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總目錄  生命之道講壇    講道集(一)

講道集(二)     講道集(三)    講道集(四)

講道集(五)        講道集(六)2020,6,5推出

講道集(七)2020,6,16推出

講道集(八)聖經中最重要的基本要道2021,10,13推出

 

 

第四題 使徒約翰最後的教訓:彼此相愛

 

據教會遺傳,使徒約翰一百歲時,坐在椅子上,被人抬到教會中,作臨終前最後一次講道。會眾以為他必有甚麼新的重大信息要宣講,但他最後宣講的要道卻是:親愛的弟兄姐妹阿,你們要彼此相愛!

關於講題的具體內容,雖然沒有記載下來,但從約翰晚年所寫的約翰福音和約翰一書二書中可以看到這些重要教訓:

在約翰福音中,詳細記述了主耶穌在受難前再三勸告我們要彼此相愛。主耶穌在最後晚餐上語重心長地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13:34-35

隨後在同去客西馬尼的路上,主耶穌又親口應許並勸勉門徒說:『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15:9-17

以後在約翰一二書中又多次勸勉教會信徒要彼此相愛,此處引錄幾節:『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上帝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上帝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不是我們愛上帝,乃是上帝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親愛的弟兄啊,上帝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約一4:7-12。又說:『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曉得凡殺人的,沒有永生存在他裡面。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一3:14-18

由以上所說可見,彼此相愛是極其重要的,首先是屬靈生命的表現:『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彼此相愛也是追求成聖的必須,所謂成聖,也就是要像上帝,而『上帝就是愛。』彼此相愛也是蒙主所愛的條件,主說:『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彼此相愛也是教會興旺的緣由,主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我們實在需要多多求主加増我們的愛心,愛是從上帝來的,因為上帝就是愛。只有聖靈能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聖靈所結的第一個果子就是仁愛,原文也就是愛,而且是一種神聖的愛。我們實在需要天天懇求主,使我們能更加愛主愛人,更加彼此相愛。彼此相愛是必需要有行為表現的,沒有行為表現的愛是沒有生命的,是死的。我們應當怎樣在主培養和加增我們彼此相愛的心呢?有八件事是我們需要實行的:

一,彼此切實代禱:經上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5:16。又說:『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我為這福音的奧秘作了帶鎖的使者),並使我照著當盡的本分放膽講論。』(弗6:18-20。我們在禱告中不但要為家人代求,為主的僕人和眾聖徒代求,不但要為那些愛我們的弟兄姐妹代禱,而也要為特別那些和我們有隔閡的,或勞苦擔重擔的,或在磨難火煉中的弟兄姐妹代求。正如使徒保羅為我們留下的完美的榜樣,恆切不斷為眾教會眾聖徒祈求:『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11:28-29。『因此,我們自從聽見的日子,也就為你們不住的禱告祈求。』西1:9

二,彼此親熱問候:經上說:『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12:10我們不但要和熟悉的弟兄姐妹親熱問候,而也要特別和那些和不熟悉的弟兄姐妹親熱問候,更要特別對和我們有隔閡的弟兄姐妹親切問候。我們也要多有些招待,特別要關心招待那些新來教會的人,為他們安排座位,提供聖經詩歌本,甚至陪坐陪談。我看見美國加州水晶教堂每次開始崇拜聚會時,主持牧師總是要求會眾站起來,和周圍弟兄姐妹握手,並彼此說:『上帝愛你,我也愛你!』

,彼此真誠關懷:經上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6:2。我希望我們事工組的同工同道和我們探訪組的弟兄姐妹,以及我們每一位愛主的弟兄姐妹都要這樣作。我看到中午時有些弟兄姐妹聚在一起禱告,也是在實行聖經上的這些教訓。

四,彼此愛心幫助:經上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一3:18。例如我們教會過去有一次有一個教友病危住院輸液,需要有人二十四小時在旁陪護,因病人太太也上了年紀,我們部分弟兄姐妹和傳道人就輪流按時值班,照顧病人。周圍病人起先以為來陪護的人都是病人的親友,後知都是教會中的弟兄姐妹,都很受感動,說你們信耶穌的人真好!

