者。那辨明誰是與基督合一、誰是與世俗一致的天國原則,已成為幾乎無法辨認的了。那自稱是跟從基督的人已不再是做特選的子民了。那劃分的界線已模糊不清了。人們正在順從世界及其所有的風俗、習慣和自私自利的作風。正當世界應該跟從教會來遵守律法的時候,教會反倒跟隨世界去干犯律法了。教會正日複一日地被世界同化了。
這些人都指望因基督的死而得救,但他們不肯過他那種自我犧牲的生活。他們褒揚白白得來恩典的豐盛,並企圖以公義的外表作掩飾,希望借此遮蓋自己品格上的缺點。但到了上帝的大日,他們所有的努力都必歸于徒然。
基督的義決不會遮蓋一項懷藏的罪。一個人可能在心中犯罪,但如果他沒有表露在外的具體犯罪行為,世人仍要認為他是個非常正直的人。但上帝的律法洞察人心中的隱情。每一行動都要憑它的動機來判斷。惟有符合上帝律法之原則的行為,才能在審判中經得起考驗。
上帝就是愛。他已在賜下基督的這件事上表現了他的愛。當他“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世人,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的時候(約3:16),他並沒有向他所贖回的人保留什么。他將全天庭都給了我們,使我們從而可以獲得力量與功效,以免被我們的大仇敵擊退或戰勝。但是上帝的愛並不使他原諒罪惡。他沒有原諒撒但的罪,也沒有原諒亞當或該隱的罪,照樣,他也決不原諒任何其他世人的罪。他決不至于對我們的罪佯作不見,或不注意我們品格上的缺點。他指望我們奉他的名得勝。
凡棄絕基督之義這項恩賜的人,實際上就是棄絕了那能使他們成為上帝兒女的品格。他們也就是棄絕了那能使他們有資格參加婚筵的唯一禮服。
在比喻中,當王問道:“你到這裡來怎么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審判大日的情形也必如此。人們現今或許還可原諒自己品格上的缺點,可是到了那天,他們就無可推諉了。
一切自稱是屬于基督的教會都享有最高的權利。主已在日益增多的真光中向我們顯現。我們所享有的權利遠超過古代上帝百姓的權利。我們不僅持有昔日交付以色列人的大光,而且還擁有那借基督賜給我們的偉大救恩的更多憑據。那對猶太人只是表號和象征的,如今對我們已成了實體。他們僅有舊約的歷史;我們非但有舊約,而且還有了新約。我們有確實的保証可証明救主曾經降世、曾經被釘十字架、曾經複活,並在約瑟裂開了的墳墓外宣稱︰“複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由于我們對基督和他的愛的認識,上帝的國已經降在我們中間了。基督經常在講道中向我們顯現,也在詩歌中向我們顯現。那屬靈的筵席已經豐豐富富地擺在我們面前。那用無限代價預備的婚筵禮服已白白地送給每一個人。上帝的使者已向我們介紹︰基督的義;因信稱義;上帝聖言中又極大又寶貴的應許;使我們因基督得以自由地就近天父;聖靈的安慰以及在上帝的國裡承受永生的可靠保証。試問︰上帝除了擺設這大筵席--天國的盛筵之外,還有什么是他能做而沒有做的呢?
服役的天使在天上宣告說︰那委托給我們的工作,我們已經做成了。我們已經擊退了惡天使的軍隊。我們已將光明照入人心,提醒他們回憶那表現下基督身上的上帝之愛。我們已經引起他們仰望基督的十字架。他們的心因感覺那釘死上帝兒子的罪而深深自責;他們覺得有罪了。他們也看明悔改過程中所應采取的步驟;他們感覺到福音的大能;當他們看到上帝慈愛的甘美時,他們的心軟化了。他們看到了基督品德的優美。可是對多數的人,這一切都歸于徒然。他們不肯放棄自己的習慣和品性。他們不肯脫去屬世的服裝以便披上屬天的外袍。他們的心已耽于貪婪。他們愛屬世的社交過于愛他們的上帝。
那作最后決定的日子是嚴肅的。使徒約翰在異象中描寫道︰“我又看見一個白色的大寶座與坐在上面的,從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無可見之處了。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啟20:11,12)
當眾人面對著永恆之將來的那一天,他們的回顧該是何等的悲慘啊﹗那時人全部生活的真相要顯明。世上的宴樂、財富、尊榮,在那時就不會再顯得重要了。那時眾人要認清,惟有他們所輕視的義才是有價值的。他們也要看出他們曾在撒但的誘騙之下塑造了自己的品格。他們所揀選的服裝正足以標明他們是忠順于那叛逆之魁首的。那時,他們就要看出自己所作選擇的后果。他們也必認識違犯上帝誡命的真義究竟是什么。
將來決不會再有寬容的機會給人為永恆作準備了。我們必須在今生穿上基督的義袍。現下是我們造就品格的唯一機會,準備進入基督為遵守誡命的人所預備的家鄉。
我們的恩典時日快要結束了,末日近了。有警告向我們發出︰“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路21:34)務要謹防,以免那日臨到,而你尚未作準備。也要謹慎,免得王在筵席上發現你沒有穿禮服。
“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那警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有福了﹗”(太24:44;啟16:15)
第二十五篇 才干的運用
(根據︰太25:13-30)
基督曾在橄欖山上向門徒提到他的第二次降世。他列舉了一些表明他降臨時期臨近的預兆,並吩咐門徒要警醒預備。他再度警告說:“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隨后他指出,警醒等候他複臨究竟是什么意思。這並不是無所事事地消極等待,而是要在殷勤工作中等候。他在按才干授銀的比喻中,將這教訓說明了。
他說:“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仆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按著各人的才干,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這個往外國去的人代表基督,因為他在講了這比喻不久之后,就離開世界往天上去了。這比喻中的仆人代表一切跟從基督的人。我們不是自己的人,我們是用“重價買來的”(林前6:20),“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彼前1:18,19),“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複活的主活。”(林后5:15)
所有的人都是用這無限代價買來的。上帝已將天庭的一切財富傾注于這個世界,並已在基督裡將整個天庭都賜與我們,借此買來了每個人的意志、感情、心智與靈魂。所有的人,無論是信徒或非信徒,都是上帝的財產。人人都蒙召要為他服務,而他們以怎樣的態度來應付這一要求,這是每個人必須在那審判大日向主交代的。
可惜上帝的要求不為眾人所承認。所以,這個比喻中他自己的仆人,只代表那些承認並接受基督之委托的人。
基督的門徒是為服務而蒙救贖的。我們的主教導我們︰人生的真諦就是服務。基督自己就是一個工作者,所以他向一切跟從他的人提出服務的定律︰為上帝並為同胞服務。基督在此向世人陳明了更高的人生觀,這是他們不曾體驗過的。借著為別人服務的生活,人就能與基督聯合。如此,服務的定律就必成為我們與上帝和同胞之間聯合的紐帶。
基督把他的“家業”,即那些要為他使用的東西,委托給他的仆人。他“分派各人當做的工”。各人都在天國的永久計畫中有其地位。每個人都要為救靈的事業與基督同工。上帝在天上為我們預備的住處,不比在地上為我們指定的工作地點更為明確。
聖靈的恩賜
基督所交托給教會的銀子,尤其指聖靈所賜予的恩賜與福惠。“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做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營運,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12:8-11)人人不能領受同樣的恩賜,但主的每個仆人都蒙應許要承受某些聖靈的恩賜。
基督在離開門徒之前,“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約20:22)他又說︰“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路24:49)然而直到主升天之后,這恩賜才豐盛地下降予人。及至門徒借著信心和祈禱完全愿意接受聖靈營運之后,他們才受到沛然下降的聖靈。天國的“家業”此時最切實地托付給基督的門徒了。“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弗4:8,7)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12:11)這些恩賜在基督裡已經屬乎我們了,但實際的獲得還要看我們是否領受上帝的聖靈。
賜聖靈的應許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它的營運也沒按可能有的程度實現。福音工作之所以沒有能力,是因為缺少聖靈。人的學問、才能、口才以及先天與后天的稟賦,盡管樣樣具備,但若沒有上帝聖靈同在,人心不會受感動,罪人不會被引來皈依基督。從另一方面來說,那最軟弱、最無知的門徒若與基督聯絡,並獲得聖靈的恩賜,他們就必有能力感動人心。上帝能使他們成為宇宙中最具有感化力的通道。其他才干
比喻中的銀子不僅代表聖靈的特別恩賜,它也包括一切先天或后天的、肉體或靈性的才能與稟賦。一切都要為基督的服務而用。我們在做他門徒的時候,就當把自己以及我們一切所有的都奉獻給他。這些才能經他潔淨與抽提之后,將再歸還我們,為榮耀他及造福同胞之用。
上帝是“按著各人的才干”而賜給各人的。這些銀子不是毫無定見而任意分發的。那有才能用五千的,就得五千;那只能善用二千的,就得到二千;那僅能聰明地利用一千的,就得了一千。他們不必因沒得到更多的銀子而悲嘆,因為不拘銀子多少,那分銀給各人的主是按各人對銀子的善用而同樣加以稱揚的。那分得五千的應該賺得五千;那僅有一千的應能賺得一千。上帝期望從各人得回來的原“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后8:12)
在比喻中,“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銀子縱然少,也必須予以運用。那與我們最有關的問題倒不是我分得了多少,而是我如何運用我所得的。我們對上帝與同胞所應盡的首要義務就是發揮我們所有的一切能力。一個人的才能與功效若不與日俱增,他就是背離了人生的宗旨。在我們承認信仰基督的時候,我們就此保証自己要盡力在各方面做主的工人,而且,我們也應培養各樣才能,使之達到最完善的地步,以便按我們的能力盡量行善。
主有一番偉大的工作要完成,而且他必把來生最大的賞賜賜給那些在今生獻上最忠心樂意之服務的人。主必選擇他自己的代理人,並且每天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按他實施的計畫對他們進行考驗。在每一次為完成他計畫所做的真誠努力中,他揀選他的代理人,並非因為他們是完全的,而是因為他們能因與他聯合而達到完全。
上帝只悅納那些立志達到高標準的人。他要每一個代理人付出最大的努力。他向眾人所要的是道德方面的完美。我們決不可降低正義的標準去遷就先天或后天的犯罪傾向。我們必須明白︰品格的不完美就是罪。一切品格方面的正義屬性,都完全而和諧地住在上帝裡面,而且每一接受基督為個人救主的人都有權獲得這些屬性。
凡愿與上帝同工的人,必須為身體每一器官與心靈品性的完美而努力。真教育乃是體力、智力與道德力的鍛煉,為要履行人生的各種職責。也就是培育身、心、靈方面的能力,以從事各種神聖的服務。這是延續到永生的教育。
主要求每個基督徒在各方面都增進效能,抽提才干。基督已經付給我們工價,就是他自己的寶血和苦難,為要得到我們樂意的服務。他到世上來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告訴我們應當如何工作,並用什么精神來工作。他要我們研究如何有效地推進他的事工,並在世上榮耀他的聖名,以最大的愛心和熱忱來尊榮那位“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的天父(約3:16)。
但基督並沒向我們保証︰獲得完美的品格是輕而易舉的事。高尚完美的品格不是先天遺傳的,也不是偶然得來的。高尚的品格是借基督的功勞與恩典,配合個人的努力方能獲得的。上帝給我們才能,即心志的能力;而品格是我們建造的。這種品格是經過艱苦、嚴格的自我斗爭而形成的。必須一次又一次、持續不斷地與遺傳的傾向作斗爭。必須認真地自我批評,不容保留一點不良的個性而不予糾正。
任何人不可說︰我不能補救我品格上的缺點。如果你這樣決定,你就休想獲得永生。這種不可能是存在于你自己的意志中。你既無決心,就不能製勝。實際的困難在于一顆尚未成聖之心的腐敗和不愿服從上帝管理的意志。
許多蒙上帝賦予恩賜足能從事卓越工作的人,結果卻成就甚微,這是因為他們嘗試得太少。千千萬萬的人終其一生,沒有一定的人生目標,也沒有必須達到的標準。這等人將得到與他們的工作相應的報償。
要記住:你絕不能達到比你為自己定的標準更高的地步。因此,務要提升你的標準,然后逐步上進。縱使你必須經過艱苦的努力和克己的犧牲,也要攀登進步階梯的全程。不可讓任何事物阻止你。命運並沒有將任何人牢牢地纏住,甚至使他被緊箍在可憐無助、無所適從的境地。逆境應能激起一種堅毅的決心去戰勝之。突破了一道難關,將給人以更大的毅力和勇氣向前挺進。要有決心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這樣,環境要成為你的助手,而不是你的障礙了。
要為主的榮耀立下雄心壯志去培養你品格上的各種美德。要在你建立品格的各方面求得上帝的喜悅。這是你可以做到的。以諾雖然身處墮落的時代,但他還能得蒙上帝的喜悅。我們這個時代中,一定也有很多以諾式的人物。
當像忠心的政治家但以理一樣堅定,不受任何試探的腐化。不可使那愛你、甚至舍棄自己生命來贖你罪的主失望。他說︰“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么。”(約15:5)要牢記這話。如果你犯了錯誤,只要你看出這些錯誤且把它立為警戒的航標,這點進步也是你的勝利。你如此轉敗為勝,就使仇敵失望,並尊榮你的救贖主。
