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頁總目錄        回到網上聖經學院課本目錄

回到聖經分卷研究釋要目錄  看下一篇

聖經分卷研究釋要

 

聖經概論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提後3:16)。聖經中充滿了上帝的話,而且從廣義來說,聖經就是上帝的話。上帝的話是有無限大能的,能創造天地(詩33:6,9),能醫病趕鬼(太8:8-13),能使我們心靈重生(彼前1:23-25),能使我們品格成聖(約17:17.提後3:16-17),能使我們因信基督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6:63),能使我們信仰純正無誤、永不動搖(猶20),能使我們靈命剛強、有力行走窄路(太4:4.約一2:14),能使我們心靈火熱、傳道大有能力(耶20:9),能使我們被聖靈充滿,靠主多結美果(徒2:章)。因此我們務要多用功夫,查考研究聖經真道,默想主的話。

  一般常用的研究默想聖經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每日不斷的靈修默想主的話,把主的話當食物一樣吃下去,藉以培養靈命,建造品格,裝備自己,更有力量為主作工。二是深入全面地查考研究默想聖經的基本要道,和但啟預言信息。研究的內容相當於神學院的教義神學(又稱系統神學)和但啟二書預言。藉此研究,使自己的信仰純全堅固,滿心火熱,以致能將聖經的真道大有能力的傳揚出去。三是聖經分卷研究。這樣的研究能使我們在較短的時間內,熟悉聖經各卷的內容要義,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逐句靈修默想打下基礎。也能為要道研究提供更多有力的經文根據。

  但要進行這樣的分卷研究,最好能有一本較好的參考資料,能正確介紹新舊約聖經中每一卷經書的作者、時間、地點、背景、當時寫作的對象,以及每一卷經書的中心題旨、主要的內容、教訓和信息,並也能提供一個較好的內容分段綱要,這樣能更有助於大家對舊約39卷和新約27卷的內容,作進一步的深入查考、研究和默想。本書願為大家提供這樣一種聖經分卷研究綱要,內附重要的信息與資料,並某些疑難問題的解釋。本書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分卷研究,宣講聖經中純正的信仰和教義,有時不得不從『聖經專題研究』一書中轉錄少數專題,以提供沒有該書的讀者研讀。本書分二冊,即聖經分卷研究釋要(舊約分冊),和聖經分卷研究釋要(新約分冊)。但在介紹聖經分卷研究釋要之前,我們需要對新舊約聖經有一些基本的認識。我願在聖經概論中,分五章作一系統講述:

 


第一章  聖經的神聖來歷和証據

 

     我們首先須要清楚認識,全部新舊約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我們怎能確知深信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呢?有聖經的內外兩方面的證據。先來看聖經中的內證,分七點來講:

 

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內証

 第一點,聖經本身所作權威性的宣告:

     當我們翻看聖經的頭五卷『摩西五經』時,幾乎隨處都可以讀到這樣的話:『這是耶和華說的』,或是『耶和華如此說』。在其他的經卷中也常有這樣的話。在先知書中除了許多這樣的說法外,還經常有這樣的話:『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耶1:4. 6:1)『耶和華對我說』(賽8:1)等等。

  在新約的四福音中也都詳細記載了主耶穌基督的生平事蹟和言行。使徒保羅在書信中也是再三的宣稱:『弟兄們,我告訴你們,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加1:11-12 )。另一處又說:『上帝賜恩給我,..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祕,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弗3:2,3.帖前2:13)。

     使徒彼得也一再在書信中要信徒『紀念聖先知預言所說的話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傳給你們的。』(彼後3:1,2.1:15)

     使徒約翰也宣稱,他所寫的啟示錄本是『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上帝賜給他,叫他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祂的眾僕人。..』(啟1:1,2)。

     有人作過統計,在摩西五經中類似『這是耶和華說的,』或『耶和華如此說,』約有五百次;在以後幾卷經書中又約有三百次,在先知書中又約有一千二百多次,在全部新舊約聖經中共有三千次。

     第二點,新約聖經和舊約聖經彼此間的印證:

     例如新約聖經中廣泛地引證了舊約聖經各經卷的話,據統計共有650處之多。其中約有一半是直接提到書名和著作的名字,也有的只引用其中的意思。這既顯明了新約聖經和舊約聖經之間的密切關係,也表明了新約聖經對舊約聖經的神聖可靠真實性的承認。使徒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也已明確指出:『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又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5-17)。

     保羅在這裏所說的聖經,顯然,主要是指舊約聖經說的,也就是指我們現在手中的包含39卷經卷的舊約全書說的。因當時新約聖經還未完全形成。當然保羅所說的聖經也可以包括當時已部分形成的新約聖書在內,等一會兒在第三點中我將會提到。

     其實不但新約聖經印證了舊約,而實際上它們也是彼此印證的。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的密切關係,猶如筋骨和血肉,樹根和枝葉花果,根基和建築物的關係,兩者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沒有上帝在舊約聖經中的應許和預言,就不會有新約聖經中的事實。如果沒有新約聖經中的事實,舊約的應許和預言也就落了空。例如舊約聖經中關於基督降生為人的預言,據統計共有三百三十三點細節都已完全應驗在四福音書所記載的主耶穌的生平事蹟言行中。

     關於新約聖經和舊約聖經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與和諧一致,有一位作者是這樣說的:『舊約是新約的根基,新約是舊約上面的建築物。新約上並不會說一種道理同時舊約又說別的。它們發揮同樣的教訓,不會舊約上論一個故事同時新約上卻說別的。它們所提到的歷史事實是同樣的。舊約中的歷史,新約以事實接受之,它們之間對屬靈的事,並不混淆不清。有些舊約中的預言在新約上應驗。二者之間對道理的記述是沒有衝突的。它們之間的和諧一致是絕對明顯的。』(聖經之真偽第21頁,轉引自聖道闡微407頁)。

     第三點,新約聖經各經卷間彼此的印證: 

     例如使徒保羅在大約公元65年後所寫的提摩太前書五章十七十八節中說:『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因為經上說「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他的嘴。」又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保羅在此所引證的經上的話:『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除了路加福音十章七節和馬太福音十章十節外,聖經其它地方都未見記載。路加福音十章七節就是這樣說的:『因為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由此可證明,保羅約於公元65年寫提摩太前書時,馬太、路加福音都已在教會中流傳了,並且這些福音書也已被認為『聖經』的一部分。『很多人推想路加寫這部福音是在主後大約60年,適為保羅被囚於該撒利亞之時,而且接著在往後兩年,保羅被囚於羅馬的時候,寫使徒行傳。因為這兩部書都是寫給同一個人,實際上是一部著作中的兩卷。』(聖經手冊607 頁)。因此又可見,保羅肯定了路加福音在聖經中的地位,也等於順帶肯定了使徒行傳的地位。

     又如使徒彼得也曾將保羅的書信和其他聖經中的經書同列。使徒彼得是這樣說的:『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並且要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信如你們,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講論這些事。信中有些難明白的,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沉淪。』(彼後3:14-16)。

     又如據統計,全部聖經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是屬於預言,這些預言幾乎遍佈在全部聖經中,不但遍佈在舊約聖經中,而也遍佈在新約聖經中。例如在四福音中、書信中,都有預言。特別是啟示錄中更是充滿了系統性的預言。使徒彼得為當時已經完成和將要完成的各經卷中的預言作了這樣美好的見證:『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後1:21)

     第四點,主耶穌為舊約聖經所作的見證:

     例如主耶穌曾對猶太人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這裏提到的聖經,顯然是指包括39卷經書的全部舊約聖經說的。

     主耶穌也曾對猶太人說:『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你們若不信他的書,怎能信我的話呢?』(約5:46-47)。

     主耶穌從死裏復活後,向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顯現時,也曾對他們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麼?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22:25-27)。以後向門徒顯現時又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路22:44,45)。

     另外,從主耶穌的教訓中也可看出,主耶穌對舊約聖經所記載的古老事蹟都肯定為事實。例如主耶穌提到上帝造人的事(太19:4,5),提到挪亞時代的洪水(太24:38,39),所多瑪的毀滅(路17:29,32),上帝在荊棘裏向摩西的顯現(可12:26),天降的嗎哪(約6:49),在曠野舉銅蛇(約3:14),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所行的神蹟(路4:26,27),約拿在魚腹中的神蹟(太12:39-41),義人亞伯和先知撒迦利亞的被殺(太23:35)。..等等。

     第五點,主耶穌對四福音和新約書信預先所作的印證:

     例如主耶穌在即將離世前接連應許門徒說:『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14:26)。又說:『但我要從父那裏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他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你們也要作見證,因為你們從起頭就與我同在。』(約15:26,27)。隨後又說:『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事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他要榮耀我,因為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約16:12-14)。主在復活後升天前又囑咐門徒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根據以上主耶穌的親口應許,我們相信門徒在寫四福音時,並不是單憑自己的記憶力和理解力,而乃是有聖靈的提醒、感動和啟示。換句話說:四福音的記載,同樣是『上帝所默示的。』原文是:吹氣而成,或靈感而成的意思。照樣,新約書信的寫成也是出於聖靈特別的感動和啟示。總之,新舊約『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並且這聖經能使人『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3:16-17,15)。

     第六點,聖經內容中的神奇設計:

     舊約聖經包括39卷經書,都是在主耶穌基督降生為人前,約於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到四百年間寫成的。新約聖經包括27卷經書,都是基督降生為人後,到公元96年間寫成的。由此可見全部聖經六十六卷經書,前後共用了長達一千六百年的時間才得以完成。寫作聖經的人約有四十位之多。他們各人所處的時代、地點、環境,以及各人的出身、經歷、學問和地位,也都各不相同。如有的在亞洲、有的在歐洲,有的住在城市,有的住在鄉村、曠野或海島,有的生活在皇宮,有的被囚在監獄,有的是君王、臣宰、祭司、文士和醫生,有的是牧人、漁夫和稅吏。然而令人驚奇不已的是:他們各人所寫的各經卷被後人合起來時,都成了一部神奇設計、完美無缺、內容和諧、前後貫通的奇妙聖書,實是人間的一大神蹟。這也有力地證明了『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在此,可略舉三個例證。

     首先,從聖經內容整體來看,全部聖經的主題都不約而同地論到上帝藉著基督救贖人類的計劃,全部聖經的中心乃是基督。舊約聖經都是論到那將要來的基督,其中包含著大量有關基督降生、為人、被釘、復活、升天,以及再來等等預言,新約聖經的四福音是論到已經降生、為人、被釘、復活、升天的基督,使徒行傳、新約書信和啟示錄是論到升天後坐在上帝寶座右邊為我們贖罪與代求,並即將再來拯救我們的基督。

     第二,從聖經內容的配合和結構來看,若無希伯來書、利未記的許多條例都難以理解;若無但以理書的預言,啟示錄的許多預言也無法明瞭;聖經的頭一卷創世記和末一卷啟示錄也正好是首尾呼應,若無創世記,聖經就缺少了開頭,若無啟示錄,聖經就沒有了結尾。特別是聖經的開頭三章記載了天地萬物的創造,魔鬼的罪惡引誘,人類的犯罪墮落,被趕出樂園,喪失吃生命樹果子的權利,以及上帝救贖計劃的宣佈──應許賜給人類一位救主,就是被稱為『女人的後裔』的基督。以後經過了基督一系列的救贖工作,到了聖經的最後三章,就記載了上帝藉著基督救贖人類計劃的完成,聖徒的得贖,重新進入樂園,獲得吃生命樹果子的權利,魔鬼、惡天使和惡人在火湖中的永遠的毀滅,以及新天新地的重新創造。

     第三,從聖經中的信仰和教義方面來看,無論是新約或舊約,各經卷中的觀點都是完全一致,毫無矛盾的,這有力地證明了聖經確實都是上帝所默示的。假如新舊約各經卷的四十位作者都是按照自己的認識和體會來寫作,就必然矛盾百出。

     我現在只舉一個例子,比如聖經中有關『三位一體』上帝的啟示,創1:1一開始就說:『起初上帝創造天地。』這句話的每一個字都是極其奇妙的,例如這裏所提到的『上帝』一詞,在希伯來原文中既不是單數,也不是雙數,而是用的複數式(ELOHIM),暗示我們的上帝為三位。但接下去所用『創造』一詞,原文中卻是用的單數形態的動詞(BARA),這又暗示我們的上帝是『三位一體』的上帝。以後摩西在申命記6章4-5節中又更清楚地顯示了『三位一體』的奧祕,他說:『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這裏所說『耶和華我們上帝』,其中『上帝』一詞原文也是用的複數式,暗示有三位上帝,但這三位上帝卻又被稱為『獨一的主』。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裏『獨一的』一詞原文為(ECHAD),只用來形容一個集體單位,如『一串葡萄』,或『眾人起來如一人』,而不是指絕對單一的數目。詳參(『真理的聖經』141頁)。因此所謂『三位一體』只是用來形容聖父、聖子、聖靈三位在凡事上都是同心、同德、同智、同能、同工、同榮,完完全全合而為一的,而不是說只有一個身體。(參來1:3.約一3:3.腓3:21.啟3:21.約17:20-21)。因此上述經文是多麼奇妙的啟示。

     如果我們再聯系到主耶穌在馬太福音28章19節對門徒說的話來看,就更覺奇妙。主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主在這裏明確地提到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的名字,但令人驚奇的是:其中的『名』字,在希臘原文中是用的單數名詞(ONOMA)。按文法的規律來說,應當用複數名詞,但主卻有意用單數,和摩西的用法相似,特為表明我們的上帝乃是『三位一體』的上帝。主耶穌也曾說:『我與父原為一。』(約10:30)。由於馬太福音是馬太所寫的,也證明馬太也完全領會主的意思,並和摩西持有同樣的認識。此外在以賽亞書48章12到16節中,一開始說:『我是耶和華..』後面又說:『現在主耶和華差遣我和祂的靈來。』這裏等於是說耶和華差遣耶和華和祂的靈來。因此這裏也明顯地提到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詩45篇6-7 節中也有相似的啟示,說明父上帝用喜樂油膏聖子上帝。(參詩2:7-9)。

     第七點,上帝聖言中的無窮能力:

 我們知道聖經中充滿了上帝的話,上帝的話具有無限創造和救贖的大能。經上也說:『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1:16)。在聖經中,在教會歷史上,在現代的愛主的聖徒中,我們都可看到主的福音改變人心的大能的許多感人的例証。主的福音能使最墮落的人變為最高尚的人,最污穢的人變成最聖潔的人,最心地剛硬的人變成最有愛心的人,最驕傲暴躁的人變成最謙卑柔和的人,最憂郁寡歡的人變成最喜樂的人,最軟弱的人變成最剛強的人..。例如馬利亞曾一度墮落為罪人,曾有七個鬼附在她的身上,但蒙主拯救後成了最愛主又最蒙主愛的信徒。又如被稱為『雷子』的脾氣暴躁、生性驕傲的約翰,後來在主裏面成了本其柔和謙卑、大有愛心的使徒約翰。又如兇暴迫害基督徒的掃羅,蒙主呼召後充竟成了充滿慈父心懷的,不斷為信徒流淚代求的大有愛心的使徒保羅。..這一切福音真道改變人心的大能,也都有力地証明了聖經真是上帝所默示的。

 

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外証

 上面已講述了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七點內証。現在要繼續講解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外證。可以分五點作一簡要介紹:

     第一點,古老聖經,永存活力:

     我們知道聖經是一本極其古老的宗教經典。聖經的開頭五卷被稱為『摩西五經』,是公元前約一千五百多年寫成的,聖經的末一卷『啟示錄』是在公元96年寫成的,離開現在都已經有二、三千年之久了,然而奇妙的是:這本古老的聖經直到今天仍然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書。聖經早已翻譯成二千多種文字方言,是世界上任何一本書所望塵莫及的。有人說,世界上很難找到一本書發行的總數達到三千萬本的,而聖經在全世界銷售的總數,1988年底時,已經超過四十億本。現在每年的銷售數量仍平均高達幾千萬本。聖經在美國也是最暢銷的書,有一年的銷售量達到八百五十萬本。某西方出版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千本書中祗有一本會活五年,五萬本書中沒有一本能活一百年。』(聖道查經課)。可是聖經最早一部分已經過了三千五百年之久,直到今天仍然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書,最受愛慕的書。這有力地證明了聖經確是上帝所默示的,因此才具有永存的活力。正如經上所說:『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我們上帝的話必永遠立定。』(賽40:8)。

     第二點,歷經患難,奇妙保存:

     我們知道聖經一方面固然受到歷代以來廣大眾多的讀者的歡迎,而另一方面卻也常受到一些統治者的刻骨仇恨。例如古代羅馬帝國就曾逼迫基督教二、三百年之久,也曾採取嚴厲的措施,想要消滅聖經。又如羅馬天主教皇在中古時期,也曾逼迫基督徒長達一千二百六十年之久,在此漫長黑暗時期中,也曾以死刑嚴厲禁止人翻譯、閱讀、傳揚聖經。然而上帝卻以極奇妙的方法保存了聖經,使聖經能一直流傳到今天。

     我們知道在15世紀印刷術發明以前,古代聖經都是要手抄本保存、流傳下來的,那時要抄寫一本聖經實在是極不容易的。因古時沒有現在的紙張和筆墨,聖經都是用鵝毛管,沾著墨水寫在羊皮卷上的。古人要將長達百萬字的聖經,一字字、一句句抄寫在羊皮卷,以及後來的紙草紙、犢皮紙上,確實是代價昂貴,工夫浩大,極其不易的。然而主的靈卻感動了各時代、各國中無數虔誠愛主的基督徒和猶太人,以極其嚴肅、認真的態度,將聖經逐字、逐句、一本又一本地抄了下來。每當戰爭爆發,或逼迫來臨時,他們便將這些經卷密封起來,隱藏在山洞、地穴,或其它的隱藏處,以致今天考古學家們不斷在東歐、亞洲、非洲各地區,從古代廢墟、或山洞、地穴中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大量古代聖經手抄本。這許許多多古代聖經手抄本的發現,不但使聖經得以保存下來,並證明聖經在流傳過程中並沒有被人竄改,而且經過對比、研究之後,還改正了各手抄本中可能出現的抄寫上的差錯,於是印成了今日的聖經。

     尤其是1947年,有人在死海西北的一些洞穴中,發現了公元前二世紀的舊約聖經手抄本,更是轟動了全世界。這些經卷是由於公元66年羅馬人與猶太人作戰時,被死海附近猶太人的寺院密封在瓶內,隱藏在山洞中的。這些經卷後來以幾十萬元美金的高價,被以色列國暗中買下來,運回國內,至今仍存放在一座特地建造的『聖經之殿』中,供世界各國考古學家,科學家和聖經學者的參觀、檢驗和研究。尤其是近年來通過放射性同位素碳14(C14)年齡測定法,測出它的年齡也在二千多年前,更加證明了它確是公元前二世紀的聖經手抄本。主耶穌當時代所用的也就是這一種聖經。而其中的內容和我們今日所讀的聖經也是相同的。關於古代聖經手抄本後面還要詳細介紹。

     由此可見,聖經雖然歷代以來曾遭受到許多統治階級的刻骨仇恨,並千方百計的消滅,然而在上帝大能的保護下,卻能一直留傳下來,正實現了主親口的應許:『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太24:35)。也應驗了靈感的詩人所說的話:『耶和華阿,你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詩119:89)。

     第三點,預言應驗,歷史為證:

     有人作過統計,全本聖經有三分之一的內容都是屬於預言。尤其是舊約聖經的但以理書、新約聖經的啟示錄中,更是充滿了連貫不斷的系統性的預言,從古時一直應驗到現在,並還將一直應驗到主再來。聖經預言的內容,有一些是論到古代某些城市的歷史,有一些是論到某些國家的歷史,甚至有一些是論到有關世界歷史的預言,也有一些是論到教會歷史的預言,論到歷代以來上帝兒女的處境和情況,還有許多是論到基督第一次降生為人的預言和基督復臨的預言,以及基督復臨前後種種大事的預言。我們要特別指出的,聖經中的這一切預言幾乎都已完全應驗在過去以來的歷史中了,剩下的一點點有關末後大結局的預言,目前也正在迅速應驗之中。我們現在完全可以用世界歷史的記載,來證明古老聖經預言的奇妙應。通過預言的查考和應證,正可以大大堅固我們對聖經的信心,使我們不得不堅信聖經確實是上帝所默示的。正如聖經上所說:『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後1:21)。

     就讓我們例舉但以理書第二章大像的預言為證。古代巴比倫帝國的君王尼布甲尼撒,雖然戰勝了周圍列國,成為諸王之王,並享有了世界上一切的榮華富貴,然而這一切並不能使他的心靈得到真正的滿足和平安。有一天夜裏,他睡在床上想到了將來的事,他想到了自己死後的歸宿,也想到了巴比倫帝國未來的命運,以致於整個世界將來的結局。正在他思想這些事的時候,上帝就讓他作了一個異夢,在夢中上帝已將他國家的命運,以至於世界的終局,都指示了他。但當他從夢中驚醒之時,由於上帝奇妙的安排,他竟將所作的異夢忘得一乾二淨。卻又感到驚恐不安,事關重大,非要確知所作之夢的內容和講解不可。於是上帝又將他所作的異夢指示先知但以理。這樣就使得尼布甲尼撒王和我們都能深信,他所作的夢和夢的講解,真是從上帝的指示而來的。在夢中他看到一個高大的人像,大像的頭是金的,胸臂是銀的,腹腰是銅的,腿是鐵的,腳是半鐵半泥的,正觀看的時候,忽然有一塊石頭從天而降,打在大像的腳上,把整個大像砸得粉碎。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