五,彼此體諒寬容:弟兄姐妹之間難免有時會對有些問題產生不同的意見、看法和作法,也難免有彼此得罪的事,一定要彼此體諒寬容,而不可彼此論斷批評。我們各人都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多多體諒別人。

懷師母在服務真41章人與人的交接中教導我們說:『世人相處,事事都須表示自製、寬厚、和同情的精神。我們的性情、習慣、所受的教育,彼此大有不同,所以對於凡事的觀點和態度,也就不能一致,各有各的判斷和見解。我們對於真理的明白,對於人生行爲的理想,不是在一切方面都能符合的,世界上找不出兩個在各種經驗方面完全一樣的人。這個人的困難,不是那個人的困難;這個人所以爲容易的事,那個人却以爲是最費力最艱重的。人的品性是十分脆弱,十分容易誤會的;所以各人必須謹慎,不可以隨便量度人。我們鮮能知道自己的行爲要使別人受什麽影響。有時我們說了一句話,或作了一件事,自己以爲是無關緊要的;然而我們的眼睛若得睜開,就可以看見這一言一行之間,系有極沉重的或善或惡的結果。』

另一段說:『不要批評人,不要論斷人;要如此對自己說:「我必須作成我自己得救的工夫。若是我與那位想要救我的主合作,就當殷勤留神地保守身心。我人生上所有的一切過失,一切錯處,都必須丟開,都必須制勝;我必須在基督作新造的人。那麽對於那些在與罪惡奮鬥的人,我非但不减低他們作戰的能力,反能用鼓勵的話,增添他們的力量了。」我們彼此相待,往往太漠不關心了。有很多的時候,我們不想到旁邊的夥伴需要精力和鼓勵。你們該留心對別人保證你們是與他們表同情,是顧念他們的。你們要在祈禱中幫助他們,幷且使他們知道你們是這樣做。』

在此可以舉一個例子,保羅時代教會中曾因二件事產生分爭,甚至為此彼此論斷批評。一件事是關於市場上所買來的祭過偶像的牛羊肉是否可吃的問題。一等信徒認為偶像是虛假的,即使外邦人祭過偶像的牛羊肉,也是可以照常吃的。另一等信徒因過去拜慣了偶像,就不敢吃,認為吃了這些祭過偶像的牛羊肉,等於是拜了偶像。由於市場上買來的牛羊肉普遍都是祭過偶像的,因此他們不敢再吃牛羊肉,而只吃蔬菜,因蔬菜是不會祭偶像的。於是信徒中因此起了分爭,吃的人輕看不吃的人,認為他們無知迷信,信心軟弱。不吃的人論斷吃的人,認為他們貪吃肉食,和拜偶像的罪有分。還有一件事,當時信徒對猶太人的幾個重要節日,是否還要特別重視,照常舉行聚會,也產生了不同的意見。受猶太信徒影響較深的一派人,大都認為這些節日仍是蒙上帝賜福的,仍應在這些節日舉行聚會,就如當初門徒在五旬節聚會,同心合意禱告時,就有聖靈早雨澆灌下來,使徒一天傳道,有三千人悔改受洗。另一派信徒認為猶太人的節期都是屬於摩西律法,主被釘十架後已廢除,基督徒不需要再注重這些日子了。於是二種意見產生了分爭。

在保羅看來,以上的問題,都不是屬於真理的大原則的問題。雖然這些節期已廢除,不需要像猶太人那樣遵守了,但有些猶太信徒還重視這些節日,願意在這些節日舉行聚會,也並無不可。雖然祭過偶像的牛羊肉算不得甚麼,但有些信心軟弱的信徒不敢吃,也應尊重體諒他們。決不可因這些不同的看法和作法,而彼此論斷批評。還是應當彼此尊重,互相包容。在思想認識未有共識時,暫不強求統一,以免產生分裂。因此保羅在書信中勸告他們說: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上帝已經收納他了。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要意見堅定。守日(原文是注重日子)的人是為主守(注重)的;吃的人是爲主吃的,因他感謝上帝;不吃的人是爲主不吃的,也感謝上帝。…你這個人,為什麼論斷弟兄呢?又為什麼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上帝的前。…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爲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經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你有信心,就當在上帝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爲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爲他吃不是出於信心。凡出於信心的都是罪。』14:1-6,10,13-15,22-23。另外在林前8章和10:14-33中也同樣講到這事:『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到吃祭偶像之物,我們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什麼,也知道上帝只有一位,再沒有別的神。…但人不都有這等知識。有人到如今因拜慣了偶像,就以為所吃的是祭偶像之物。他們的良心既然軟弱,也就污穢了。』林前8:1,4,7

六,彼此饒恕包容:經上說:『所以,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3:12-13。主耶穌也教導我們禱告說:『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隨後又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6:12,14-15。主耶穌甚至要我們愛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5:44-45。又說:『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6:27-28。主耶穌要我們愛仇敵,是為了化敵為友,感化罪人悔改。對仇敵尚且要愛,何況自己的弟兄姐妹,豈更要彼此饒恕嗎。