按照神聖的樣式塑造的品格,是我們能從今世帶到來生的唯一財寶。凡在今世置身于基督訓導之下的人,必能將各樣神聖的造詣帶入天上的居所;而且在天上我們還要繼續長進。由此可見,今生品格的培養該是多么重要啊﹗
天上的眾生必與那以堅定的信心建造完美品格的人合作。完美的品格必表現于善良的行為。基督對每個參與此種工作的人說︰我在你的右邊幫助你。
當人的意志與上帝的旨意合作時,人的意志就成為無所不能的了。凡是奉他的命令而做的事,都能靠他的力量完成。他的每一道命令都帶來執行命令的能力。心智的才能
上帝要人作心智能力的鍛練。他定意要他的仆人比那屬世的人有更多的才智和更清楚的鑒別力。故此,他不喜悅那些粗心懶惰、不愿做勤懇有見識之工人的人。主吩咐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地愛他。這就要求我們負責培育智力到最完善的地步,使我們能盡意認識並敬愛我們的創造主。
人的智力在聖靈的管理之下培養得越全面就越能為上帝做有效的服務。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如果獻身給上帝,並深愿為他人謀福,他一定能成;而且必被主所使用,為他做工。但那些受過高深教育且具有同樣獻身精神的人,必能為基督做更廣泛的工作。因為他們立于優勢地位。
主渴望我們盡可能多受教育,以向他人傳授知識為目的。無人能預料自己將在何處,以及如何蒙召為上帝做工或發言。惟有我們的天父看得出,他能使人得到何等的造就。那擺在我們面前的可能性是我們這薄弱的信心所難以看到的。我們的心智應受良好的訓練,以便在必要時我們能在世上最高的威權面前陳述上帝話語的真理,借以榮耀主名。我們不可放過任何機會,使自己在智力方面獲得為上帝服務的資格。
凡需要受教育的青年務必下決心求得教育。不要等待機會,要為自己創造條件,要抓住當前每一小門徑。實行節約,不要為滿足食欲或追求享受而浪費金錢。當遵照上帝的呼召,決心成為有用和有高功效的人。要在你所擔任的一切工作上做到徹底與忠心。當盡可能爭取每一足以增強智力的機會。當以有用的手藝配合書本的學習,借著忠懇的努力、警醒、祈禱,求得那從上面來的智慧。這就必使你獲得全面的教育。這樣,你的品格就可以提升,並得到一種能以感化別人的力量,使你能引導他們走上正直和聖潔的道路。
我們若留意利用我們的機會和特權,就能在自學的工夫上有更多的成就。真正的教育不限于各大學所能提供的。科學的研究固然不可忽視,但是還有一種更高的訓練,是借著與上帝保持活潑的聯絡而得來的。當使每個學生手持《聖經》,並親自與那大教師交往。要培養並訓練心智,使之在探尋神聖的真理時能努力解決難題。
凡渴慕知識以期造福同胞者,自己也必分享上帝的福惠。由于研究主的話,他們心智的能力就必活躍起來。一切才能都必因而擴大、發展。人的意志也必增強,功效也必提升。
每個立志要做上帝工人的人必須實行自我鍛煉。這要比雄辯的口才或卓越的天賦所能成就的更多。一個平常的人倘若善于控製自己,他所能成就的要遠超過那受過高等教育並賦有最大天才而不能自約的人。
言 語
講話的能力應予勤懇地培養。在我們得自上帝的恩賜中,沒有一樣比言語更能造福人類。我們用言語勸勉並說服人;我們用言語向上帝獻上禱告和頌贊;並用言語將救贖主的愛轉告他人。由此可見,訓練口才,借以在善事上發生最大效能是何等重要啊﹗
嗓言的修練與合宜的運用常為人所忽略,甚至知識分子和從事基督教工作的人也是如此。許多人誦讀或講話的聲音過低或過快,使人難以聽懂。有的人發音含糊不清,又有的人用高昂尖銳的聲音說話,使人感到刺耳。經文、贊美詩、報告以及其它文稿等在公眾集會發表時,往往讀得使人難以明白,甚至時常破壞了其應有的效能和印象。
這是可以而且應當改正的弊病。《聖經》在這方面有教訓,它論以斯拉時代的利未人向百姓誦讀《聖經》的事說︰“他們清清楚楚地念上帝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尼8:8)
借著殷切的努力,人人都可獲得清楚誦讀的能力,並用洪亮、清晰而圓潤的聲音,具有明確而予人深刻印象的態度說話。我們這樣做,就可大大增加做基督工人的效能了。
每個基督徒都蒙召要把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人,因此他必須在言語方面力求完善。他講述上帝聖言的方法要使聽眾樂于領受。上帝不愿讓他的代理人流于粗劣。上天的恩言一經人傳與世人就被貶低或變質,這不是上帝的旨意。
我們應當仰望那完美的模范耶穌,我們應當祈求聖靈的幫助,並靠他的能力鍛練每一器官發揮最大的功效。
這話特別適用于那些蒙召向公眾傳道的人。每個傳道人和教師都須牢記︰他向眾人所傳的訊息有永恆的利害關系。所講的真理將要在最后交帳的日子審判他們,並且有些人對于訊息的接受或拒絕全取決于講述者所說的話。因此,須將道理用一種啟發思想並扣人心弦的方法講述出來。務要緩慢地、清楚地並莊重地講述出來,但也須具有與講題的重要性相稱的熱忱。
講話能力的正當培養與運用,對于基督教各方面的工作都有關系,也足以影響家庭生活以及所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我們要習慣于用悅耳的聲調、純正的言語以及和善有禮的詞句說話。優美而親切的話語對于人心猶如甘露和時雨一般。《聖經》論基督說,在他的嘴裡滿有恩惠,所以他“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詩45:2;賽50:4)主也命令我們︰“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西4:6),“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
在我們設法糾正或改良別人的時候,必須謹慎自己的言語。因為言語若不是活的香氣叫人活,就會成為死的香氣叫人死(見林后2:16)。許多人在出言勸告或責備的時候,竟濫用尖刻嚴厲的話和不適合于醫治傷痛心靈的言語。這些不相宜的詞句刺人心靈,往往使犯錯誤的人惱羞成怒且起來反抗。凡要宣揚真理原則的人必須接受上天仁愛的膏油。在任何情況之下,責備人的話必須出于愛心。惟有如此,我們的言語才能糾正人而不至于激怒人。基督必借著他的聖靈給予能力和威權。這是他的工作。
話不可輕率退場門。一切惡言、輕浮的話、躁急的怨言或是猥賤的暗示,都不可從一個跟隨基督的人口中吐露出來。使徒保羅受聖靈感動寫道:“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退場門。”(弗4:29)污穢的言語不僅是指那下流齷齪的話,也指那與神聖原則及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相悖的言辭。它包含了邪念的暗示與隱蔽的惡意的諷刺。若不立即加以抵製,這些言語就必導致大罪。
抵製污穢言語的責任已放在每個家庭與每個基督徒的身上了。當我們置身于一群胡言亂語的人中時,我們有責任盡可能轉變話題。靠上帝恩典的幫助,我們可以很從容地說出一些話來,或是介紹另一個題目,使談話轉向有益方面。
訓練兒童在言語上養成良好習慣,是父母的職責。家庭生活是實施這種教練的最好學校。兒女從小就當受教對父母並相互說禮貌和仁濃的話。必須教導他們,惟有和藹、真實和純潔的言語才能從他們口中說出來。父母自己先要天天在基督的門下受教。這樣,他們就能用話語和榜樣教導子女要“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多2:8)這是家長們重大的本分。
我們身為基督徒,理應使自己的言語在基督化的生活中具有互相幫助和鼓勵的作用。我們應當更多述說自己經驗中的寶貴篇章,我們應當講說上帝的憐憫和慈愛以及救主深濃無比的大愛。我們的話應當滿有頌贊與感謝。如果我們心中充滿上帝的愛,自必在談話中表露出來。傳授靈性生活中的心得並非難事。宏大的遐想、崇高的抱負、對真理清晰的領悟、無私的目的以及對敬虔與聖潔的渴望,這一切所產生的果實都必見諸言語以表露心中珍藏的寶物。當我們如此用言語顯示基督時,就必具有引人歸主的能力了。
我們該向不認識主的人講說基督。我們要照基督所做的去做。他無論在會堂中、在路旁、在離岸不遠的船上、在法利賽人的筵席上或稅吏的餐桌旁,都向人講述有關更高尚生活的事。自然界與日常生活的事物都被他結合到真理的話題上了。聽眾的心都被他吸引;因他已經醫好他們的病,安慰了他們傷心的人,並抱起他們的孩子為他們祝福。當他開始講話時,他們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他身上,而且每句話總能對某些人成為活的香氣叫人活。
我們也當如此,無論我們置身何處,都當利用機會向人介紹救主。如果我們在行善的事上效法基督,人心就會向我們敞開,如同以往向他敞開一樣。我們不要貿然發言,而要以神聖的愛所生的機智,向他們講述那位“超乎萬人之上”、“全然可愛”的主(歌5:10,16)。這是我們運用語言所能成就的最有價值的工作。這種才能賜給我們,是要我們向人介紹基督為赦罪的救主。
感 化
力
基督的一生是一股強大而不斷擴散的、沒有邊際的感化力。這感化力將他與上帝及全人類連接在一起了。透過基督,上帝已將感化力授與人,使人不可能專為自己而活。就個人而言,我們都與我們的同胞相連,都是上帝整個大家庭的一部分,而且我們相互之間負有義務。誰也不能離開同胞而獨立生存,因為各人的禍福是影響別人的。上帝的旨意是要各人確認自己對于別人的福利是必需的,並要設法促進他們的福祉。
各人周遭都由各自的氣氛所環繞,這氣氛或是充滿信心、勇氣與希望的賜生命的活力,並帶有愛之芬芳的甘美;或是暗淡、冷酷的,帶有自私和不知足的陰影;或因懷存的罪惡而散發致命的毒害。由于我們四周的氣氛,凡與我們交往的人都在有意無意中受了影響。
這是我們不能逃避的責任。我們的言語、行為、服裝、舉止,甚至連我們臉上的表情,無不具有感化力。如此造成的印象,其或善或惡的果效是無法衡量的。如此留下的每一印象就是撒下的種子,將來必有收成。它是人世變遷的長鏈中的一環,要伸向我們想不到的地方。我們若能因自己的榜樣幫助別人在善良的動機上有所長進,我們就此加給了他們行善的能力。然后他們再以這同樣的感化力傳施與人,而他再傳給別人。這樣,因我們無意中的感化力,千萬人就蒙福了。
把石子拋進湖心,激起漣漪,擴散開來,圓圈越來越大,一直達到四周岸邊。我們的感化力也是如此。它超越我們的知識與控製的范圍--或為人造福,或為人肇禍。
人格就是力量。一個真誠、無私、敬虔的人生所作的無聲的見証,具有一種幾乎不可抗拒的感化力。我們若能在自己生活中表現基督的品格,那就是在救人的工作上與基督合作了。而且只有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現他的品格,我們才能與他合作。我們感化力的范圍越大,我們所能成就的善事也就越多。當那自認是侍奉上帝的人效法基督的榜樣,並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實踐律法的原則時;當他們的每一行動都証明他們以愛上帝為至上,並愛鄰舍如同自己時,教會就必具有足以震撼全世界的能力了。
但千萬不要忘記,邪惡的事同樣具有很大的感化力。一個人喪失自己的靈命是一件可怕的事,但使別人喪失靈命則更為可怕。我們的影響竟能成為死的香氣叫人死,真該令人戰栗不已;但這確是很可能的事啊﹗許多人自以為是與基督一同收聚的,殊不知竟使人遠離了他。這就是現今教會如此軟弱的原因。許多人肆意批評指責,常表示猜疑、嫉妒與不滿,如此使自己變成了撒但的工具。在他們尚未發覺自己行動的真相時,仇敵已經利用他們達成其目的了。不良的印象已經造成,陰影已經投射出去,撒但的毒箭已經射中目標了。懷疑、不信及反宗教的情緒已經束縛一些本來可能接受基督的人們。此時,無意中充當撒但工具的人冷眼望著這些受他們影響而成為懷疑派並已頑梗不再聽勸的人們,他們竟能躊躇滿志,與之比較,自詡善良公義,洋洋自得。殊不知,這些可憐、敗壞的生靈是他們那不受約束的舌頭和叛逆的心所造成的。這些受試探的人因他們的影響而跌倒了。
故此,自命為基督徒者的輕佻行為、自私的放縱和疏忽冷淡,乃是促使許多人轉離生命之道的原因。將來在上帝的審判台前,有很多人要害怕看到自己影響的結果。
只有靠上帝的恩典,我們才能正確運用自己的影響。若靠自己,我們沒有什么能感化別人從善的。我們如能感覺到自己的無能,並需要神聖的能力,我們就不至信賴自己了。我們真不知道在一天、一時、一刻之內將有什么事情發生。因此,我們必須在每天的開始把自己的前程交給天父。他的使者是奉命來照應我們的。我們若置身于天使的護衛之下,那么,在每次遇到危險時,他們就必來到我們身邊。當我們在無意中發揮錯誤的影響時,天使就必在我們身邊向我們提示如何撥正方向,為我們選擇當說的話,並左右我們的行動。這樣,在不知不覺、無聲無息的情形下,我們的感化力就能成為吸引人歸向基督、轉向天國的一股強大的力量了。
光 陰
我們的光陰是屬于上帝的,每分每秒都是他的。我們都負有最嚴肅的責任要善用時間來榮耀上帝。將來算帳時,在他所賜的財產中,沒有一樣會比光陰要我們作更嚴格的交代。
光陰的價值是難以計量的。基督認為每一分秒都是寶貴的,我們也應這樣重視它。人生太短促了,千萬不可虛度。我們僅有短短的寬限時日可為永恆作準備。我們沒有時間可供浪費;沒有時間可以用在自私的享樂上;沒有時間去放縱罪欲。現下就是我們要為將來那不能朽壞的生命建造品格的時候。現下也就是我們要為查案審判作準備的時候。
人類一開始生存,也就開始走向死亡了;若不獲得有關永生的真知識,屬世的無盡勞碌都必歸于虛空。人若能體會到光陰就是他做出成績的唯一機會,他就必努力獲取進入那不朽家鄉與永生的資格。這樣,他生在世上才是有價值的。
《聖經》勸戒我們要愛惜光陰。光陰一被浪費,就永遠不能收回了。就是一分一秒我們也不能挽回。愛惜光陰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善用余下的光陰,那就是在上帝偉大的救贖計畫上與他同工。
照這樣去做的人,他的品格就要發生變化。他就真能成為上帝之子、皇家的一員、天上大君的兒女。他就有資格與天使為伍了。
現下就是我們拯救同胞的工作時期。有些人以為,他們若給基督捐獻金錢就算盡了本分。這樣,那本可為他人做個人之工的寶貴光陰就被虛擲了。凡是健康有力的人,都有權利也有責任為上帝做積極的服務。人人都當努力引人歸向基督。金錢的捐輸並不能代替這項工作。
每一分秒的時間都關系到永恆的后果。我們要做有警覺的后備兵,準備隨時應召服務。向需要的人講說生命之道的機會現下是我們的,但這機會或許永不再來了。上帝或要向那因我們的疏忽而未作準備的人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路12:20)在那審判的大日,我們將如何向上帝交代呢?