     先知但以理向尼布甲尼撒王講解此夢說:『王阿,你是諸王之王,天上的上帝已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你就是那金頭。』可見,金頭是代表巴比倫帝國。巴比倫國是否能永存呢?不可能。但以理接下去說:『在你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這另興的一國是指銀的胸臂瑪代波斯國。雖然在富足榮耀等方面,不及於巴比倫國,但卻能毀滅巴比倫國。查歷史可知,巴比國帝國於公元606 年攻佔耶路撒冷和列國,於539 年果然被瑪代波斯國所毀滅。那麼瑪代波斯國能否永存呢?也不可能。但以理接著說:『又有第三國是銅的,必掌管天下。』這第三國就是指的銅的腹腰亞歷山大所創建的馬其頓.希臘帝國,果真在公元前331 年覆滅了瑪代波斯國。那麼銅國希臘是否能永遠『掌管天下』呢?也不可能,預言中接著說:又有『第四國,必堅壯如鐵,鐵能打碎剋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這第四國就是指鐵腿羅馬帝國。羅馬帝國果然在公元前168年毀滅了馬其頓.希臘。那麼羅馬帝國是否也將被另一大國所毀滅呢?也不是。因為預言中已明確宣告:羅馬是第四個大國,也是最後一個大國。羅馬最後的結局不是被另一大國所毀滅,而是被許多蠻族王國入侵、割據,最後被分割成十國而滅亡。正如預言中所指出:『你既見像的腳和腳指頭一半是窯匠的泥,一半是鐵,那國將來也必分開,..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民(指羅馬國人民)也必與各種人(指各蠻族王國人民)攙雜,卻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果真,各蠻族入侵羅馬的結果,不是和羅馬國民聯合成一個大國,而卻是將羅馬帝國分割成十個小王國。在西羅馬帝國所代表的原羅馬國於公元476 滅亡時,在它的版圖上正好形成十個蠻族王國。就是:(一)盎格魯,撒克遜,即英國、(二)法蘭克,即法國、(三)阿勒曼尼,即德國、(四)布根地,即瑞士、(五)倫巴特,即奧地利國、(六)遂非,即葡萄牙、(七)西哥特,即西班牙、(八)東哥特,當時位於義大利北部、(九)赫如利,當時位於意大利、(十)汪達爾,位於非洲北部。

     並且羅馬分裂成的這些國家,將再也不可能被合併成一個大國,直到『石頭』打下來,基督復臨之時,正如預言中所指出:『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這些預言至今仍不斷奇妙地應驗著,在歐洲歷史上雖有不少帝王將相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統霸西歐各國,重新成為一大帝國,但結果都遭到慘敗。遠的不必說,就如近代法國的拿破崙(1769-1821),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威廉第二,以及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等,都是野心勃勃,不可一世,妄想統霸天下,而最後慘遭失敗的顯著例證。

     西歐各國將再也不可能被統霸成為一個大國,直到基督復臨之時。讓我們時時儆醒,不斷預備。主說:『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不知主道你們的主是那一天來到。..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太24:42,44)。

     以上我們祗是將但以理二章大像的預言很簡略地講解了一下。但已可看出此預言的應驗是何等的奇妙。有力地證明:聖經中的『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也進而證明:『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

第四點,內容奇妙,科學證明:

     聖經雖然是一本古老的宗教經典,但和現代的科學知識並無矛盾。相反,聖經中還包含著一系列有關科學的最奇妙的啟示。

     例如聖經中早在三千五百年前即已開始指出:地球是懸在空中的(伯26:7)。是會旋轉的(伯38:13,14見原文和英文聖經),是圓球形(賽40:22.箴8:27),它的東西兩半球都有人居住(路17:34-36. 太8:10-12 )。這些啟示對古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大地怎樣會是圓球形?怎樣能旋轉?又怎可能懸在虛空?豈不要『趺落』下來麼?這裏面的道理直等到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後,才真正搞明白了。原來大地真是懸在虛空之中的。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它得以環繞太陽運轉,才不致『趺落』下來。但約伯卻早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前即已指出:『上帝將大地懸在虛空』。

     又如聖經中記載,起初人是用地上的塵土這的。對此,不但古人不能理解,而現代不信的人也常以此譏誚聖經。然而有一位科學家施勞生卻告訴我們說:『聖經之最大奇事,是它的化學上的正確。聖經第一卷說,人是造自塵土的。這在字面上和科學上都是正確的。在塵土裏有14種不同的化學元素,在人體裏也同樣有那14種元素。』(引自要道小冊)。的確,人體所有的化學元素成份和塵土是一樣的。據『科學中國』雜誌第四卷第十期的登載,按萱曼(SHERMAN )之研究,人體之平均成份如下表,而泥土的成份也如下表:

 成份和百分比:

      氧65%,碳18%,氫10%,氮3%,鈣2%,磷1%,鉀0.35%,硫0.25%,

         鈉1.5%,氯0.15,鎂0.05%,鐵0.001,碘少許,氟少許,矽少許.

     從以上所舉的例證中可以看到:聖經中的古老啟示和現代科學的最新發現是完全一致的。這再一次證明了聖經確實是上帝所默示的。

 第五點,古老記載,考古證實:

     近一百幾十年來國外的聖經考古學有著驚人的發展和巨大的貢獻。過去聖經中的古老記載常被些不信的人視為神話故事,沒有歷史根據,但經過這許多年來考古學的大量發現,都已一一被證明為事實。目前有關聖經的考古學已進展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於聖經中的每一古老記載,每一奇妙的史實,幾乎都已獲得了奇妙的證實。由於這方面例子實在多不勝舉,現祗舉二個例子:

     如聖經中記載,古代所多瑪、蛾摩拉二城的居民,由於罪惡滔天,惡貫滿盈,以致上帝最後不得不從天上降下硫磺與火毀滅了他們(創19章)。這去有些不信的人常將這一記載視為神話故事,不願相信為事實。但早在幾十年前考古學家已在死海南端淺水區一帶找到了這兩座被毀滅的城市,並且證明它們當初確是被硫磺與火所毀滅的。原來該地區盛儲硫磺與石漆(即瀝青),直到今日仍然是這樣。當時從地底下突然爆發地震,有火紅的岩漿從地底下噴出來,將滿含硫磺與瀝青的地層噴到天空,並燃燒起來,然後又撒落在那二個城市上,正如從天上降下硫磺與火一樣。同時因那一帶地層中含有很厚的鹽層(現在所多瑪山下還有一個150英呎厚的鹽層),隨著地層噴向天空,也將地底下的鹽層噴射到天空,於是火紅的鹽和硫磺一同撒落下來,包圍在甚麼固體物質上就立即形成『鹽柱』,以致直到今天那裏仍有許多鹽柱,且被人們稱之為『羅得的妻子』。   

     再舉一個例子,聖經上曾記載某次亞述王西拿基立帶領大軍攻取猶大諸城,並要毀滅耶路撒冷。希西家王哀求上帝拯救,上帝就藉先知以賽亞安慰他,並答應予以救護。就在當天夜裏,上帝派了一位天使到亞述營中殺滅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發現營中盡是屍體,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後來被他兒子殺死(王下18-19 章)。關於這一件事,過去有些人也視為神話,不願相信為事實。但早在幾十年前,也已被考古學家所證實。原來考古學家已從古代尼尼微城廢墟下挖掘出一根六角柱碑文,上面刻有亞述王西拿基立的皇家歷史。此六角碑文已被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勃裏斯特帶回芝加哥,至今仍存在那裏。此六角柱上記載了西拿基立的各次主要戰役,包括他的攻打巴勒斯坦戰役,上面提到了這樣一件事,他的軍隊在耶路撒冷遭遇奇怪的消滅。