弟兄姐妹之間有意無意中彼此得罪的事,是難免的,有時我們的牙齒也會不小心咬到舌頭。我們一定要靠主恩助,寬洪大量,彼此饒恕,而不要再去思想那些得罪我們的事,或為那些不愉快的事耿耿於懷,甚或彼此批評論斷。

懷師母說:『別人待錯我們,不論是真的待錯或我們自己以爲被別人待錯,我們决不可因之而心中忿怒。我們所最當防畏的敵人,就是自身。人的情緒,若不受治於聖靈之下,其所足以在品格方面造成的灾害,要比無論什麽罪惡更劇烈。我們所能得的勝利,也沒有比克服己身的勝利再有價值了。

我們不可輕易傷情。我們活著,是要救人,不是要保守自己的情感或名譽。我們一心專以別人的得救問題爲念,就不會再介意我們與人彼此相處之間所常有的小意見。別人對於我們,無論怎樣想,怎樣行,我們都不該因之而礙及我們與基督和聖靈的關係。』

另一段又說:『我們若能覺得,上帝對待我們的寬容和忍耐,就不致於去論斷或責別人。』又說:『要培養說別人好話的習慣。與你們相交相識的人,要多講他們的長處;對於他們的缺點和過失,則愈少介意愈好。在心想要怨怪什麽人所說或所做的事之時,要反過來贊揚這人所有的美德。你們尤要養成感恩的心。上帝使基督代我們死,我們要頌贊他這神妙的慈愛。思想不平的事,在無論什麽時候都是不值得的。上帝叫我們要思想他的慈悲和無比的仁愛,以致我們可以在歌頌的聲中滿心受感。』

七,彼此和好相愛:弟兄姐妹之間一般的小問題、小磨擦、小碰撞,都可通過上述的彼此相愛的六點作法,而自然而然地得以解除和消失。假如感到確有些問題,需要私下個別解決,以求獲得完全和好的話,主已賜下二段重要的教訓:

主耶穌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人和稅吏一樣。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18:15-18。一般來說,許多問題在經過個別私下謙和仁愛交談後,都可得到美好解決。如個別問題不易解決,也可邀請愛主的牧師長老一同參加交談,問題也就可以得到解決。

主耶穌另一段教訓是針對另一種情況,說:『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5:23-25。別人向我們懷怨,很可能是我們在有意無意中得罪了他,也可能是他誤會了我們,我們實際上並沒有得罪他。再說別人向我們懷怨也是不對的,但我們不應責怪對方,而應主動地去找對方和解。我們首先要檢查自己是否作錯了甚麼事,得罪了他,就應主動向他認罪道歉,請他原諒。如果想不到有甚麼得罪他的事,也要謙卑地對他說:某某弟兄,我發現你最近對我有些不高興的情緒,是不是因我作錯了甚麼事,得罪了你?因為我實在想不起來,是否可以請你告訴我一下?若我真的作錯了甚麼事,我定向你認罪道歉。若是由於甚麼誤會,我也可以向你解釋。這樣就可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八,彼此合一救靈:彼此相愛的最高要求:『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一3:16

我們能夠達到這樣最高的要求嗎?在人不能,在上帝凡事都能。就以主耶穌的十二門徒為例。撇開始終不悔改的猶大不談,其他十一個門徒雖然都是很愛主的,並都已撇下所有的跟從主,但他們在跟從主的約三年半時間中,仍然表現出種種人性軟弱,如彼此爭論誰為大,不肯彼此謙卑洗腳等等,但他們在主的教導下,也不斷自責悔改,特別在主受難被釘復活後,都已徹底痛悔改過,並成為主所重用的僕人,最後他們除了約翰外也都為主的傳道救靈和培靈的聖工而英勇殉道,証明了他們都已愛主、愛弟兄姐妹、和愛眾人勝過愛自己的生命。使徒約翰實際上也已經過了殉道的洗禮,他曾被丟入滾沸的油鍋,而蒙主神奇的救護,而安然無恙。

主所重用的僕人衛斯理約翰,一生傳道超過半個世紀,曾引領超過四十萬人信而悔改,接受洗禮。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豪言莊語:如果主賜給我十二完全獻身給主,沒有自我的人,我將能震動全世界。今天主正要興起這樣的獻身的傳道人和每一個愛主的弟兄姐妹,正如經上所說:『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那向他心存誠實的人。』如果弟兄姐妹都能在主捨命救贖大愛的激勵下,甘願為傳道救靈和培靈大工而獻上自己的生命和一切時,大家就能在主完全合而為一,深切彼此相愛,同心合意復興主的教會,不斷預備、懇求和領受聖靈晚雨的沛降,完成主最後的傳道救靈大工,預備迎見主的再來! 路光(20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