人生實在太嚴肅了;萬不可專注于短暫的屬世的瑣事,也不可單為那與永恆福利相比等于塵土的事物操勞煩神。但話又說回來,上帝也要我們在今生的業務上侍奉他。在這方面工作上的殷勤,正和專心從事靈修一樣是宗教生活的真諦。《聖經》對于閑懶決不贊許。閑懶是給世界帶來痛苦的最大咒詛。凡是真實悔改的人,都要做殷勤的工人。
我們追求知識與心智造詣的成敗,在于我們對光陰的善用。家境貧困、出身低微或不利的環境,不應妨礙心智的培育。這方面的成功在于珍惜每一分光陰。這裡幾分鐘,那裡幾分鐘,可能消耗在無謂的閑談上。早晨的光陰往往被浪費在床上。那用在汽車或火車上的旅行或在車站等候的時間,以及等用飯、等約會遲到的人的時間,若有一卷在手,利用零碎時間來研究、閱讀或認真思考,該有何等成就啊﹗堅定的決心、持久的勤勞、細心地節約時間,必能使人獲得知識與智力的訓練,具備資格擔負任何重要有用的職務。
養成有條有理、貫徹始終並敏捷迅速的習慣,是每個基督徒的本分。在任何工作上遲鈍粗笨都是不可原諒的。有人埋頭做工,而工作總不能完成,這是因為他心不在焉。一個動作慢、功效低的人,該明白這都是必須改正的毛病。他必須用心計畫如何利用光陰來獲致最佳成績。借著機敏而有條不紊的動作,有人能在五小時完成別人需用十小時完成的工作。有些從事家務的人,終日手忙腳亂,不是因為他們有很多工作要做,而是因為他們沒有計畫好節省時間。由于他們遲鈍緩慢的習慣,致使簡易的工作變為繁重了。凡有決心的人,一定能勝過這種雜亂無章、曠日廢時的習慣。他們應對自己的工作有確定的目標。先決定需用多少時間做成一件事,然后盡力在所定的時間內完成之。意志力的操練能使動作敏捷。
人因缺少改造自己的決心就會在錯誤的行徑中固步自封;反之,人若鍛煉自己的能力,就能練出本領去從事最優質的服務。這樣,他們便要成為各方各處所搶用的人才。人們也必尊重他們高尚的品性。
多數兒童和青年把那原可用來分擔家務借以向父母表示孝敬的時間浪費了。青年人要用他們那少壯有力的肩膀負起那必須有人擔負的許多職責。
基督的生活,從最年幼時起就是勤懇操勞的一生。他不求享受。他雖是全能上帝的兒子,但還跟他屬世的父親約瑟從事木匠的手藝工作。他這手藝是富有意義的。他以品格的建築師的身分來到世上,由于這身分,他干的活都是最完美的。他用他的神能來改造人們的品格以達到高的標準,他也應用在他一切屬世的勞動上。他是我們的楷模。
父母應當教育自己的兒女明白時間的寶貴及其正當的利用。當教導他們︰凡能榮耀上帝並造福人類的工作都是值得努力去做的。他們即使在幼年也能做上帝的傳道士。
父母所犯的罪莫大于聽任兒女空閑無事。兒女們不久就要學會偷懶,長大后,就要變成不務正業的無用之人了。及至長成自食其力者並求得職務時,他們也會在工作上懈怠偷懶,還想得到忠心職工的報酬。這種工人同那些自知必須做忠心管家的人有天淵之別。
在世俗事務上養成的怠惰粗心的習慣也會影響到宗教生活,使人不配為上帝從事任何有效的服務。許多人原可借殷勤的勞動造福世人,但因懶惰就完全墮落了。不務正業、無堅定目標都給千萬種試探敞開大門。濫交和惡習敗壞了意志與靈性,結果是今生與來生的淪亡。
無論我們從事什么工作,上帝的話教訓我們“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侍主。”“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侍奉的乃是主基督。”(羅12:11;傳9:10;西3:24)
健 康
很少人體會到健康是一種福氣。殊不知,我們的智力與體力都有賴于健康。身體是思想與感情的根源,因此,我們務須保持身體在最佳的健康狀態及最屬靈的感化力之下,以便使我們的才能發揮最高效能。
任何削弱人體力的事都會減低人的智力,並使人在分辨善惡的能力上衰退。我們擇善的能力因而減低,而且心志也無力執行我們所知道的是正當的事了。
錯用體力能縮短我們榮耀上帝的期限,並使我們不能勝任上帝所交給我們的工作。我們若養成不良習慣、廢寢忘食或因放縱食欲以致損害健康,我們便埋下了身體衰弱的禍根。又因忽略身體的鍛煉,或過度使用體力或腦力,我們就使神經系統失去了平衡。那些如此縮短自己的生命,並因忽視自然規律而使自己喪失服務能力的人,犯了奪取上帝之物的罪;同時他們也虧負了同胞。上帝讓他們來到世間為人造福的期限,因他們自己的錯誤行徑而縮短了。而且,他們連那原可在更短期間完成的工作也不能做了。倘若我們因有害的習慣剝奪了世人應得的利益,主就要算我們為有罪了。
違犯自然律就是違犯道德律。因為上帝既是自然律的製定者,也是道德律的製定者。他親手將他的律法寫在他所托付與人的每根神經、每塊肌肉和每種天賦的才能上。所以,我們若濫用身體的任何部分都要算為違犯了那律法。
人人都應對身體的組織有明確的認識,以便保持身體的健康來從事主的工作。肉體的生命需要慎重的保養和鍛煉,使神性能透過人性充分彰顯出來。身體組織與靈性生活的關系是真教育的最重要科目之一,應在家庭與學校中受到密切的注意。人人都必須熟悉自己身體的構造,以及支配自然生命的各種定律。凡對于有關自己身體的定律甘愿保持愚昧無知以致違犯這些定律的人,就是得罪了上帝。人人都當置身于最有利于生命和健康的關系之下。我們的習慣應當受製于理智,而理智則應服從上帝的管理。
使徒保羅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上帝而來,住在你們裡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上帝。”(林前6:19,20)
體 力
我們愛上帝,不僅要盡心、盡性、盡意,還要盡力。這包括體力的充分與明智的運用。
基督不論在屬世或屬靈的事上都是一位真實的勞動者,而且他在所有的工作上都表現了遵行天父旨意的決心。許多人尚未體會到天上的事同地上的事如何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並且受到基督的直接監理。地上第一個聖幕的裝置是基督設計的。他對所羅門聖殿的建築也作過詳盡的指示。那在世為人,曾在拿撒勒做木匠的主,是來自天上的建築師。他設計了那使他名得榮耀的神聖建築。
那賜智慧給會幕的建築者,使他們能運用最精湛的技巧與最美妙的手藝的乃是基督。他說︰“看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題他的名召他。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做各樣的工……我分派但支派中亞希撒抹的兒子亞何利亞伯與他同工。凡心裡有智慧的,我更使他們有智慧,能做我一切所吩咐的。”(出31:2-6)
上帝要他在各方面的工人都仰望他為他們一切所有的施與者。一切正當的發明與革新,其根源都出于主。他的謀略奇妙,作為超絕。醫生熟練的手術、對神經與肌肉診斷的能耐,以及對人體精細組織的知識,都是上帝能力的智慧,要為病患者服務而用。木匠用工具的技術,鐵匠在砧子上打鐵的力氣,也都是從上帝來的。上帝既將才能賦予人,他當然也希望他們仰賴他的指導。我們無論做什么,或被安置在何部門任職,他都愿意管理我們的心意,使我們的工作盡善盡美。
宗教與日常事務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原為一。聖經的宗教必須與我們的一切言行打成一片。神力與人力應在屬世的事上聯合,猶如在屬靈的事上聯合一樣。二者在人類一切業務上,即在機械和農業勞作上,在商務和科學事業上,都當聯合一致。在基督徒的一切活動中,生活與宗教必須協作。
上帝已宣布一些原則作為此種協作的唯一基礎。他的榮耀必須是一切與他同工者的動機。我們所有的工作都必須出于愛上帝的心,並且符合他的旨意。
造一幢房子和參加一次宗教聚會一樣,人必須遵行上帝的旨意。工人若在建造自己的品格上遵循正確的原則,那么,在每一建築工程上,他們也必在恩典和知識上有所長進。
然而,除非人先將自己獻在壇上作為活祭,上帝不會悅納他最大的才能或最優異的服務。樹根必須聖潔,否則就不能結出蒙上帝悅納的果實來。
主曾使但以理和約瑟成為精明強干的理事人材。他能使用他們,因為他們在生活上不求滿足一己的心愿,乃是專求得蒙上帝的喜悅。
但以理的經驗已給我們一個教訓。它顯明以下事實︰一個實業家不一定要做一個尖刻、耍權謀的人。他每走一步都能得到上帝的指導。當但以理身為巴比倫的宰相時,他也是上帝的先知,從天賜的靈感中接受亮光。上帝的話形容世上有野心的政客們為短時生長的草,也像必將枯干凋謝的花。上帝卻希望有才智的人,就是有資格擔任各項工作的人為他服務。現下需要一種能在經營任何業務時都將真理的偉大原則交織其中的實業家。他們的才能因受最完備的訓練與學習而日臻完善。最需要善用一切機會,力求做明智和有效能之人的,乃是那些在今世為建設上帝之國運用自身才能的人。關于但以理,我們知道,當他所辦理的一切事受到最嚴密的檢查時,竟沒找出一點差錯或過失來。他是每一個辦理事務者的榜樣。但以理的經歷表明︰一個將頭腦和筋骨以及心意和生命完全奉獻為上帝服務的人將有何等的成就。
金 錢
上帝也將錢財交托于人,他賜人能力以獲得財富。他用天上的露水和陣陣甘霖來滋潤地土。他賜下陽光溫暖地面,振奮自然界百物的生機,使之生長茂盛,結實累累。然而,他也要索回他自己應得的一份。
我們的錢財不是為尊榮自己而獲得的。我們身為忠心的管家,理應使用錢財來尊榮上帝。有的人以為他們的財產只有一部分是屬乎主的。當他們將一部分劃出來為宗教和慈善事業之用以后,其余的他們就看為是自己的了,可以任意而用。這種看法錯了。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主的,而且對于所作的用途,我們必須向他交帳。在每一分錢的用途上都可以看出我們是否愛上帝為至上,並愛鄰舍如同自己。
金錢具有重要的價值,因為它能成就極大的善事。它在上帝兒女手中就是飢餓者的食物、口渴者的飲料和赤身者的衣服。它是受壓迫者的防御,也是患病者的救藥。但是,惟有用在供給生活的需要、造福他人並推展基督聖工上的錢財才真有價值,否則,它就等于糞土。
囤積的錢財不僅沒有用處,簡直是一種咒詛。它在今生是陷害靈性的網羅,使人的感情轉離天國的財富。在上帝的審判大日,未加以利用的錢財和忽略了的機會,將要定那擁有者的罪。聖經說:“咳﹗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啕,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虫子咬了。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鏽,那鏽要証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攢錢財。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雅5:1-4)
基督不允許浪費或漫不經心地用錢。他對節約的教訓“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蹧蹋的。”(約6:12)是給一切跟從他之人的教訓。凡能認識到錢財是上帝恩賜的人就必節儉使用,並且覺得有責任要節儉金錢,以供施舍之用。
我們在講排場和自我放縱上浪費的金錢越多,則在幫助飢寒交迫之人所用的錢就越少。每一分不必要的花費就是從花錢人手中剝奪了一次行善的寶貴機會。這也就是在利用上帝所交托的才能上奪取了應該歸給上帝的榮耀。
仁慈的心懷和善意
仁愛的溫情、慷慨的心懷和對屬靈事物的敏悟都是寶貴的恩賜,並使具備這些恩賜的人負有重大的責任。這一切都應當用來為上帝服務,但是許多人在這事上犯了錯誤。他們因具有這些品性而自滿,卻沒有用來積極地為他人服務。他們自以為,若是他們得到機會或環境順利,他們就能成就偉大的善舉。但他們只是在等待機會。他們藐視那吝嗇而不愿幫助窮人的守財奴。他們看出,這等人是為自己而活,並要為他所誤用的恩賜負責;同時他們以十分自滿的情緒將自己與這種心地狹窄的人相比,覺得自己的狀況比吝嗇的鄰居好得多。但他們是在自欺,他們單單具有才能而不加以使用只會加重他們的責任。擅長交際、熱情活潑的人都對上帝負有責任。不該只將這種熱情用在自己朋友身上,也要用在一切需要幫助的人身上。社交上的擅長是一種恩賜,應當為一切與我們接觸之人的利益而用。只向少數人表示好感的愛不是真愛,而是私心。這種私心不能為人類的福祉或上帝的榮耀起任何作用。凡如此不善于運用主人所賜的才能者,遠比他們所輕看的人更為有罪。將來有話向他們說︰你們知道主人的心意卻不去行。
才能因應用而增加
加以運用的才能必成倍增加。成功不是巧遇或運氣的結果,而是天意安排的進展,是信心與才智、德行與不懈努力的報賞。主希望我們運用自己的每一稟賦。若能如此,就必獲得更大的恩賜以供使用。他並不用超自然的模式來賦予我們所缺少的資格,但是當我們運用已有的才能時,他就必與我們合作,增進並加強我們的每一才能。借著每一次全心全意、熱忱為主服務所作的犧牲,我們的能力就必加強。當我們奉獻自己作為聖靈使用的器皿時,上帝的恩典就必在我們裡面工作,以製止舊有的傾向、克服頑梗的癖性並養成新的習慣。當我們重視並順從聖靈的感動時,我們的胸襟必擴大,以領受主所賜的更大能力,並且從事更多更好的工作。潛在的精力必被喚起,癱瘓的智能必獲得新生命。
凡忠順地附應上帝呼召的謙卑工人,必可得到神聖的襄助。接受一種如此重大而神聖的任命,這事本身就是對品格的提升。它能調動最優的心智和靈性的能力,並增強思想,潔淨心靈。對上帝能力的信心能使弱者變為驚人的剛強,使他的努力成為非常的堅決,並使他的成果獲得異常的豐碩。一個人雖然起初明白得不多,但他若虛心傳講自己所明白的,同時殷勤地尋求更多的知識,他便會發現整個天上的寶藏都在等待他的取用。他越努力傳授亮光,就必得到越多亮光。一個人本著愛心越努力向人講解上帝的道,這道對他就越顯明朗。我們越多利用我們的知識,並運用我們的能力,我們就必獲得越多的知識和能力。
我們為基督所作的每次努力都必反過來使自己蒙福。我們若用我們的錢財來榮耀他,他就必賜給我們更多。當我們設法引人歸向基督,並在我們的祈禱中不忘救靈的重任時,我們自己的心就必因上帝的恩典使人蘇醒的能力而感動;我們自己的感情就必生發更多神聖的熱忱;我們整個基督徒的生活就必更加真實、更加火熱、更加虔誠了。
上帝對人的評價是根據人心認識上帝的能力而定的。這種認識是涌發一切能力的泉源。上帝造人是要他的每一才能都符合上帝的心意;因此,他一直在設法使人的心意貼近他的心意。他賜我們與基督合作的特權,將他的恩典顯示于世人,讓我們對天上的事物獲得更多的認識。
我們仰望耶穌就能獲得對上帝更明朗、更清楚的認識,並因仰望他我們就會改變。善良的心懷和對同胞的愛就必成為我們的天性。我們如此培養的品格將是上帝品德的副本。我們既能變得像他的樣式,就必增強我們認識上帝的能力。我們越與天上的世界契合,我們就越不斷地增加領受那永恆的知識和智慧之財富的能力。
那一千銀子
“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
那保留自己才干而不加以運用的是那受恩賜最少的人。這事就給予一切感覺自己才能微小為托辭而不為基督服務的人一個警告。他們以為如果能做些大事,他們就必欣然以赴;但現下只能做點小事,就干脆躺下不干,而且竟能心安理得。他們這種想法錯了。上帝在分發恩賜的事上,正在測驗人的品格。那忽略而不善用自己才能的人,顯明自己是個不忠心的仆人。縱使他領受了五千銀子,他也會將他埋藏起來,如同埋藏那一千銀子一樣。他誤用一千銀子就表明他藐視上帝的恩賜。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16:10)小事的重要性往往因其微小而被人低估;其實,這些事對人生的
煉卻大有貢獻。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沒有不重要的事。我們若低估小事的重要性,就必危害我們品格的建造。
“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人因在最小的本分上不忠,就奪取了創造主所應得的侍奉。這種不忠的行為要回應到自己身上︰他不能獲得那因毫無保留的獻身而來的恩惠、能力及品格上的剛強。他既在生活上離開了基督,就將自己置于撒擔的試探之下,並要在他為主所做的工作上犯錯誤。因他在小事上沒有受正確原則的指導,故此在他認為是自己專職工作的大事上也就不順從上帝了。他在處理生活細節時所掩藏的缺點必然滲入更重大的事務之中,因他必然依照他所慣用的原則辦事。故此,為重複的行動形成習慣,習慣形成品格,而且我們今世和來生的命運將取決于品格。
惟有在小事上忠心,人才能受訓練在重大的責任上盡職。上帝曾使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與巴比倫的大人物往來,為要使那些外邦人得以認識真宗教的原則。在拜偶像的國度中,但以理要表現上帝的品德。他是怎樣博得那么大信任與尊榮之職位的呢?是因為他在小事上忠心,這就決定了他整個生活的面貌。他在最小的本分上榮耀了上帝,因此主就與他合作。于是但以理與他的同伴得蒙上帝“在各樣文字學問上賜給他們聰明知識,但以理又明白各樣的異象和夢兆。”(但1:17)
上帝怎樣選召但以理在巴比倫為他作見証,他也照樣選召我們在今日世界上作他的見証。他希望我們在人生最小的事上也如同在最大的事上一樣,向世人表現他國度的原則。