     考古學家和聖經學者認為,這一句話顯然是指他的軍隊十八萬五千人被天使所滅之事說的。首先是年代相同,都是發生在西拿基立最後攻打猶大和耶路撒冷時。第二是地點相同,都是在耶路撒冷城旁。第三是情節相同。他說他的軍隊遭到奇怪的消滅,既然說消滅,也就是全軍覆滅的意思,既然說奇怪的消滅,也就是他不能理解他的軍隊滅亡的原因。因天使殺滅人不需要使人流血,或使人痛苦掙扎,祗是使人立刻斷氣而死。而這種死因實是他所不能理解的。因他看到他的軍隊既不像中毒而死的,也不像瘟疫而死的,更沒有被殺流血的情況,而祗是安安靜靜的死去。這實在是令他驚奇不解的。祗有一點情況他沒有記載,即他的軍隊死亡人數。這也許是一種軍事機密,或是出於其它的考慮,他不願提述具體的人數。但當時一個帝王將領打仗時率領一、二十萬軍隊也是常有的事。因此聖經上記載被殺人數為十八萬五千人也是完全真實可信的。

     總之,通過上述幾方面的部分例證,我們已可確知深信:『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17)。

 


第二章  關於舊約正經的形成

 

     關於舊約的『正經』,或稱『正典』一詞,希伯來原文是『堪納』(KANEH),希臘原文是『堪嫩』(KANON),英文也譯為『堪嫩』(CANON ),它的原意是『量度的竿』(結40:3.42:16),或說『量度的杖』(啟11:1)。比喻作『標準』的意思。因此所謂『正經』,實際上也就是我們真理信仰上的標準。經上說:『人當以訓誨和法度為標準,他們所說的若不與此相符,必不得見晨光。』(賽8:20)。

     舊約聖經包含有39卷經書,這39卷經書都是正經。舊約正經的形成主要是由於上帝,而不是由於人。首先這些正經『都是由上帝所默示的』,並且上帝也賜下了許多內在的印證和外在的見證,使上帝的兒女們都能在聖靈裏確知深信它們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

     例如,在摩西時代,上帝就已正式將聖經賜給人類,藉此向人類顯示自己。上帝曾親自臨格在西乃山,在烈火、電轟中當著以色列眾百姓的面,親口頒佈十條誡命,並親手刻在兩塊石版上,交給摩西,存放在約櫃內,要上帝子民遵守。(申10:1-5. 4:12,13)

       上帝又吩咐摩西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申4:14),並『將這律法的話寫在書上』,存在約櫃旁(申31:24-26)。還要將摩西的律法書抄出許多本,以便能不斷學習、遵行。(參申17:18-20)。

     又如約書亞也曾得蒙上帝直接的啟示和帶領,並將教訓百姓的話,寫在書上。(書1:1-9. 24:26)。

     撒母耳也曾寫書『放在耶和華面前。』(撒上10:25)。

     諸先知也都寫書,將上帝的啟示和帶領記錄下來。(如耶36:32.亞1:4. 7:7-12)。

     最後,當身為文士和祭司的以斯拉從被擄之地歸回耶路撒冷時,舊約的39卷經書除瑪拉基書外已全部寫成。以斯拉曾『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拉7:10. 尼8:1-5)。

     根據『猶太人遺傳(PIRKE ABOTH BABA BATHRA )說,在以斯拉時代,猶太人組織大公會,文士以斯拉..將舊約的書卷收集及組織起來。..以斯拉收集經典的目的有四:一.要重建百姓的宗教生活,必須有經典作依據及指引。二.要延續百姓的宗教生活,一代代的延續下去,必須要保持神的真理。三.在新舊宗教生活青黃不接的階段,很容易有假冒的經典出現,因此需要有一套完整公認的經典。..四.可能以斯拉亦看見神的啟示會停止供給他們,如以前稀少時的情形。(參撒上3:1.摩8:11)。收集與整理是時機了。』

     『以斯拉除了收集神的正典外,又將舊約的書卷組織起來。如將一些書末末了之話加上補語,使前後連串起來。(參代下36章之末與拉一章首數節)。這種將一些書連貫起來的風格,乃是因為敬虔的猶太人欲將神的啟示作成一個有系統與連貫的記錄,所以就連串起來,成為一套權威的記錄。

     當時以斯拉所匯集的經典,包括被擄前的作品,及被擄後的書卷,以及歸回時期所寫成的,尚欠的祗有瑪拉基書,該書後來在大公會(或稱大會堂GREAT SYNAGOGUE )會議中被納入正典內。』

『舊約之書卷為之成為正典,是因為它們本身具有神的權威,及神授權的權威。它們書成後立時被認出有神的權威居中。..在這些書卷被納入正典前,它們已有「正典」的資格了。』(馬有藻著「舊約概論」12-13頁)。

     海來博士著的『聖經手冊』上對此也提到:『猶太人相傳以斯拉集成的舊約,我們相信這是正確的。舊約各卷在寫成之初就被人認為是由神的靈感動而來的,於是相繼被放在會幕或聖殿中。後來製成許多抄本以應需要。..歸回後,以斯拉把這些流散各處的聖書卷收集起來,排定次序,放在聖殿中。後來為了各處會堂』(『聖經手冊』兩約之間495-496頁)。

     我們看到主耶穌在世時,這些被收集、編排的聖書被稱為『經』,猶太人經常在會堂中學習它,並且當眾宣讀。猶太人都公認它是上帝的話。而主耶穌也同樣承認它是上帝所默示的經書。

有一次『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有人把先知以賽亞書交給祂。祂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隨後『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路4:16-21)。

     另一次主耶穌也對猶太人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這裏所說的聖經,就是指我們現在所有的舊約聖經39卷經書說的。

主耶穌復活後,向往以馬忤斯的二個門徒顯現時,也曾對他們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麼?於是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路24:25-

27)。接著向眾門徒顯現時,又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路24:44-45)。

     在新約聖經中也曾廣泛地引證了舊約聖經的語句或意思多達六百五十處。但卻從未引用其它任何書藉。似乎祗有一個例外,猶大書中引用了以諾書中的話。(猶14,15.節)。但猶大書所引用的以諾所說的話也有可能直接出於聖靈的啟示。不論怎樣,猶大都是根據於靈感的權威和歷史的事實,而不是根據於以諾書的權威。海萊博士提到:『新約引用舊約經文約三百次,但從未引用其他任何書藉,(只有一個例外,猶大書中引用以諾書的話)。新約所引用舊約經文之中,有很多是取自當時通用的「七十士譯本」。七十士譯本雖附有「次經」(The Apocrypha),但是新約從未引用次經。這就証明耶穌與門徒不承認次經是神言的一部份。』(聖經手冊495 頁)。

使徒保羅也曾特別為舊約聖經作見證說:『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又說:『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5,16,17)。

     主耶穌和使徒保羅所說的『聖經』原是指舊約聖經說的,因新約聖經當時還未寫成,或僅部分寫成。而且當時猶太人各會堂所用的聖經,也就是以斯拉所收集編定的經卷,也就是主耶穌和保羅所承認的聖經,和我們現在所用的舊約聖經39卷經卷是完全相同的。祗是在排列的次序和方法上略有不同。

     猶太人希伯來文舊約聖經分為三部分,合共24卷經書:第一部分是『律法』,共有五卷經書,即指摩西五經:創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第二部分是『先知』,共有八卷經書,分為前先知書和後先知書。前先知書有約書亞書、士師記、撒母耳記和列王記,共四卷。後先知書有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以及十二小先知書集合卷,也共分為四卷。第三部分為『書卷』,(THE WRITINGS),共有十一卷經書。為詩篇、箴言、約伯記、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但以理書、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的集合卷,以及歷代志。