基督以他在世的生活教訓人對于小事應加以仔細的注意。救贖的大工不斷壓在他心靈上。當他教訓並醫治人時,他身心的全副精力已負荷到了極點。然而,他還是注意到人生和自然界中最簡單的事物。他所講的最有教育意義的教訓,就是那些借自然界的簡單事物來說明天國的偉大真理。他沒有忽視他最卑微的仆人的生活需要。他的耳朵聽到了每一需要的呼求。他在擁擠的人群之中覺察到那痛苦婦人的觸摸。這出于信心的最輕微的一摸得到了他的關注。當他使睚魯的女兒複活時,他還提醒她的父母給她東西吃。當他憑自己的大能大力從墳墓裡出來時,他並未輕忽那纏裹他的細麻布,卻細心地把它疊好放在適宜的地方。
我們基督徒蒙召是要為拯救世人而與基督同工。我們已經與他立約要做這種工作。若疏忽了,就是對基督不忠。但是為要完成這項工作,我們必須效法他忠實謹慎地注意小事的榜樣。這是基督徒在各項工作與交往上成功的秘訣。
主希望他的子民進步到最高的程度。這樣,他們就可因擁有他所愿意賜給他們的才能而榮耀他。上帝借著他的恩典已為我們作好充分安排,要我們顯明自己辦事的方針確實比世上的人高出一籌。我們應能顯出超越的智力、聰明、技巧和知識,因為我們相信上帝,並且相信他感化人心的能力。
但那些沒獲得較大恩賜的人也不必灰心。他們要利用所擁有的,忠實地留心自己品格中的每一弱點,力求借上帝的恩典轉弱為強。我們應將信實與忠誠交織在生活的每一舉動中,並培育那能使我們完成任務的才能。
疏忽大意的習慣必須堅決克服。多數人以為,健忘能作為寬恕嚴重錯誤的理由。其實,他們豈不同別人一樣有心智的能力嗎?既然如此,他們就當操練自己的記憶力。健忘是罪,疏忽大意也是罪。你若養成了疏忽的習慣,你可能也要疏忽自己靈命得救的事,而且最終你會發覺你沒有為上帝的國作準備。
偉大的真理必須應用在小事上。實際的宗教信仰必須在日常生活的平凡職責上實踐出來。任何人所能具備的最大優點就是絕對聽從主的話。
許多人因為沒有參加直接的宗教工作,就感覺自己的生活是無用的,對上帝國度的進展毫無貢獻。這是錯誤的想法。只要他們所做的事是必須有人做的,他們就不該自責在上帝的大家庭裡是無用的。最低微的職務也不可疏忽。任何有益的工作都是一種福惠,而且在這工作上的忠心能作為擔負更大責任的訓練。
凡以全然舍棄自我的心志為上帝從事的工作,不論多么低微,都必與最重要的服務一樣為他所悅納。凡是甘心樂意獻上的供物都不能算是微小的。
基督吩咐我們,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要負起當前的責任。若是在家中,就要愉快、認真地使家成為悅人的地方。你若是做母親的,就要為基督訓練你的兒女。這實在和傳道人在台上講道同樣是為上帝做工。如果你的職務在廚房裡,就要竭力做個完善的廚師,要預備衛生的、富有營養的、合人口味的食物。當你用上好的原料預備食物時,要記住︰你也當給自己預備上好的精神食糧。如果你的工作是耕耘土地,或是從事其它的手藝或頭班,也應盡力求得成功。要專心從事你的工作。要在你所做的一切事上表現基督,設想︰他若處在你的地位,他要表現何等的作風。
不論你的才能有多么微小,上帝總有加以應用的地方。那一千銀子若加以聰明的利用,就一定有所成就。借著在小事上忠心,我們就在為增進自己的才能而工作,而且上帝必使我們的才能成倍增長。這些小事必在他的工作上發生最寶貴的影響。
活潑的信心應該像一條金線那樣交織在最小職務的執行中。這樣,一切日常工作都能促進基督徒的長進。這樣做的人必不斷地仰望耶穌。對救主的愛要使我們所但任的一切事務充滿生命力。這樣,由于正確利用自己的才能,我們就猶如用一條金鏈將自己同更高的世界連接在一起了。這才是真正的成聖,因為成聖在于完全順從上帝的旨意去愉快地履行日常的義務。
可惜,有很多基督徒在等待某種重大的工作交給他們。正因為他們找不到一個能滿足他們奢望的大職位,他們就不肯忠心地履行生活中的普通職責了。這些職責在他們看來是不感興趣的,他們一天天錯過向上帝表示忠心的機會。當他們還在等待著某項重大工作時,他們短短的一生很快就過去了,而人生的宗旨尚未實現,應做的工作尚未完成。銀子的歸還
“過了許久,那些仆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帳。”當主清算他仆人的帳目時,每份銀子的歸還都要受到詳細的查問。所成就的工作表明每個工作者的品格。
那領五千與二千銀子的人,將所托付的銀子連本帶利交還主人。他們如此行的時候,並沒歸功于自己。他們的銀子仍是那曾經交托給他們的。他們固然又賺了許多,但若沒有事先領到托款,就必一無所得。他們明白自己無非是盡職而已。本錢是主的,進益也是他的。倘若救主沒有將他的慈愛和恩典賜給他們,他們就必成為永久破產的人。
但當主收回銀子時,他卻稱揚並賞賜那些工人,好像功勞全是他們的。他的臉上顯露著十分愉快和滿意的表情。他因為能賜福給他們,就滿懷欣慰。他因他們所做的一切服務和犧牲報償他們,並不是因他欠了他們的債,乃是因為他心中洋溢著慈愛與恩情。
他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那博得神聖嘉許的乃是對上帝信實、忠誠以及出于愛心的服務。聖靈引人向善並歸順上帝的每一感動都記在天上的案卷中,及至上帝的日子,凡經他使用過的工人都必得到稱揚。
當他們在主的國裡看到那些因他們的協助而得蒙救贖的人,他們就要享受主的快樂了。他們在那裡也有權參與主的工作,因他們已借著在今世參加主的工作而獲得資格了。將來我們在天上的情形如何,就要看我們現下在品格上以及神聖服務上的情形如何。基督論到自己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太20:28)這是他在地上的工作,也就是他在天上的工作。我們今生與基督同工的賞賜,就是在來世與他同工那更大的能力和更高的權利。
“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裡。’”
人們常是這樣原諒自己對上帝恩賜的疏忽。他們看上帝是嚴厲而炎威的,以為他時常窺伺他們,找他們的錯處,並要降罰與他們。他們埋怨他,說他向沒有給過的人強求,要在沒有種過的地方收割。
許多人心中埋怨上帝是個苛刻的主人,因為他要他們的財產與服務。但是,我們所獻給上帝的沒有一樣不是本來就屬于他的。大衛王說︰“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代上29:14)萬物都是上帝的,不僅是由于創造,也是由于救贖。上帝所賜給我們今生與來世的一切福分都蓋有髑髏地十字架的印鑒。因此,那誣告上帝為苛刻的主人,說他在沒有種過的地方要收割的話是虛謊的。
雖然如此,主人沒有否定這惡仆的誣告,只是根據他自己的話來証明他的行為是不可原諒的。利用銀子為主人賺得利益的方法早已具備。主人說︰“你……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
我們的天父向我們所要的成績,絕不會超過也不會低于他給我們的能力所能成就的。他放在仆人身上的負擔,沒有一樣是他們力所不能及的。“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本體,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詩103:14)他對我們所要求的一切,是我們靠著上帝的恩典所能交付的。
“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路12:48)我們所做的若是比我們所能做的少一點,就是沒有盡到責任。主要仔細衡量每一服務的機會。那未經使用的才干也要和那已經使用的一同清算。上帝要我們為我們善用才干所能成就的負責。我們將要按我們所當完成卻沒有完成的工作受審判,因為我們沒有盡我們的能力去榮耀上帝。即或我們不致喪失靈命,我們也會永遠感受到那未經使用之才干的后果。我們可能獲得而未曾獲得的一切能力和知識將是我們永久的損失。
然而,我們若將自己完全交托給上帝,並遵照他的指示去工作,那么,上帝就要親自負責使之完成。上帝不要我們推測我們忠實努力的成果。失敗的念頭一點不可有。我們是與一位永不失敗的主合作。
我們不應談論自己的軟弱與無能。這是不相信上帝和否定他話的表示。我們若為自己的負擔怨嘆,或拒絕他要我們擔負的責任,我們實際上就是說他是苛刻的主人,要我們做他沒給我們能力去做的事。
懶惰仆人的作風我們往往愛稱之為謙遜。其實,真正的謙遜與此迥異。所謂謙遜,並不是要我們智力萎縮、缺乏熱情或意志薄弱,常推卻責任而怕自己不能成功。真正的謙遜是靠上帝的力量去成全他的旨意。
上帝必按自己的旨意用人。他有時要選擇最卑微的器皿來從事最偉大的工作,因為他的權能要借著人的軟弱彰顯出來。我們有自己的標準,並根據它來斷定事物的大小,但上帝決不用我們的尺度作判斷。我們不要以為︰自己看為大的事,上帝也看為大;我們認為小的事,他也認為小。判斷我們的才能或選擇我們的工作,責任不在我們。我們只須擔起上帝指示的擔子,為他承當起來,並且常到他那裡去得安息。我們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只要全心全意且愉快地去做,上帝就必得榮耀。當我們因自己配做他的同工而欣喜,並以感恩的心情負起責任時,上帝就必喜悅我們。
銀子被奪去
那落在懶惰仆人身上的判決是︰“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正如忠仆得賞賜的事一樣,這表明得賞不僅是在審判的時候,按因果規律,也是在今生就有斬獲。在自然界如何,在靈界也如何︰不使用的才能就必衰退。活動是生命的定律;懶惰必致死亡。“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林前12:7)使用恩賜為他人謀福,恩賜就必增多。若專為己而用,恩賜倒會減少,至終被收回。凡不肯將自己所得分贈與人的,最后必發現自己竟無可給人的了。他這樣做,實在是使自己的才能日趨萎縮而終至消滅淨盡。
無論何人,切莫以為他們能度自私自利的生活,並在滿足自己的利益之后依然能享受主人的快樂。他們絕不能在無私之愛的快樂中有分,也不能適應天庭的環境。他們不能欣賞那彌漫于天國的仁愛的純潔氣氛。天使的聲音和他們金琴的音樂不能使他們滿足。在他們看來,天國的學問是個謎。
在審判大日,凡沒有為基督做工的人,凡游手好閑、不負責任、專顧自己、只知享受的人,都要被審判全地的主列在惡人一邊,與惡人同被定罪。
許多人自稱是基督徒,卻忽視上帝的要求,還不覺得自己這樣做有何過失。他們知道那些僭妄的、殺人的、奸淫的該受刑罰;至于自己,他們是愛參加宗教聚會的,也愛聽人傳福音,因此他們想自己一定是基督徒。他們畢生為自己而活,所以他們要像比喻中不忠的仆人一樣,很驚奇地聽到這樣的判決︰“奪過他這一千來。”他們如同猶太人一樣,誤以為享有福分就等于是盡到領受福分的本分了。
許多人原諒自己不做基督徒的工作,說自己沒能力做工。難道是上帝使他們這樣沒能力的嗎?不﹗絕對不是。這樣的無能原是他們的怠惰所造成的,也是他們故意選擇並一直保持下來的。他們在自己的品格上已經體驗到“奪過他這一千來”之判決的后果。他們不斷地錯用才能,自必徹底消滅那唯一的亮光--聖靈。“把這無用的仆人丟在外面黑暗裡”這句判決,只不過是在他們自己為永恆所作的選擇上蓋上天庭的印鑒而已。
第二十六篇 不義的管家
(根據︰路16:1-9)
基督降生在一個極度世俗化的時代。世人都輕看永恆的事物,將來生的要求置于今世的事物之下。他們誤將幻想當作現實,將現實看作幻想。他們沒有憑信心仰望那未見的世界。撒但將今生的事物擺在他們面前,作為吸引人全部注意力及占據人全副精力的目標,于是他們受了他的引誘。
基督降世是要改變這種狀況。他力求擊破這令人心醉神迷的魔力。在他的教訓中,他力圖將天上和地上的要求作個調整,使人的思想從現下轉移到將來。他呼召他們放棄追求短暫的事物而為永恆作準備。
他說︰“有一個財主的管家,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這財主曾將他的全部財產交托這個仆人,可是他是不忠心的,而且主人發覺自己正在遭受有計畫的盜竊,便決定不用這人,就把他叫來清算帳目,說︰“我聽見你這事怎么樣呢?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做我的管家。”
管家既知要被解僱,便看出有三條路可選擇。他必須勞作、討飯或挨餓。于是他“心裡說︰‘主人辭我,不用我再做管家,我將來做什么?鋤地呢,無力;討飯呢,怕羞。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做管家之后,接我到他們家裡去。’于是,把欠他主人債的,一個一個地叫了來,問頭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他說︰‘一百簍油。’管家說︰‘拿你的帳,快坐下,寫五十。’又問一個說︰‘你欠多少?’他說︰‘一百石麥子。’管家說︰‘拿你的帳寫八十。’”
這不忠心的仆人叫別人和他一同舞弊。他欺騙主人來便宜他們。他們既得了這種好處,也就不得不將他當作朋友接待到他們家裡去了。
“主人就夸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這世俗化的人竟稱揚那曾虧負過他的人乖巧。但是,財主的稱揚決不是上帝的稱揚。
基督並沒有稱揚那不義的管家。他只是用一件盡人皆知的事來說明他所要講的教訓。他說︰“要借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
法利賽人曾批評救主常與稅吏和罪人往來。然而基督並未因此減少他對這班人的關心,也沒有停止他為他們所做的努力。他看出他們的職務常使他們受到試探。他們終日被作惡的引誘所包圍。走錯第一步是容易的,隨后就要迅速墮落,導致更大的貪污與更多的罪行。基督力圖用各種方法去感化他們,使他們具有高尚的目標和行為準則。他講不義的管家的比喻時,就是抱著這個宗旨。在稅吏之中曾經發生過一件事,正和比喻中所講的相同,因此他們在基督的描述中看出了自己的行為。于是他們的注意就被引起來了,不少人從自己不義行為的描繪中,學得了屬靈真理的教訓。
然而,這個比喻還是直接向門徒講的。真理的面酵是先付托給他們的,然后透過他們再傳給其他人。門徒對基督的大部分教訓起初並不明白,而且他的教訓往往幾乎被遺忘了。可是后來在聖靈的感動之下,這些真理又被清晰地回憶起來,並由門徒生動地講給新近悔改入教的信徒聽。
救主這話也是向法利賽人講的。他總希望他們能領悟他話的威力。他們許多人已經深受感動,而且在他們因聖靈的啟示而得聽真理之后,其中有不少人要做基督的信徒。
法利賽人曾控告基督常與稅吏和罪人來往,想借此破壞他的名節。現下他倒將這種責難加在這些控告者的身上了。他將這人人皆知、曾在稅吏當中發生過的一件事向法利賽人指出,一方面說明法利賽人的行為的真相,一方面也指出他們挽回自己錯行的唯一方法。
主人的財物交給這不義的管家,原是要他用來行善的;他卻把它挪為私用了。以色列人正是如此。上帝曾揀選亞伯拉罕的子孫,用大能的手將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地救出來。他曾將神聖的真理交給他們,為要造福世界。他曾將聖言交托他們,使他們將真光傳給人。可是他的管家卻用這些恩賜來增進自己的財富和地位。
這些自命不凡和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錯用了上帝所借給他們為榮耀他而用的財物。
比喻中的仆人沒有為將來作準備。那交給他去使別人得益的財物,他卻為自己用掉了,但他只想到眼前。及至管家的職務被奪,他竟沒有什么可以說是他自己的了。但現下主人的財物還在他手裡,所以他決定用它來保障自己,以應付將來的窮乏。為了達成這目的,他必須采取新的手段。他不能再為自己斂財,反而要分給別人了。這樣,他才能結交朋友,到了他被趕出去的時候,他們就會接待他。法利賽人的情況也是這樣。他們做管家的職分即將撤銷了,所以忠告他們要為將來早作準備。惟有借著為別人謀福,他們自己才能得益。惟有在今生分贈上帝的恩賜,他們才能為永恆作準備。
基督講完比喻之后說︰“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這就是說,有屬世智慧的人在為自己服務的事上比自命為上帝兒女的人在侍奉上帝的事上還表現得更加聰明、更加誠摯。在基督的時代是這樣,現下也是這樣。且看許多自稱是基督徒之人的生活。主已經賜給他們各種才干、能力和感化力;他也曾將錢財交托他們,使他們可以在偉大的救贖工作上與他同工。他所賜的一切恩典都當用來為人類謀福,解救痛苦和貧窮的人。我們應當給飢餓的人吃飽;給赤身露體的人穿衣;照顧孤兒寡婦,並為遭受困難和壓迫的人服務。上帝從來沒有意思要使痛苦遍及世界。他也沒有意思叫一人擁有生活上豐足的奢華享受而令多人的子女啼飢號寒。那超過人實際生活需要的財物,是交托給人去行善和造福人類的。主說︰“你們要變賣所有的周濟人。”(路12:33)要“甘心施舍,樂意供給人”(提前6:18)。“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路14:13)。“松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使困苦的人得滿足。”(賽58:6,7,10)“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這些都是主的吩咐。試問:自認為基督徒的人是否大部分在從事這種工作呢?
唉,有多少人竟將上帝的恩賜據為己有啊﹗有多少人以房接房,以地連地;有多少人浪費錢財,專為尋歡取樂,放縱食欲,添置華麗的房屋、家具和服裝。他們的同胞卻被遺棄在痛苦、罪惡、疾病和死亡之中。千萬人正趨于沉淪,而無人予以哀憐的注意,或說一句同情的話、行一件憐憫的事。
人們犯了奪取上帝之物的罪。他們自私地花費錢財,就此強奪了上帝應得的榮耀,就是在接濟貧困和救靈的事工上所當彰顯的上帝榮耀。他們竟敢吞沒他所托付他們的財物。主聲明︰“我必臨近你們,施行審判。我必速速作見証,警戒……虧負人之工價的、欺壓寡婦孤兒的、屈枉寄居的。”“人豈可奪取上帝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因你們通國的人都奪取我的供物,咒詛就臨到你們身上。”(瑪3:5,8,9)“咳﹗你們這些富足人哪,……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虫子咬了。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鏽,那鏽要証明你們的不是……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攢錢財。”“你們在世上享美福,好宴樂”。“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雅5:1-5)
每個人都必須為那托付給他的恩賜作交代。最后的審判大日,人所囤積的財富對他們毫無價值。那時他們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說是自己的了。
凡一生為自己積攢屬世財物的人,對自己永久福祉所表現的智慧、思慮和用心,還不如這不義的管家為自己屬世的供養所表現的呢﹗那些自稱是光明之子的人,在世事之上確實不如今世之子聰明。先知在異象中看到審判大日的景況,論到這等人說︰“到那日,人必將為拜而造的金偶像、銀偶像拋給田鼠和蝙蝠。到耶和華興起使地大震動的時候,人好進入磐石洞中和岩石穴裡,躲避耶和華的驚嚇和他威嚴的榮光。”(賽2:20,21)
基督說︰“要借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上帝、基督和眾天使都在為受苦受難而有罪的人服務。你要獻身給上帝去進行這種工作,並要為這目的運用他給你的恩賜,這樣,你便是與天上的生靈合作了。你就必在感情上和他們心心相印。你的品格也必與他們同化了。對你,這些永存帳幕裡的居民不再是陌生的了。及至地上的事物都成過去時,天門的守望者就要歡迎你了。
凡用錢財造福他人的,必得回報。財富運用得當必在善事上大有成就,必有人被引領歸向基督。凡遵循基督生活計畫的人必將在上帝的院宇中看到自己過去在地上勞碌犧牲所拯救的人們。得贖的人也必滿心感激地記念那些曾在他們得救的事上出力幫助他們的人。在救人工作上忠心的人,必會體驗到天國是極其福祉的。
比喻中的教訓是給每個人的。各人都要為那借著基督賜給他的恩典負責。人生實在太嚴肅了,絕不可將它消耗在短暫或屬世的事上。主要我們將人現下還看不見的永恆世界所傳給我們的訊息傳給別人。
每年有千千萬萬的人既未得到警告,也未能得救而死去。在我們各人不同的生活中,隨時都有救人的機會給我們。這些機會如今仍然不斷地來了又去。上帝渴望我們盡量利用這些機會。日子一天、一周、一月地過去,我們余下的工作時間也一天、一周、一月地相應縮短了。最多再過幾年的光陰,必有聲音向我們說︰“把你所經管的交待明白。”那時我們就不能再拒不答複了。
基督要每個人都作考慮,要做一次忠實的計算。要將耶穌放在天平的一端,這意味著永恆的財寶、生命、真理、天國以及基督因得贖之人而有的喜樂;而將世界所提供的一切吸引人的東西放在天平的另一端。要將你自己的靈命以及那些你本來可以協助救援之人的靈命的淪亡放在天平的一邊;再將你自己和他們所可能獲得那與上帝生命相似的生命放在天平的另一邊。如此很好地為今生和來生衡量一下。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基督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處呢?”(可8:36)
上帝希望我們選擇那屬天的東西來代替屬地的。他向我們展示在天國投資的可能性。他鼓勵我們達到最高的目標,要幫助我們保住我們最上好的財物。他說︰“我必使人比精金還少,使人比俄斐純金更少。”(賽13:12。“少”英文為“貴重”。--譯者)當那能被虫蛀、能夠鏽壞的財寶全被掃光時,凡跟從基督的人將要因那積攢在天上的財寶,就是那不能朽壞的財富而歡喜。
基督所贖之民的友誼較比任何屬世的友誼更佳。得以居住基督為我們預備的住處較比居住地上最華美的宮殿更美。而且,救主對他的忠仆所說贊許的話較比世人所給的一切稱揚更好,他贊許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太25:34)
基督對浪費他財物的人仍要給予獲得永久財富的機會。他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你們要……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路6:38,12:33)“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17-19)
但愿你將你的財產先送到天國去,將你的財寶存放在上帝的寶座旁邊。務要確知你有權利享受基督那測不透的豐盛。“要借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
第二十七篇 誰是我的鄰舍?
(根據︰路10:25-37)
在猶太人中,“誰是我的鄰舍”這個問題常惹起無休止的爭論。異邦人和撒瑪利亞人不能算為鄰舍,這在他們是無可置疑的。因為這些人都是外人,是仇敵。但在本國人和社會各階層之間,究竟應當如何劃分界線呢?祭司、拉比和長老們究竟當認誰為鄰舍呢?他們終身奉行繁文縟節,為要使自己潔淨。他們還教導人說:若與粗俗無知的群眾接觸,必受污染,須要經一番麻煩的手續方能清除。他們是否該將“不潔淨”的人當作鄰舍呢?
基督在“良善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答複了這個問題。他說明我們的鄰舍不僅限于與我們同一教會或同一信仰的人;鄰舍是無種族、膚色或階級之別的。凡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都是我們的鄰舍;凡被仇敵蹂躪傷害的人都是我們的鄰舍;凡身為上帝產業的人都是我們的鄰舍。
“良善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是一個律法師向基督發問之后引出來的。正當救主教訓人的時候,“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這個問題原是法利賽人授意那律法師提出來的。他們希望借此抓住基督的話柄,因此他們都急切地要聽他的答複。但救主並不與他們爭論,他卻叫發問的人自己回答這個問題。他問道︰“律法上寫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樣呢?”那時,猶太人還在控告耶穌,說他輕看在西奈山頒布的律法,但如今他卻將得救的問題聯系到守上帝誡命的事上。
律法師就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基督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
那律法師對法利賽人的主張和行為不滿意。他曾研究過《聖經》,希望得知其真義,對此有很大興趣,于是誠心問道:“我該做什么?”在他回答有關律法的要求時,他越過了所有儀文的條例。他認為這些是沒價值的,故只提出全部律法和先知道理的總綱。救主對這答複的稱許使他在拉比們面前占了有利的地位:他們不能因他贊同律法師的話而定他的罪。
基督說︰“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在他的教訓中,基督總是將律法看為神聖的整體,說明人不可能遵守其中的一條而同時違反另一條,因為有同一個原則貫徹全部律法。人的命運要根據人是否遵守全部律法而定。
基督知道,任何人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守好律法。他渴望引導這律法師作更明確、更精深的研究,使他尋見真理。我們惟有接受基督的美德與恩典,才能守好律法。相信主贖罪之功能使墮落的人盡心愛上帝,並愛鄰舍如同自己。
律法師明知自己沒守好前四條誡命,也沒守好后六條。他因基督那探察人心的話而自覺有罪了;然而他非但不自認有罪,反而想原諒自己。他不愿承認真理,倒要指明守誡命是多么難的事。他既想閃避有罪的自責,又能在眾人眼中自顯有理。救主的話已証明他發的問題是多余的,因他自己能答複這問題。他便提出另一個問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基督還是不讓人挑起爭論,便講述不久前發生的事來答複這問題。那件事在聽眾心中記憶猶新。他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
從耶路撒冷往耶利哥去,旅客必須經過猶大地的一段曠野。在下到荒僻多石的山谷路上,有強盜出沒,時常發生搶劫。這旅客就在這裡遭害,一切值錢的東西都被洗劫一空,他還被打個半死丟在路旁。他躺在那裡時,有個祭司從那條路經過,他看見那個人受了傷,在血泊之中奄奄一息,但他沒有幫助他“就從那邊過去了”。此后又來了個利未人,他好奇地要知道出了什么事,就停下來看一看那受傷的人。他深知自己應該做什么,但這是一件麻煩事。要是他沒走到這裡,就不會看見這個受傷的人了。他以為這事與自己無干,于是,也“從那邊過去了”。
隨后,有個撒瑪利亞人也行在這條路上,他看見那受難的人,就做了前兩人不愿做的事。他以和善仁慈的態度照應那受傷的人。他“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祭司和利未人都自稱是虔誠人,但是那撒瑪利亞人卻顯明自己是真正重生了的人。他對于這項工作,不比祭司和利未人更感到愉快,可是在精神上,他卻証明自己是與上帝一致的。
基督在這個教訓中將律法的大原則直接有力地講明了;並向他的聽眾指出他們沒有實行這些原則。他的話直截了當,以至于聽眾無法尋隙狡辯。那律法師也不能在這教訓中找出可批評的地方。他對基督的成見消除了。但是他沒有充分地克製自己狹隘的民族偏見,所以還不肯指名歸功于撒瑪利亞人。及至基督問道︰“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回答說︰“是憐憫他的。”
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去向那些有需要的人表現同樣親切的慈愛。這樣,你才能証明自己是遵守全部律法的。
猶太人同撒瑪利亞人主要的區別是宗教信仰上的不同︰爭論何為真的崇拜。法利賽人不肯說撒瑪利亞人一句好話,反倒以最惡毒的咒詛加在他們身上。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之間的嫌隙非常深,甚至那撒瑪利亞婦人認為基督向她要水喝是奇怪的事。她說︰“你既是猶太人,怎么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約翰加上注解說︰“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4:9)還有一次,猶太人滿懷凶殺的仇恨,以致起來在聖殿裡拿石頭打耶穌。那時為了表示他們的惱恨,能想出來最厲害的話是:“我們說你是撒瑪利亞人,並且是鬼附的,這話豈不正對嗎?”(約8:48)雖然如此,祭司和利未人卻忽視了上帝所吩咐他們的工作,反而讓一個他們所恨惡、所鄙視的撒瑪利亞人為他們的一個難胞服務。
那撒瑪利亞人守了“愛人如己”的命令,証明他比毀謗他的猶太人更算為義了。他冒生命危險,將受傷的人當作自己的弟兄看待。這位撒瑪利亞人代表基督。救主向我們所彰顯的愛是人的愛無法比擬的。當我們受傷垂死之際,他動了憐憫的心。他沒有“從那邊過去”,也沒有任憑我們狐苦無助以致絕望而沉淪;他沒有留在他那聖潔福祉的家鄉,獨自享受天軍的敬愛。他看見了我們極大的需要,便為我們負起了責任,並將人類的利益看為自己的利益。他竟舍命來拯救他的仇敵。他為殺害他的人祈禱。他指著自己的榜樣對一切跟從他的人說︰“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5:17;13:34)
那祭司和利未人剛參加聖殿的崇拜,而聖殿的禮拜儀式是上帝親自命定的。人能參加那種禮儀是重大而高尚的權利。因此,那祭司和利未人感覺自己既然如此獲得尊榮,如今若去伺候一個路旁的受難者,不免有損自己的身分。這樣,他們忽視了上帝賜給他們的特別良機,就是做他的代理人去為同胞謀福。
現今有許多人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將自己的義務清楚地分為兩類︰一類包括由上帝律法所管理的大事;另一類是所謂小事。在這些小事上,他們認為“愛鄰舍如同自己”的命令不適用,故任意而行,聽憑個人的癖性、嗜好行事。這樣,人品缺損了,基督的宗教被誤表了。