     根據以上的分法可見,由於撒母耳記、列王記、歷代志都不分上下卷,以斯拉和尼希米二書也合為一卷,十二卷小先知書也合為一卷,因此上述的二十四卷經書正等於現在舊約全書的三十九卷經書。(參看『聖經手冊』495 頁和『聖經啟導本』20頁)

     『猶太歷史家約瑟法認為舊約正典在亞達薛西王時已經集成(與以斯拉同時)。下面是他的話:「我們(猶太人)只有廿二卷書,含有各時代的歷史,我們相信是由神而來。其中有五卷係摩西所寫,內含摩西律法,人類起源,及後代歷史,直至摩西死時為止。摩西以後的先知們,相繼寫下了摩西至亞達薛西王之間的歷史,各記自己時代的事蹟,共成十三卷。其餘的四卷含有對神的讚美及道德規律。自亞達薛西王至今的歷史(指次經的一部分)也被記下,但是這些後期的記載,我們認為不能與上述各書卷相比,因為上述的那種先知已停止出現。我們對經書的態度,可用下述的事實證明:自亞達薛西王至今,在這很長時間中,從未有一人敢任意加添或減少這些經書中的一個音節。每一個猶太人自誕生時即有一種天性,認為這些經書是神的教訓,必須遵守,並且如屬必要,樂於為之捨命。」

     這見證的價值很大。約瑟法於主後37年生於耶路撒冷,是貴族祭司出身。曾受深博的猶太及希臘教育。他是加利利的總督,與羅馬作戰時曾作指揮官,耶路撒冷毀滅時,他也在場。被擄往羅馬後,盡心研究文學,著有四書:「猶太戰爭」「猶太古期史」「對阿庇因的答辯」(上文即自此書中錄出),及「自傳」。

       約瑟法的這一段話是有力的證據,告訴我們耶穌時代的舊約含有那些書卷,並告訴我們在耶穌以前四百年,舊約已經集成。

   約瑟法為甚麼說當時猶太人的經書是二十二卷呢?我們可以解釋如下:路得記有時單成一卷,有時與士師記同寫於一個卷軸中;耶利米哀歌也是如此,有時與耶利米書合為一卷。所以舊約的廿四卷有時合併為廿二卷,以求與希伯來文字母的數目相同。

  至於舊約書卷的排列次序,七十士譯本把舊約各卷按照內容重加排列。拉丁文、英文及中文譯本沿用七十士譯本的次序。今日的舊約各卷的排列次序雖與希伯來文舊約不同,但是內容是毫無不同之處的。舊約一名,當然是在新約集成後才有的。』(聖經手冊496-497頁)。

舊約聖經七十士希臘文譯本,將舊約聖經各經卷按內容重新分類編排,分為四部分。由於這種分類法清晰明瞭,易於記憶,現已被普遍採用。它將舊約聖經分為四部分:一,律法書,又稱摩西五經,也就是聖經的開頭五卷經書: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二,歷史書,也就是接下來的十二卷經書: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列王紀上,列王紀下,歷代志上,歷代志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三,詩歌書,又稱智慧書,也就是接下來的五卷經書: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四,預言書,又稱先知書,也就是接下來的從以賽亞書到瑪拉基書的十七卷經書。其中又分為五卷大先知書(從以賽亞書到但以理書),和十二卷小先知書(從何西阿書到瑪拉基書)。所謂大小先知書,不是指先知有大小,而是以先知書的內容長短來命名的。意即內容長的稱為大先知書,內容短的稱為小先知書。

 


第三章 關於新約正經的形成

 

     新約聖經包含有27卷經書,這27卷經書都是正經。新約正經的形成也同樣主要是由於上帝,而不是由於人。首先這些正經也『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提後3:16)。所謂『默示』原文是吹氣,或譯為靈感而成的。其中的預言也都『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後1:21)。上帝也已賜給這些經卷許多內在的印證和外在的見證,又藉著使徒們的直接的和簡接的工作,使這些新約經卷能在教會信徒中被珍藏、流傳下來。從新約聖經的有關見證中已可看出,當使徒們還在世時,在他們自己的靈感寫作,或嚴密監視中,已經開始為教會將他們及別位在上帝默示下的著作搜集起來,並與舊約聖經同列,被看作上帝默示的話語。

     首先以四福音來說,四福音本是記載主耶穌基督的生平事蹟和教訓。但我們相信門徒在寫四福音時,並不是單憑自己的記憶力和理解力,而卻是有聖靈的提醒、感動和啟示的,它們同樣是在上帝的默示下,被靈感而成的。因為主耶穌對此早已賜下奇妙的應許和保證。如主耶穌在即將離世前接連應許門徒說:『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話。』(約14:26)。又說:『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16:12-14. 太28:19,20)。每個聖徒在聖靈裏仔細默想,深入體會四福音的記述時,將會強烈感受這一切。

     在四福音中也有著使徒們的直接的和簡接的工作。例如馬太福音和約翰福音本是由使徒馬太和使徒約翰親筆所寫的。在教會屬靈的恩賜和職份中,使徒的神聖性並不次於先知。因此這兩本福音的神聖可靠性,在教會聖徒中自易得到公認。

     至於馬可福音,寫作的人馬可雖然不是使徒,但卻跟隨使徒彼得多年,二人親密無間,情同父子。教會眾聖徒都相信,他所記述的,主要都是從使徒彼得所領受的。而且使徒保羅在即將殉道前也曾在提摩太後書中為馬可的傳道聖工作了美好的見證。(提後4:11)。使徒約翰的門生,希拉波里的監督,最後為主英勇殉道的帕皮亞(PAPIAS),也為馬可福音作了美好的見證說:『長老也是如此說,馬可作為彼得的傳譯員,他把所記憶的基督的言語和工作照實寫下來。(並非按著時間順序)。』(聖經手冊338頁) 

     至於路加福音的寫作者路加雖然不是使徒,但卻有使徒保羅為他作了美好的見證(提後4:9-11)。使徒保羅也承認路加福音具有和舊約聖經同等的地位。在大約主後65年後所寫的提摩太前書5:17,18 中,使徒保羅說:『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私,更當如此。因為經上說:「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又說:「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使徒保羅在此引證的兩句經上的話,前一句是引自申命記25章4 節。後一句引自路加福音10章7 節,該處是這樣說的:『因為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至於聖經其他地方,找不到這樣的話。馬太福音10章10節的說法也略有些不同。該處是說:『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可見保羅在此特別引證了路加福音中的話,並將路加福音看作是聖經中的一部分。

     『很多人推想路加寫這部福音是在主後大約60年,適為保羅被囚於該撒利亞之時,而且接著在往後兩年,保羅被囚於羅馬的時候,寫使徒行傳。因為這兩部書都是寫給同一個人,實際上是一部著作中的兩卷,..。』(聖經手冊361頁)。因此又可見,保羅肯定了路加福音在聖經中的地位,也等於順帶肯定了使徒行傳的地位。