有些人認為,替受苦人群服務,有損自己的尊嚴。許多人對一般敗壞心靈之殿的人漠不關心。有人忽略窮人是出于另一動機。他們認為自己正在為基督的聖工效力,在建樹有價值的事業。他們感覺自己是在進行一番偉大的工作,不能停下來分心注意窮人的需要和痛苦。更何況,當他們在推進所謂的偉大事業的同時,也許還在欺壓窮人呢﹗他們可能將這些人置于艱苦窘迫的境遇中,剝奪他們的權利或罔顧他們的需要。就這樣,他們還感覺這都是合理的,因正如他們所想的,他們正在推進基督的聖工﹗
許多人忍心目睹一位弟兄或鄰舍在貧困的環境中掙扎而不給予援助。因為他們自稱是基督徒,那受難者不免要想,他們那種冷淡自私是代表基督的。所以,正因那些自稱為主仆的人並不與主合作,那本應從他們流露出來的上帝的愛,竟大都和他們的同胞絕了緣。同時,那本應從人們內心和口中獻給上帝的贊美和感謝也被製止了。主的聖名應得的尊榮也這樣被剝奪了。那些基督為之舍命的生靈就此被奪去而喪亡了。他們原是他所期望帶到他國度裡、在無盡的歲月裡永遠與他同住的人。
正值神聖的真理應該借我們的實踐而起很大作用的時候,它對世界所發生的影響卻如此微弱。口頭的宗教信仰到處皆是,它的價值太低賤了。我們盡管說自己是跟從基督的,盡管宣稱我們相信上帝話語中的各項道理,但這並不能幫助我們的鄰舍,除非我們能把信仰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盡管我們把自己的信仰講得天花亂墜、娓娓動聽,如果我們不是真基督徒,這些絕不能救我們,也不能救我們的同胞。一個正確的榜樣比我們講的一切空話更有益于世人。
基督的事業不能用自私的措施來推進,他的事業就是受壓迫者和窮人的事業。凡自認是跟從基督的人,他們需要基督化的同情心,就是向他所認為值得舍命來拯救的人們表現更大更深的愛。這些生靈是極其貴重的,較比我們所能獻給上帝的任何禮物更為寶貴。我們若全力貫注于某件似乎是偉大的事業,而忽略需要幫助的人,或是屈枉寄居的人,我們的服務就不能蒙他嘉納。
心靈因聖靈的營運而成聖的真義,乃是使基督的本性深入人心。福音的宗教就是有基督表現下生活中,這是個活潑的、積極的原動力。它是品格上所顯示的基督的美德,並借著善行實施出來的。福音的原則不可同實際生活的任何部分脫節。基督徒各方面的經驗和工作都應表現出基督的生活。
仁愛是敬虔的基礎。一個人,不管他表白的信仰如何,若不對自己的弟兄表現無私的愛,他對上帝就沒有純正的愛。但我們絕不能靠自己的努力鼓起愛心去愛人而獲得這種仁愛的精神;我們需要的是有基督的愛在心裡。一旦自我消融在基督裡了,愛就會自動生發出來。當人能經常從內心生出幫助人和為人造福的意念--當人有天上的亮光充滿心中,並表露于臉上時,那就是達到基督品格的完美了。
真有基督住在心中的人不會缺少愛。如果我們因上帝先愛我們而愛他,我們也必愛一切基督為之受死的人。我們不可能單單與神接觸而不接觸到人,因為在宇宙寶座上的主身上,神性和人性已經合而為一了。我們既與基督聯合,也就因那愛的金鎖鏈與我們的同胞聯合了。在此情形之下,基督憐愛的慈悲就必表現下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就不會坐等窮苦和遭難的人被帶到我們面前。我們也不需要人來懇求我們同情別人的患難。因為,我們必很自然地去為窮苦和遭難的人服務,正如基督來往行善一樣。
那裡有仁愛和同情的激勵,那裡人心以造福和提拔他人為務,在那裡就必有上帝聖靈的營運。在未開化地帶的深處,人們雖然不懂得上帝明文的律法,甚至從未聽見過基督的名字,卻以善意對待過基督的仆人,冒生命的危險去保護他們。這些人的行為顯明上帝能力的營運。聖靈已將基督的恩典栽植在野蠻人的心中,背乎他們的本性和習染,去激發他們的同情心。那“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的真光,也照亮了他們的心(約1:9);這光若為他們所順從,必能引導他們的腳步進入上帝的國。
上天以扶起失足的人和安慰受苦的人為榮。因此,何處有基督住在人心中,他就必在那裡以同樣模式顯示出來。基督的宗教在何處活動,它就要在何處為人造福。何處有它工作,何處就有光明。
上帝不承認任何國籍、種族或階級的區別。他是全人類的創造主。眾人都因被造而屬于同一個家庭,更因救贖而成為一體。基督來,是要拆毀隔斷的牆,並掀開聖殿中的帷幔,使人人都能自由進到上帝面前。他的愛是如此廣闊,如此深濃,如此豐盛,以至彌漫各處。它將那曾受撒但欺騙的人提拔起來,脫離他的圈套,並使他們靠近上帝的寶座,就是那應許之虹所環繞的寶座。
在基督裡並不分猶太人或希利尼人,自主的或為奴的。眾人都靠著他的寶血得以親近了。(參看加3:28;弗2:13)
不論宗教的信仰有何差異,遭受患難的民眾所提出的求救呼吁必須得到附應。遇有因宗教信仰不同而令人懷有偏見的地方,仍可借個人的服務而廣行善事。出于愛心的服務能破除成見,並引人歸向上帝。
我們應預先估計到別人的憂傷、困難和煩勞。不論貧富貴賤,我們當設身處地同情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督說︰“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舍去。”(太10:8)我們周遭都是些貧乏、遭受試煉的人,他們需要聽到同情的話和得到實際的幫助。有些寡婦需要同情與濟助。也有些孤兒是基督要跟從他的人收容作為上帝的委托,這些人是常被忽略的。他們或許是衣衫襤褸、容貌丑陋且不令人喜愛的,但他們總是上帝的產業,是用重價買來的,所以在上帝看來和我們一樣寶貴。他們是上帝大家庭中的成員,因此,身為管家的基督徒要為他們負責。他說:“我要向你們討他們喪命的罪。”
罪是萬惡中之大惡,所以我們應當憐恤幫助有罪的人。但我們不能用同一方法去幫助一切人。有許多人會隱諱自己心靈的飢渴。一句和藹的話或一點善意的表示,對這些人的幫助極大。還有一等人有極大的需要,但他們尚未覺察,尚未體會到心靈上可怕的枯竭。千萬人沉溺于罪惡之中,以致對永恆的現實失去了知覺,也失去了上帝的形象,而且他們很難明白自己的心靈有沒有拯救的必要。他們既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任何人。對許多這樣的人,只能以毫無利己的善行去感化他們。應當先設法解決他們的肉體需要。他們必須得到衣食,做好清潔衛生。當他們看到你所表現的這種無私之愛時,他們就更容易相信基督的愛了。
許多人犯過錯誤,感到自己的恥辱和愚妄。他們總想起自己的錯誤和罪行,幾乎瀕臨絕望。這等人我們不可忽略。每個逆水行舟的人必須頂住水流的全部力量。你務要向他伸出援助的手,正如那位“長兄”向彼得伸手一樣。要對他說些鼓起希望的話,足以堅固信心並激發愛心的話。
你的弟兄心靈苦悶,需要你幫助,正如你自己也曾需要弟兄的愛一樣。他需要那曾一度像他一樣軟弱的人的經驗。他需要一個人同情他、幫助他。我們對于自己的軟弱所有的認識,有助于我們去幫助其他有迫切需要的人。我們不可放過一個遭受患難的人而不竭力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他。
那能使思想和靈魂克服肉體情欲的乃是人與基督的交往,就是與永生救主保持的親自接觸。要告訴流浪者關于能支持他的那大能的膀臂和那憐愛他的基督裡的無限仁慈。他只相信律法的權能是不夠的,因為這些是沒有憐憫,也絕不垂聽求助之呼吁的。他所需要的乃是握住一只溫暖的手,依靠一顆充滿慈憐的心。要使他的思想寄托于那位常在他身邊並常以慈憐的愛垂顧他的上帝。要使他思念那常為罪惡而憂傷的天父的心和那依然向他伸出的天父的手,以及那向他說“讓他持住我的能力,使他與我和好,愿他與我和好”的天父的聲音(賽27:5)。
當你從事這種工作時,便有肉眼看不見的伴侶與你同在。天上的眾使者曾來到那位照顧受傷之撒瑪利亞人身邊。那從天庭來的使者也必支持每一位以服務同胞來參加上帝聖工的人。而且基督必親自與你合作。他是那使人康複的主,所以,當你在他的督導之下工作時,你就必看到很大的成就。
不但他人的福祉,就連你自己永久的命運也都有賴于你在這種工作上的忠心。如今基督正力圖提拔一切愿意與他結交的人,使我們與他合而為一,如同他與天父合而為一。他讓我們與痛苦和災禍接觸,為要使我們從私心的迷夢中喚醒起來。他力求在我們身上培養他品格的特性,就是慈悲、溫柔和仁愛。我們借著接受這種為人服務的工作,便是置身于基督的門下,準備進入上帝的院宇。我們如果拒絕這種工作,便是拒絕他的教誨,並自愿永遠離開他的身邊。
主說︰“你若……謹守我的命令,……我也要使你在這些站立的人中間來往。”--在環繞他寶座的眾天使中間來往(亞3:7)。我們與天使在地上的工作通力合作,便是準備在天上與他們交通。那些“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的天使(來1:14),將要歡迎一切活在世上、“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的人(太20:28)。在那種福祉的友誼中,我們將要永遠快樂地明了“誰是我的鄰舍”這個問題所包含的全部意義了。
第二十八篇 恩典的報賞
(根據:太19:16-30;20:1-16;可10:17-31;路18:18-30)
上帝白白賜給人恩典的真理幾乎被猶太人埋沒了。拉比們教訓人說︰上帝的恩寵必須賺得來。所以他們總希望靠自己的行為得到義人的報賞。由此可見,他們的敬拜是出于唯利是圖的貪欲心理。甚至連基督的門徒也沒有完全擺脫這種心理,所以救主常找機會來指出他們的錯誤。在他講葡萄園僱工的比喻之前,剛發生了一件事,正好給他打開了向人說明正確原則之門。
當耶穌行路時,一位青年官長跑了來,跪在他面前,恭敬地向他行禮,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這位官長僅以基督為可尊敬的拉比稱呼他,而沒有認明他是上帝的兒子。救主說︰“你為什么稱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你根據什么稱我是良善的呢?惟有上帝才是良善的。如果你認為我是良善的,你就必須接受我為他的兒子和代表。
他又說︰“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上帝的聖德表現下他的律法中。你既要與上帝和諧一致,你就必須以他律法的原則為一切行為的準則。
基督決不削減律法的要求。他用明白無誤的話說明了遵守律法乃是承受永生的條件,就是在亞當墮落之前向他所提出來的條件。主現今對人的期望和他在樂園裡對人的期望仍然相同,那就是完全的順服、毫無瑕疵的公義。上帝在恩典的契約下所提出的條件,和他在伊芳甸園所提出的條件具有同一廣大的要求,這就是與上帝的聖潔、公義、良善的律法和諧一致。
這位青年對“當遵守誡命”的回答是︰“什么誡命?”他以為是指某些屬于禮節方面的條件,但基督所說的是西奈山頒布的律法。他從十誡的第二塊法版上提出了幾條誡命,然后總結說︰“當愛人如己。”
那青年毫不遲疑地回答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還缺少什么呢?”他對律法的認識是皮毛的、淺膚的。根據人的標準來判斷,他確實具有無瑕疵的品格。大體說來,他外表的生活的確是無罪的,他自己也確信他的服從是無可指摘的。雖然如此,他還禁不住心中有所疑懼,惟恐他的心靈和上帝之間的關系還有問題。這種疑懼促使他再問道︰“我還缺少什么呢?”
基督“說︰‘你若愿意做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那少年人聽見這話,就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專愛自己的人就是違背律法的人。耶穌想把這一點向那青年人說明,因而向他提出一個試驗,借以顯露他內心的自私。他指出了他品格中的病根。可惜那青年人不愿再求進一步的啟迪。他在心中早已懷藏了一個偶像,這世界就是他的神。他自詡已經遵守了誡命,可是他根本缺少那作為一切誡命之精義和生命的原則。他對上帝或人類並未具有真正的愛。這種缺乏使他完全喪失了進入天國的資格。他既專愛自己而又貪愛屬世的財利,就不能與天國的原則和諧。
當這青年官長到耶穌這裡來時,他的誠意和懇摯贏得了救主的心。“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在這青年身上看出一位可以為傳講公義服務的仆人。從前他怎樣接納貧窮的漁夫做他的門徒,如今他一樣愿意接納這位能干而高貴的青年。如果他肯將他的才干貢獻給救人的工作,他很可能成為基督殷勤成功的工人。
可是他必須接受做門徒的條件。他必須將自己毫無保留地獻給上帝。約翰、彼得、馬太和他們的同伴當初一聽到救主的呼召,“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路5:28)這位青年官長也需要作同樣的獻身。況且在這件事上,基督要這青年所作的犧牲並不比他自己所作的更大。“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后8:9)這青年人只需追隨基督所引領的路。
基督看著這青年人,就渴望得著他。他很想差派他出去做造福于人的使者。他向他提供了與他自己同在的特權,以代替他所要他放棄的一切。他說︰“來跟從我。”彼得、雅各和約翰曾以領受這種特權為樂。這青年人曾仰慕並欽佩基督,他的心也被吸引就近救主。可是他還沒有準備接受救主自我犧牲的原則。他還喜愛錢財過于敬愛耶穌。他想得永生,卻不愿將無私的愛--惟獨這愛是生命--領受到自己的心中,所以就憂憂愁愁地離開基督走了。
那青年人離去之后,耶穌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上帝的國是何等地難哪﹗”門徒都希奇他的話。他們向來受教認為富人是上天特別寵愛的;他們自己也希望在彌賽亞的國度裡獲得屬世的權勢和財富。如果財主不能進天國,那么其他人還有什么希望呢?
“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上帝的國是何等地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門徒就分外希奇。”這時他們感覺到自己也包括在這嚴肅的警告之內了。在救主這幾句話的光照之下,他們自己圖謀權勢和財利的私意也被揭露出來了。他們因為自己感到疑懼不安,便驚嘆道︰“這樣,誰能得救呢?”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上帝卻不然,因為上帝凡事都能。’”
一個有錢的人決不能以有錢人的身分進天國。他的財富不能給他什么權利借以和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任何人要進上帝的聖城,只有靠基督白白賜給人的恩典才能進去。
“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林前6:19,20)聖靈所說的這句話,是對窮人講的,也是對富人講的。人若相信這句話,他們就必視自己的財富為一種委托,要照上帝指示的去使用,就是用來拯救失喪的、安慰受苦和貧窮的。這在人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心總是依戀自己屬世的財物。一個侍奉瑪門的守財奴根本聽不見受苦之人的呼求。但在上帝凡事都能。借著瞻仰基督無比的愛,自私的心就融化而馴服了。有錢的人也要像法利賽人掃羅一樣感悟說︰“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下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3:7,8)這樣,他們就不至于將任何財物看為自己的了;他們卻要欣然視自己為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並為耶穌的緣故做眾人的仆役。
彼得是首先因救主的話而泛起暗自慶幸之感的。他想起他和他的弟兄們為基督所作的犧牲,就自覺滿意了。于是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他想起主給那青年官長有條件的應許︰“就必有財寶在天上”,現下就問,他和他的同伴將要因自己的犧牲而得到什么報賞。
救主的答複激動了那幾位加利利漁夫的心。他的話所形容的尊榮滿足了他們最高的夢想︰“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複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他又說︰“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
然而彼得的問題“將來我們要得什么呢?”暴露了一種精神,如果不加以糾正,就使門徒不配做基督的使者;因為這是一種僱工的精神。門徒雖然曾經受到基督慈愛的吸引,可是還沒有完全擺脫法利賽派的影響。他們做工,仍然存有按勞計酬的想法。他們還懷著自高自滿的精神,彼此自相比較。而且每當他們中間的一個人在某一方面失敗時,其余的人就要放任自己的優越感了。
基督為要使門徒避免忽略福音的大原則起見,就向他們講了一個比喻,來說明上帝對待他仆人的態度,同時也指出希望他們為他工作時所應有的精神。
他說︰“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出去,僱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按當時的習俗,凡謀職的人要在市場上等人來僱用他們。想僱用仆役的主人們也往那裡去尋找。比喻中的家主在不同的時候出去僱人。那些最早被僱用的人講定了工價;那些后來被僱用的人卻任憑家主決定應給的工資。
“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后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約在酉初僱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及至那先僱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
家主對待他葡萄園工人的方法,代表上帝對待人類的方法。這與人間一般習尚不同。世俗的事務是按勞計酬的。工人只希望得到他所應得的工資。可是基督在比喻中正說明他國度的原則--這國度不屬于世界;他的行動不受任何人定的標準左右。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8,9)
比喻中的第一批工人講好了一定的工資,而且他們所得的不多不少,就是講好的數目。后來被僱的人相信主人的應許︰“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對工資並沒有提出問題,借此表示他們相信主人,相信他的正義和公平。他們得的報酬不是根據他們的工作量,而是根據主人慷慨的心意。
照樣,上帝也希望我們相信那使罪人稱義的主。他的賞賜不是根據我們的功德,乃是根據他的旨意,就是那“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弗3:11)。“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多3:5)。而且對于凡信靠他的人,他必“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
上帝對人工作的評價,不是根據工作量或是表面上的成績,而是根據工作的精神。那些在酉初進葡萄園的人,因為有工作的機會而感激主人。他們的心對于接納他們的主充滿了感激,及至晚上主人付給他們全天的工資,他們就大為驚奇。他們明知自己並未賺得這么多工資,但主人臉上所表示的善意使他們充滿喜樂。他們永不忘記家主的善意和自己所受的濃遇。一個自知不配而竟得以在酉初進入主葡萄園的罪人也是如此。他的服務時間看來是那么短,他自覺不配領得報酬,但上帝居然收納他,這就使他們喜出望外。他們以謙卑、信靠的精神從事工作,因有特權與基督同工而感恩。這種精神是上帝所樂于稱許的。
上帝希望我們絕對相信他,而不問將來的報賞是多少。當基督住在心中時,得賞賜的思想就不會成為主要的。因為這並不是我們服務的動機。不錯,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應當想望所要得的賞賜。上帝也要我們重視他所應許的福。可是,他不要我們熱衷于賞賜,或覺得每盡一次義務就應得一次賞賜,而應不計一切得失地去做應做的事。我們的動機應當是愛上帝和愛同胞。
這個比喻並不原諒那些聽到主第一次呼召而疏忽沒到主的葡萄園去工作的人。家主酉初到市上去看到賦閑的人,他說︰“你們為什么整天在這裡閑站呢?”回答是︰“因為沒有人僱我們。”那些后僱的人當天早上不在場,他們並沒有拒絕過呼召。凡先前拒絕而后來又悔改了的人,固然是可幸的;但玩忽第一次恩典的呼召畢竟是危險的。
及至葡萄園的工人“各人得了一錢銀子”時,那些一早就開始工作的人就大為不滿了。他們豈不是做了十二小時的工嗎?他們推想︰照理自己應比那些在比較涼爽的時候僅做了一小時工作的人領受更多的工資。因此他們說︰“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后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后來的和給你的一樣,這是我愿意的。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做好人,你就紅了眼嗎?”
“這樣,那在后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后了。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比喻中的頭一批工人代表那些因自己的服務而想要比別人高出一等的人。他們以一種自傲的精神從事工作,而不肯克己犧牲。他們或許自稱是一輩子侍奉上帝,他們也許是曾經最先忍苦耐勞,並且受過種種考驗,故此認為自己有權領受較大的賞賜。他們重視賞賜過于做基督仆人的特權。在他們看來,他們的工作和犧牲應該使他們有資格得到高于別人的尊榮,而且正因這種資格未得承認,他們就大為不滿了。倘若他們能在工作上表現愛和信靠的精神,他們定能保持優先的地位,可是他們那種好爭辯和發怨言的癖性太不像基督了。因此,這足以証明他們是不堪信任的。這就暴露了他們爭奪地位和不信任上帝的心,以及他們對于弟兄所存嫉妒與抱怨的精神。主的良善和慷慨倒給了他們發怨言的機會。這樣就表明他們的心靈和上帝根本沒有聯系。他們並沒有體驗到與這位大師合作的喜樂。
沒有什么比這種狹窄而專顧自己的精神更為上帝所厭惡的了。他不能同那些表現這種性質的人合作。他們對于他聖靈的營運已經全然麻痺了。
猶太人是最先蒙召進入主的葡萄園的,因此,他們覺得驕傲並自以為義。他們認為,他們多年的服務使他們有權領受比別人更大的賞賜。故此,若有人說起外邦人將要在屬上帝的事上與他們享有同等的權利,那就要大大觸怒他們了。
基督警告那些先蒙召跟從他的門徒,免得他們中間也懷有此種的惡念。他看出將來教會的弱點及咒詛就是自以為義的精神。人們將以為自己能做出一些事來賺得天國的地位。他們妄想自己有了點長進主就一定來幫助他們。這樣,自我的成分就要居多,耶穌的成分就少了。許多人稍有點成就便揚揚得意,自以為比別人強。他們也喜歡得人的恭維,如果不被看為最重要的人物,他們就要嫉妒了。因此,基督要保護他的門徒,免遭此險。
一切以自己功德自夸的行為都是不相宜的。“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夸口。夸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夸口。這是耶和華說的。”(耶9:23,24)
報賞不是根據功勞,而是完全出于恩典,免得有人自夸。“如此說來,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憑著肉體得了什么呢?倘若亞伯拉罕是因行為稱義,就有可夸的,只是在上帝面前並無可夸。經上說什么呢?說︰‘亞伯拉罕信上帝,這就算為他的義。’做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上帝,他的信就算為義。”(羅4:1-5)由此可見,一個人根本沒有理由想出人頭地或跟人過不去,沒有一個人享有比別人更高的特權,也沒有人能說自己所得的報賞是應得的。
在前的和在后的都要在那偉大永久的賞賜上有份,而且在前的應當欣然歡迎在后的。凡不愿別人得賞賜的人,他就是忘記了自己是完全靠恩典得救的。這工人的比喻譴責一切嫉妒和猜疑的行為。愛只喜歡真理,決不致引起嫉妒和相互比較的。人既有了愛,他就只會拿基督的恩德來比自己殘缺的品格了。
這比喻是給予一切從事聖工之人的警告。不論他們的服務有多么長久,不論他們的工作成績多么卓著,如果他們不以愛心對待弟兄,不在上帝面前自卑,他們就算不得什么。自我崇拜的作風根本違背了宗教的真諦。凡以尊榮自己為目的的人,終必發現自己完全缺乏那惟獨能使他為基督做有效服務的恩典。何時驕傲自滿的情緒被人縱容,工作必受虧損。
我們的工作之所以得蒙上帝的悅納,並不看工作時間的長短,而是看我們工作上表現的甘心樂意、竭誠忠貞的精神。我們工作時必須把自己完全獻上。那以真誠和忘我精神完成的最小任務,較比那被利己精神玷污了的最大的成就更蒙上帝悅納。他要察看我們懷有多少基督的精神,以及我們的工作表現有幾分基督的形象。他重視我們在工作上所表現的愛心和忠心過于我們的工作量。
惟有等到私心完全消逝,好高爭大的精神全被驅散,感恩之情充滿內心,並有仁愛使生活發出馨香之氣時,惟有這樣,基督才能住在心內,我們才被認為是與上帝同工的。
不論工作多么難,真誠的工作者決不把它看作苦役。他們甘愿為之付出任何代價,連自己也都豁出去了。而且這既是以喜樂的心情做的,它就是愉快的工作。在上帝裡面的喜樂是借著耶穌基督發揚出來的。他們的喜樂就是那曾擺在基督面前的喜樂,“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約4:34)他們是與榮耀的主合作。這種認識能使一切辛苦變為甘甜,使意志振奮,且激勵心靈毅然應付任何可能發生的事。他們既以無私的愛心做工,又因與基督一同受苦而成為高尚,並分享他所有的同情心,在他的工作上與他合作,他們就此增進了主的喜樂,將榮耀與頌贊歸于他的聖名。
這是一切真正為上帝服務所應有的精神。由于缺少這種精神,許多似乎是在前的將要成為在后的;而具有這種精神的人,雖然被看為是在后的,反倒要成為在前的了。
有許多人雖已獻身給基督,但看不出有什么機會可以做一番偉大的事工或是為他的聖工付出重大的犧牲。這些人若認識到上帝最重視的未必是殉道者的舍身,而且那每日冒著危險和死亡的傳教士在天國的記錄冊上也未必占有最高的地位,他們就可得安慰了。一個基督徒若能在他的私生活中,在每日的獻身上,在心意的誠實和思想的純潔上,在受刺激時所表現的溫和上,在信心與敬虔上,以及在對小事的忠貞上,都達到基督徒的標準,又能在家庭生活中代表基督的品格,這樣的人在上帝看來可能較比一個舉世聞名的傳教士或殉道者更為寶貴呢﹗
唉﹗上帝用來衡量品格的標準和世人的標準是何等地不同啊﹗上帝能看到人們所勝過了的試探,即在家庭和內心遇到的各種試探,是世人、甚至知己的朋友也無從知道的;他也看到了人的心靈曾因自己的軟弱而謙卑,以及因一念之差而誠懇悔改;他看到人為他所作全心全意的服務;他也注意到人與自我進行長時間的艱苦戰斗而終于獲得的勝利。這一切都是上帝和眾天使所知道的。在他面前有記念冊記下了那些敬畏耶和華並思念他名的人。
成功的秘訣不在于我們的學問,不在于我們的地位,不在于我們的人數和天賦的才能,也不在于人的意志。我們既感覺到自己的無能,就要仰望基督;凡樂意順命的人都能靠那為一切能力之能力和一切思維之思維的主勝了再勝。
不論我們的服務多么短暫,也不論我們的工作多么卑微,只要我們憑著單純的信心跟從基督,我們就決不至于對賞賜感到失望。那為最偉大、最聰明的人所無法賺得的獎賞,最軟弱、最謙卑的人卻能領受。天國的金門並不為自高自大的人開啟,也不向那心靈驕傲的人開放。那永久的門戶卻要因一個小孩子戰戰兢兢的撫摸而大大敞開,凡憑單純的信心和愛心為上帝工作的人,將要得的恩典的報賞是福祉的。
第二十九篇 十個童女
(根據︰太25:1-13)
基督和門徒一同坐在橄欖山上。太陽已落西山,天空被暮色籠罩。遠處望見一所住宅,燈燭輝煌,顯然是宴樂的光景。燈光從窗戶裡射出來,周遭有一群人等待,表明將有迎親的行列出現。在近東地帶,婚宴是在晚間舉行的。新郎要出去迎娶新婦,將她接到自己家裡。女方的人帶著火把從她父家出發前往男家,男方則設盛宴款待賓客。在基督所看到的情景中,正有一群人在等候著女家送嫁者的來到,要加入他們的行列。
這時,有十個身穿白衣的童女在女家附近徘徊等候著,每人拿著一盞點著的燈和一只小小的油瓶。她們都在焦急地等候新郎的來臨,可是新郎卻遲延了。一小時又一小時地過去,等候的人們疲倦地睡著了。半夜聽到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沉睡的人忽然驚醒,跳了起來,看見迎親的行列舉著光耀的火把,在歡快的樂聲中前進,也聽見了新郎和新婦的聲音。那十個童女便拿起她們的燈,把它小心剔淨,想趕快出發。可是其中有五個卻忘了把油裝滿,因為她們沒有料到新郎會遲延這么長久,所以就沒有為這次的意外作準備。在急迫中,她們就向那聰明的同伴懇求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可是那五個剛把燈剔淨加滿,油瓶已經倒空了,沒多余的可分給別人,所以回答說︰“恐怕不夠你我用的,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吧﹗”
她們去買油的時侯,迎親的行列繼續前進,把她們拋在后面。那點著燈的五個童女加入到行列中,和新婦的隨從一同進入屋內,門就關了。及至那愚拙的童女來到宴會大廳的門前,她們就遭到了意外的拒絕。宴席的主人說︰“我不認識你們。”于是她們就被關在門外午夜的黑暗中了。
當基督坐著觀看那班等候新郎的群眾時,他就向他的門徒講述了這十個童女的比喻,並以此說明處于他第二次降臨之前的教會所必經歷的事。