     現在我們再來看新約書信。新約書信共有廿一卷,其中十三卷明顯是使徒保羅所寫的,另外希伯來書自古以來也被大多數人承認為保羅所寫的。正如海萊博士的『聖經手冊』上介紹說:『東方的教會從最初就曾接受本書為保羅所著的理論。..西方的教會到了第四世紀才承認本書為保羅所著的理論。優西比烏認為保羅乃是本書的著者。..亞歷山大的革利免以為保羅曾用希伯來文寫了本書信,後來由路加譯成希利尼文(因為本書的希臘文法是最優美的)。俄利根說「本書的意思是保羅的,也可以相信保羅或許為本書信的著作者。..」馬丁路得猜想是亞波羅所寫的,但對這個意思並無古代的考據。因襲相傳而直到今日仍被人普遍承認的意見,都以保羅為本書信的著者。』(聖經手冊497頁)。懷愛論也指出本書是使徒保羅所寫的。至於其他七封書信分別由使徒彼得、使徒約翰、主的兄弟雅各和主的兄弟猶大所寫的,通稱為普通書信,和上述保羅書信相區分。

     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中特別宣稱:『弟兄們,我告訴你們,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加1:11,12)又說:『上帝賜恩給我,..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祕,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弗3:2,3.帖前2:13)。

     保羅在書信中也要求在各教會中都宣讀他的書信。例如在歌羅西書4 章16節中保羅說:『你們念了這書信,便交給老底嘉教會,叫他們也念。你們也要念從老底嘉來的書信。』在帖撒羅尼迦前書5 章27節上又說:『我指著主囑咐你們,要把這信念給眾弟兄聽。』在帖撒羅尼迦後書2 章15節又說:『所以弟兄們,你們要站立得穩,凡所領受的教訓,不拘是我們口傳的,是信上寫的,都要堅守。』

     使徒彼得也一再在書信中要信徒『紀念聖先知預先所說的話,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傳給你們的。』(彼後3:1,2. 1:15)。

     使徒彼得也曾在書信中特別為使徒保羅的書信的神聖性作見證,並將保羅的書信和聖經中的經書同列。他是這樣說的:『親愛的弟兄阿,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並且要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信給你們,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講論這事。信中有些難明白的,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沉淪。』(彼後3:14-16)。

     而另一方面使徒保羅也在書信中為其他使徒們所寫書信的神聖權威作了總的見證。如保羅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聖徒說:『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2:19-20)。當然,這是指教會在信仰方面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從主所領受的純正信仰的根基上。保羅在同一封書信中又說:『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1-13)。在另一封書信中保羅也勸勉信徒說:『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帖前5:19,20)。當然,也包括『不要藐視使徒的講論。』因此當時的教會聖徒,對使徒們的靈感著作都是極其重視的,把它們看作和舊約聖經具有相同的權威。

     至於雅各書和猶大書都是主的兄弟雅各和猶大所寫。而且主的兄弟雅各也被保羅稱為使徒,當時也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如保羅在加拉太書信中所說:『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看見。』另一段又說:『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拉1:19. 2:9)。

     至於使徒約翰所寫的啟示錄中,更是一開始就宣稱:『耶穌基督的啟示,就是上帝賜給祂,叫祂將必要快成的事指示祂的眾僕人。祂就差遣使者曉諭祂的僕人約翰。約翰便將上帝的道和耶穌基督的見證,凡自己所看見的,都證明出來。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啟1:1-3)。在啟示錄最後,約翰又在聖靈裏宣告:『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甚麼,上帝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麼,上帝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份。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啟22:18-20)。

     其實,不僅啟示錄書具有這樣的神聖權威性,而其它各卷經書也都具有同樣的神聖的權威。(加1:6-12. 彼後3:14-18)。正因此,新約各經卷一出現時即被所在地區的眾教會所接受。但由於新約各經卷乃是由多位使徒和作者,在不同地區和年代所寫成的,又由於各地區距離的遙遠,交通的不便,製作手抄本的困難,以及當時環境的艱險,處於羅馬帝國逼迫教會的時代,以致全部新約經卷的匯集形成,不是短時間內所能完成的。正如聖經手冊上所指出:『最先發現的新約經典:發現於巴勒斯坦的有馬太、雅各、希伯來(?)。發見於小亞細亞的有約翰、加拉太、以弗所、歌羅西、提摩太前後書、腓利門、彼得前後書、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及啟示錄。發見於希臘的有林前、林後書、腓立比書、帖前、帖後書、路加(?)。發見於革哩底的有提多書。發見於羅馬的有馬可、行傳與羅馬書。我們知道巴斯斯坦、小亞鈿亞、希臘與羅馬相互的距離都是很遠的。舊約的經典完全發源於一個小國家的版圖內,而新約的經書乃是來自若干距離遙遠的國家。..當時的旅行與交通乃是又慢又危險。..當時也沒有我們今日的印刷設備,..當時乃是教會受逼迫最激烈的時代,若干基督教寶貴的著作都必須祕密的保藏起來。在君士坦丁奉教以前也沒有教會的會議,以供各地的信徒聚首一堂,來查考比較他們所有的著作。』(手冊937-938 頁)。

     雖然如此,在聖靈的引導下,在使徒的指導下,新約聖經的二十七卷經卷還是在各地區被保管和流傳著,並逐漸匯集在一起,以致於使徒約翰的門生和幾位早期的的教會領袖們,在他們留下來的為數很少的著述中,也都廣泛引用著新約聖經的各經卷。

     例如羅馬的革利免(CLEMENT)『是羅馬的監督(主後91-100

年),他也是保羅、彼得的同伴。他一定也是與約翰相識的人。..據說他曾被定了罪而被拘禁在地礦內。在圖拉真王在位的第三年為主殉道了。』他在主後95年寫了一封給哥林多人的書信,『當他寫此書信時,正是約翰被放逐充軍到拔摩海島的那一年。』『這封書信寫、發的背景,正是哥林多教會分門結黨激烈的時期。』書信中『充滿了許多有關謙卑的教訓勸勉,並且特別注意復活的事實真理。這書信曾受人很高的重視,以致在許多教會中都曾公開的宣讀,直到第四世紀。』(聖經手冊948頁)。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在此書信中『曾引用或提到了馬太、路加、羅馬、林前、林後書、希伯來書、提前書、彼前書。』(同上938頁)。還有雅各書、以弗所書等。(新約概論23頁)。

     又如波利卡普(主後69-156 年),是使徒約翰的門生,士每拿的監督,最後為主英勇殉道。他約於主後110 年寫了一封給腓立比人的書信,至今仍存留著,其他書信都失傳了。在這封書信中他廣泛引用了新約聖經中廿一卷經卷的話。他引用的經卷有四本福音書和使徒行傳,有羅馬書、林前、林後、加拉太、以弗所、腓立比、歌羅西、帖前、帖後、提前、提後、希伯來、雅各書、彼前書、約翰一書、啟示錄。(新約概論23頁)。 

     又如伊格那丟(主後67-110 年),是使徒約翰的門生之一,是安提阿的監督。最後為主英勇殉道。在他遺留下來的書信中,也引用了包括希伯來、雅各、約翰一、二書在內的多卷經卷。(同上)。

     又如愛仁紐(主後130-200 年)是波利卡普的學生,後來作了高盧里昂的監督。最後也為主英勇殉道。他曾寫了一本反對知識派異端的書。在他的著作中他曾廣泛引用了新約聖經中廿三卷經書,祗有腓利門、雅各、彼後、約翰三書似未有引用。(同上)