等候新郎的十個童女代表等候主的兩等人。她們被稱為“童女”是因為她們擁有純正的信仰。“燈”代表上帝的話,詩人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119:105)“油”象征聖靈,撒迦利亞的預言中就有這樣的表號。他說︰“那與我說話的天使又來叫醒我,好像人睡覺被喚醒一樣。他問我說:‘你看見了什么?’我說:‘我看見了一個純金的燈台,頂上有燈盞,燈台上有七盞燈,每盞有七個管子。旁邊有兩棵橄欖樹,一棵在燈盞的右邊,一棵在燈盞的左邊。’我問與我說話的天使說:‘主啊,這是什么意思?’……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我二次問他說︰‘這兩根橄欖枝在兩個流出金色油的金嘴旁邊是什么意思?’……他說︰‘這是兩個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邊。’”(亞4:1-14)
金色油從兩棵橄欖樹流出,透過金管子流到燈台的燈盞,注入金燈,發出亮光,照亮了聖所。照樣,上帝的靈也借著那站立在他身旁的兩位聖者傳給那些獻身為他服務的人們。那兩位受膏者的使命是將上天的恩典帶給上帝的百姓,從而使主的話真正成為我們“腳前的燈”和“路上的光”。“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
在比喻中,那十個童女都去迎接新郎,都帶著燈和油瓶。她們之間暫時看不出有什么差別。基督複臨之前的教會也是如此。大家都擁有《聖經》的知識,都已聽到過基督即將來臨的訊息,而且都滿懷希望地期待他的顯現。可是,同比喻中一樣,現今也是如此。有一段等候的時間,信心受到了考驗;當聽到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時,許多人都沒有準備。他們的瓶內沒有油。他們缺乏聖靈。
僅僅掌握《聖經》的知識而沒有上帝的聖靈,這樣的信仰是無濟于事的。真理的理論若沒有聖靈輔佐,就無法蘇醒人的靈魂並進而使之成聖。一個人可能十分熟悉《聖經》的訓誡和應許,但如果沒有主的靈使這些真理扎根心內,他的品格就不會有變化。人缺少聖靈的光照就無法分辨真理與謬論。于是,他在撒但的巧計試探下,就必跌倒。
愚拙的童女所代表的一等人並不是假冒為善的。他們曾重視並擁護真理,他們也曾與那信從真理的人們親近交往,可是他們自己卻沒有順從聖靈的引領;他們沒有使自己跌碎在那磐石--基督耶穌上。這等人也代表那石頭地聽福音者。他們雖愿意領受真理,但未能被真理的原則同化。其影響力在他們身上是短暫的。聖靈在人心中的營運是按照人主觀意愿的配合,在他裡面培植一種新的品格。可是愚拙的童女所代表的一等人卻滿足于膚淺的經驗。他們沒有認識上帝,不曾研究過他的品格,也沒有與主有過交往,所以不知道該如何倚靠他、如何仰望他而得以存活。他們對上帝的服務已趨于形式化。“他們來到你這裡如同民來聚會,坐在你面前仿佛是我的民;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因為他們的口多顯愛情,心卻追隨財利。”(結33:31)使徒保羅指出,這正是基督複臨之前人們的狀況。他說:“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愛宴樂、不愛上帝,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后3:1-5)
這就是在危險時期卻說“平安了﹗穩妥了!”的那等人。他們自認為安全無虞,從來不考慮那意想不到的危險。及至從昏睡中驚醒,見危機臨頭時才發覺自己的缺乏,便轉向同伴央求幫助。但造就靈性的事別人是無法代替的。上帝的恩典早已濃賜每個人。福音的訊息已經傳出︰“口渴的人也當來;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22:17)可是,沒有人能代別人相信,也沒有人能替別人領受聖靈。品格是不能轉讓的,無人能將這聖靈營運的果實轉贈給他人。“雖有挪亞、但以理、約伯在其中,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們連兒帶女都不能救,只能因他們的義救自己的性命。”(結14:20)
在危機中,人的品格就顯露出來了。半夜傳來那懇切的聲音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當童女們從酣睡中驚醒時,可看出誰為這事作了準備。兩等人都是突然驚醒的,可是一等人已為這突然臨到的事件作了準備,而另一等人卻沒有準備。現今的情況還是這樣。當意外的災禍突然臨到、死亡的陰影籠罩在頭頂上時,一個人對于上帝的應許是準備有真實的信心,以及在他的心中是否有上帝的恩典作倚靠,就都在此時顯明了。當這一段賜給人類的寬容時期過去時,那最后火煉般的考驗就必臨到每個還活在世上的人。如果到那時才想起要補上造就品格的一課,那實在是太晚太晚了,已經無濟于事了。
十個童女代表那些在罪惡世界即將消亡、天國的曙光已經現顯的時候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們。他們有同一個名稱,聽從同一個呼召,被同一個聖靈所光照,並且從表面上看都在為上帝服務,都在等候基督的複臨。但是,有五個童女沒有預備好。他們將要驚異、懊喪地被關在門外。
到了末日,必有多人懇求進入基督的國,說︰“我們在你面前吃過、喝過,你也在我們的街上教訓過人。”“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耶穌基督將要這樣答複他們:“我告訴你們,我不曉得你們是從那裡來的。你們這一切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路13:26,27;太7:22)他們在今生沒有與基督作親密的交往,因此他們既不明白天國的言語,又不賞識天國的喜樂。“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上帝的靈,也沒有人知道上帝的事。”(林前2:11)
“我不認識你們。”這是對那些注定要滅亡之人的判語,是人耳所能聽到的最悲慘的一句話了。上帝聖靈的友誼被你們輕蔑地拒絕了,而只有這聖靈能使你成為在羔羊婚宴上歡樂會眾的一員。你卻不能參與那個場面。它的光將照在你失明的眼上,它美妙的樂聲將落入失聰之耳中。天國的仁愛和喜樂更不能在一個被世俗麻痺了的心靈裡激起歡悅的共鳴。因你不配享受天國的友誼,因你沒有與聖靈交通,所以你要被關在天國門外了。
我們不能等到聽見“新郎來了”的呼聲才覺醒過來,然后抓起空空的油瓶再去裝油。我們不能在今世的為人處世中與基督相違以后還想取得在天國與主為友的資格。
在比喻中,聰明的童女點著燈,瓶中都裝著油。在夜間等候時,她們的燈一直放射出明亮的光芒,給新郎的榮耀更添光彩。五盞小小的油燈在黑暗中閃爍著,燈光劃破夜空,照亮了通向新郎居所、參赴婚宴的必經之路。
照樣,凡跟從基督的人也應當發出光來照亮世間的黑暗。當上帝的話借著聖靈的營運,在接受者的生活中成為一股改造的能力時,它就是光。當聖靈將《聖經》的原則栽植在人心中時,就能在人身上培育出上帝的品德。他榮耀的光輝,即他的品德,必要從主的信徒身上照射出來。他們就是要這樣榮耀上帝,要照亮那通向新郎的家、上帝的城和羔羊婚宴的道路。
新郎到來是在午夜--最黑暗的時辰。照樣,基督也要在世界歷史最黑暗的時期複臨。挪亞和羅得的日子足以預指人子降臨之前世界的情形。《聖經》預言到這時期,說明撒但將竭盡所能地行“各樣出于不義的詭詐”(帖后2:9,10)。他的活動清楚地表現下末日臨近時急劇加深的黑暗、眾多的謬論、異端和各種迷惑人的事上。撒但不僅把全世界幾乎擄去,而且他的欺騙正蔓延到許多自稱為屬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教會中。這次大背道將發展到像午夜那樣深沉的黑暗,猶如不透光之毛布的地步。對上帝的百姓來說,這將是考驗之夜、痛哭之夜和為真道受迫害之夜。但在人眼看不透的黑暗之中,上帝的榮光仍必閃耀。
主“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林后4:6)。正當“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時,“上帝的靈營運在水面上。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1:2,3)照樣,在世界的午夜、屬靈的黑暗中,上帝將說︰“要有光。”他吩咐他的百姓說︰“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賽60:1)
經上說︰“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下你身上。”(賽60:2)
如今籠罩世界的乃是誤解上帝的黑暗。世人正在逐漸喪失對于上帝品德的認識,而代之以誤認和曲解。正在這時,將有訊息從上帝那裡傳來,帶有光照的影響和拯救的能力。上帝的品德終必顯明。那榮耀的光輝就是他的良善、憐憫和信實的光輝,將要照亮這黑暗的世界。
先知以賽亞用以下的話來描述這種工作︰“報好訊息給耶路撒冷的啊,你要極力揚聲,揚聲不要懼怕。對猶大的城邑說:‘看哪,你們的上帝!’主耶和華必像大能者臨到,他的膀臂必為他掌權。他的賞賜在他那裡,他的報應在他面前。”(賽40:9,10)
等候新郎來臨的人要對世人說:“看哪,你們的上帝﹗”恩典的最后光芒就是那傳給世界的最后的福音訊息,是關于上帝慈愛品德的啟示。上帝的兒女要彰顯他的榮耀。他們要在自己的生活和品格上,顯明上帝的恩典在他們身上所取得的成就。
“公義之日頭”的光芒要表現下善行上--用真理的話語和聖潔的行為照耀出去。
基督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他到人間來做世上的光,做上帝的代表。所以,經上論到他是“以聖靈和能力”受膏,並且“周流四方行善事”(徒10:38)。他在拿撒勒的會堂裡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製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4:18,19)這就是他委派門徒出去做的工作。他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4,16)
這也就是先知以賽亞所形容的工作。他說︰“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人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你的公義必在你面前行;耶和華的榮光必做你的后盾。”(賽58:7,8)
在屬靈黑暗的深夜中,上帝的榮光也必這樣借著他的教會照耀出來,扶起沮喪之人的頭,安慰痛悔之人的心。
在我們周遭,到處可以聽到傷痛的哀號聲,處處都有貧苦不幸的人。我們的責任是要幫助他們解除或至少減輕人生的艱難和痛苦。
實際行動比口頭的說教遠為有效。我們要將食物分給飢餓的人,將衣服送給赤身的人,並為無家可歸的人找到棲身之處。而且我們蒙召去從事的還遠不止于此。惟有基督的愛才能滿足心靈的需要。如果基督住在我們裡面,我們的心就要充滿神聖的同情。因為與基督之愛的泉源相連,那原來封閉了的熱心就必大大開啟了。
上帝不但要我們行善濟助窮人,也要我們有愉快的表情,說興奮的話,並與人熱情地握手。基督醫治病患的時侯,按手在他們身上,我們也當照樣去接近所要救助的人。
有許多人已陷入絕望之中,務要讓陽光重新照在他們身上。許多人已喪失勇氣,應當向他們說鼓勵的話,並為他們向上帝祈求。許多人需要生命的糧,要把《聖經》中上帝的話讀給他們聽。許多人患心靈的疾病,是人間的醫藥無法治療的。當為他們祈禱,把他們帶到主耶穌面前,告訴他們︰在基列有乳香,在那裡有醫生(見耶8:22)。
光是一種福分,是普及全地的福分,將其豐富傾注給這個不知感恩、極不聖潔、敗壞了的世界。那“公義之日頭”的光芒也是如此。整個大地雖已長久被罪惡、憂患和痛苦的黑暗所籠罩,但至終必因認識上帝的慈愛而被光照。那從天上的寶座射出來的光輝必須照耀每一個人,不論其宗派、地位和階層如何。
希望和慈憐的訊息要傳到地極。凡愿意的,都能伸手持住上帝的能力,與他和好;他也極愿與人和好。外邦人將不再被困于午夜的黑暗之中。在公義日頭的光輝面前,幽暗必被驅散,陰間的權力已被擊潰。
但是,人不能將自己所未曾領受的東西傳授予人。在上帝的聖工上,人無力創新。沒有人能憑自己的努力成為上帝的擎光者。那射出長明不滅之亮光的,乃是那由兩位天上的使者灌入金管子、然后從金燈台流入聖所燈盞的金色油。同樣,那使人發光的,是連續不斷地輸入人心的上帝之愛。凡因信與上帝聯合的人就有愛的金色油通暢地流入心中,轉而在他們作的善行上,在為上帝所作甘心樂意的服務中,發出光來。
天國一切福樂的資源都集聚于聖靈這個偉大而無法測度的恩賜之中。上帝的濃恩之所以不能傾注予人,不是因為上帝加以限製。只要人人都愿意領受,他們就都能被聖靈充滿。
每個人都有權利作一條活的通道,讓上帝借以將他豐盛的恩典,就是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傳給世人。基督渴望有那么多的人做他的信使,向世人彰顯他的聖靈和品德。今日世界最需要的莫過于借著人表現出來的救主的愛。全天庭都希望得著更多能輸送聖潔之油的活通道,把喜樂和福惠帶給世人。
基督已作好一切安排,讓他的教會成為改造更新的團契,被“世界的光”所照耀,並享有“以馬內利”的榮耀。他的旨意是要每一個基督徒都被一種光明、和平的屬靈氣氛所環繞。他希望我們在每日的生活中表現他自己的喜樂。
人的內心若有聖靈居住,他就必有上天的愛流露出來。上帝的豐盛將借著獻身的聖徒流給他人。
“公義之日頭”具有“醫治之能”(瑪4:2)。照樣,每一位真實的門徒也必發出一種能幫助人、賜人生命、勇氣、有真正醫治之能的感化力。
基督的信仰不僅僅限于赦罪,它還要除掉我們的罪,並以聖靈的恩典來充滿人心中的真空。它也包括從上帝來的光照和在上帝裡面的喜樂。它意味著一顆倒空了的自我、有基督同在的人生。人有基督在心中做王,那裡就有純潔無罪的生活。這樣的人生一定能實現福音計畫的榮耀、豐盛和完全。人一接受救主,救主就給他帶來完全的平安、完全的仁愛和完全的保障。基督品格的優美和芬芳既顯明在生活中,這就証明上帝確實已經差遣了他的兒子到世上來做人類的救主。
基督沒有吩咐跟隨他的人勉強發光。他只是說︰你們的光也當照在人前。如果你已經承受了上帝的恩典,那光就在你裡面。只要除去所有的障礙物,主的榮耀就必彰顯。那光就必照出來,透入並驅散黑暗。這樣,你也就情不自盡地在你的影響范圍之內發光了。
基督的榮耀既在人的形體中顯現,就必借此使天國臨近世人,使那裝飾聖殿內層的榮美,在每個有主住在心內的人身上顯明出來。人們便要因與基督同在的榮耀而為之一見傾心。這樣,就必吸引多人歸主,他們頌贊和感謝的熱潮要將榮耀歸給那濃賜萬物的主。
“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賽60:1)這道訊息是給那些出去迎接新郎之人的。基督即將在能力和大榮耀裡降臨,在他自己的榮耀和他父的榮耀裡,帶著眾多的聖天使降臨。當全世界都籠罩在黑暗之中時,每位聖徒的居處卻有光明。他們要看見主複臨時的第一線光芒。有明淨的光輝從他的榮耀中照射出來。那時,凡曾忠心服侍救贖主基督的人都必景仰他。當惡人從主面前逃竄時,凡跟從基督的人卻要歡呼。先祖約伯論到基督的第二次降臨說:“我自己要見他,親眼要看他,並不像外人。”(伯19:27)對于忠心跟從他的人,基督是每日的同伴和知己的良友。他們在與上帝的親密聯絡和不斷交通中生活。耶和華的榮耀已經發現照耀他們。那顯現下主耶穌臉上的上帝的榮光,已經從他們身上反照出來了。現下,他們要在大君王威嚴而輝煌的榮耀中歡喜。他們已準備共享天國的福樂,因為他們早已有天國在心中了。
他們既有“公義之日頭”的燦爛光輝照耀著,就要挺身昂首,並因他們得贖的日子臨近而歡呼,出去迎接新郎,說︰“看哪,這是我們的上帝,我們素來等候他,他也必拯救我們。”(賽25:9)
“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上帝,全能者做王了。’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天使吩咐我說︰‘你要寫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因為羔羊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同著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選、有忠心的。”(啟19:6-9;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