     又如優西比烏(主後264-340 年),是該撒利亞的監督,也是教會的歷史家。康士坦丁皇帝接受基督教後,曾要優西比烏安排人抄寫五十本聖經,抄在羊皮卷上。『那麼優西比烏的新約聖經之中究竟所包含的是些甚麼書呢?正是我們今日所有的全部新約聖經。』(聖經手冊941-942頁)。

     又如『亞他拿修本是亞歷山大的主教,在主後367 年之復活節,為了紀念主之受苦,他編彙了一本新約經典,名「復活節通信」,新約之27卷全在這書目內。』(新約概論22頁)。

     又如耶羅米(主後340-342 年)為拉丁教父中最有學問的一位,曾將聖經譯成通俗拉丁文字,直到如今該譯本仍作為羅馬天主教欽定本聖經。其中新約聖經部分和我們的新約二十七卷經卷相同。另外奧古斯丁(主後354-430 年)是北非洲希玻的監督,也都承認新約聖經的二十七卷經書為正經。

     以後,在主後397 年召開的迦太基教會會議上,『正式的批准了我們今日所用的新約27卷書。它雖然未曾正式的核定新約的經書為正典,但是它卻表示出當時眾教會不約而同的判斷,接受了這一本成為人最寶貴產業的新約全書。』(「聖經手冊」942-943頁「聖經啟導本」新約導編1334頁)。

  關於新約正經的形成就敘述到這裏。

 


第四章 關於正經次經偽經和近代評經學

 

正經

     我們知道,我們基督教的聖經共有66卷經書,其中舊約39卷,新約27卷。(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可以連想一個乘法口訣,三九,二十七)。這新、舊約六十六卷經書都是屬於『正經』,或說『正典』(CANON),它們都是上帝所默示的聖書,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正如我們前面已經詳細介紹過的。

次經

     此外,有的聖經版本在新約全書和舊約全書之間,附加了十四卷書,是屬於古時猶太人的著作,在主前一世紀到三世紀內寫成。作者是誰多數未能決定。它們都不是上帝所默示的經書,因此被稱為『次經』,或說『旁經』(APOCRYPHA)。舊約聖經的七十士希臘文譯本因和次經同時,就含有次經。但是希伯來原文的舊聖經卻不含有次經。主後一世紀猶太人的祭司和歷史家約瑟法也對次經加以否定。猶太人也從來不承認次經為他們的經典。主耶穌也從來沒有引用過它們。使徒也是這樣。特別值得注意的,新約聖經直接簡接引用舊約經文多達六百五十處,但卻從未引用其它任何書藉。似乎只有一處例外,猶大書似乎引用了以諾書的話。(猶14節)。其實猶大書也可能另有神聖可靠的來源,而並非一定要根據以諾書。何況猶大也並未提到以諾書名。尤其值得注意的,如前已引述,新約聖經由於是用希臘文寫的,因此新約聖經所引用的舊約經文中,有很多是從當時通用的七十士希臘文譯本中引來的。七十士譯本中雖附有次經,但新約聖經卻從來不引用次經。這就證明主耶穌和門徒,以及新約聖經,都是不承認次經是上帝所默示的。當然初期教會也都不承認次經有聖經的權威。

     當主後第二世紀,聖經被譯成拉丁文的時候,它的舊約部分是按照七十士譯本翻譯的,因此次經也存在於拉丁文聖經中,以後又進入了第四世紀譯成的通俗拉丁文譯本中,(LATIN VULGATE)。這本聖經譯本就成了後來羅馬天主教所採用的聖經。宗教改革興起後,宗教改革家和基督徒以上帝的言語作為宗教改革運動的基礎,因此一致否認次經為聖經的一部分,正如初期教會和猶太人對次經所持的態度一樣。但羅馬天主教在1456年舉行的以對付宗教改革運動為目的的天特大會中,宣讀十一卷次經為聖經的一部分。(原十四卷中的三卷:瑪拿西的禱告和以斯拉續篇上下卷未被採取,這十四卷次經的名稱下面會介紹)。因此現在次經仍在他們的聖經上。(德威譯本DOUAY VE RSION)。(以上所述參看:聖經手冊495,497頁等)。現在羅馬天主教的聖經中『除了這六十六卷書,還多七卷,而且同是「但以理書」,卻在3章23節與24節之間,多了一篇「亞撒利亞的禱告」,和一篇「但以理三友的讚美歌」。「以斯帖記」也多了一個補錄,一共十節,加在第十章末。』(聖經啟導本1322頁)。

     至於次經的內容,有些或可以作為當時歷史背景資料或教訓的參考,有些是冒名編造的作品。其中有些教義的觀點也是違背聖經教訓的。十四卷次經的名稱如下:一.以斯拉續篇上卷,二.以斯拉續篇下卷,三.多比傳,四.猶滴傳,五.以斯帖記補篇,六.所羅門智慧書,七.便西拉智慧書,八.巴錄書,耶利米書信,九.亞撒利亞禱告文和三青年的讚美歌,十.蘇撒拿傳,十一.比勒與大龍,十二.瑪拿西禱告文,十三.馬克比書上卷,十四.馬克比書下卷。(參聖經手冊497-499頁)。

偽經

     除了次經外,當時還有不少『偽經』出現。『偽經』又稱『偽名書』(PSEUDEPIGRAPHA),也是猶太人的著作,『著於主前一世紀至主後第一世紀之間。其中大部分是預言性質,作者冒古代人之名,用預言的筆法,描寫歷史事蹟,自稱書中的異象是舊約古代名人所見的。其中一部分極其荒誕無稽。這些書中提及彌賽亞的地方甚多。馬克比時代的苦難,加深了猶太人對彌賽亞的盼望,認為祂來臨的時候近了。這些著作一部分以傳說為根據,一部分來自幻想。』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以諾書、摩西被提、以賽亞升天、禧年書、所羅門的詩篇、十二先祖之約、西比林神諭等等。(聖經手冊499-500頁)。              

  有人對正經、次經、偽經的區別,作了這樣一句簡括的評論:『綜觀「次經」、「偽經」與「聖經」之內容,而可說聖經是「神的話」,次經是「人的話」,偽經是「神話」。』(新約概論12頁)。當然此處對次經、偽經的分法,只是從大體來說的。

  以上提到的所謂次經、偽經,都是屬於舊約方面的。其實新約方面也是有偽經的。可能由於它們未被混在新約聖經的正典中,有些人就不去提述它們了。聖經手冊上對此介紹說:『這一類的書乃是那些出現於第二世紀荒誕偽造的福音、行傳及書信。這些書大半是杜撰捏造的,從最初就被人發覺了。「其中的內容乃是充滿了許多關於基督與使徒們荒誕無稽的故事生平,以致從未被人承認過是由於神而來的,而且也未列入我們今日的聖經中。」這些偽經乃是極力企圖補滿新約耶穌生平的遺漏,而因此來傳佈他們所主張的那些異端的理論。』         

  『據我們所知的這些偽經約共有五十本膺造的福音書,另外尚有許多膺造(名不附實)的行傳與書信。.. 

     據說穆罕默德之獲得基督的理論,大半是由於這些書而來。同時這些書也是羅馬天主教一些異端的發源地。』(聖經手冊944-945頁)

     例如這些偽經的書名有:尼哥底母福音、雅各福音傳、馬利亞過世、希伯來人福音、伊便尼派福音、埃及人福音、彼得福音、多馬福音、馬利亞誕生、亞拉伯幼童福音、木匠約瑟的福音、彼得啟示錄、保羅行傳、彼得行傳、約翰行傳、安德烈行傳、多馬行傳、彼得達與雅各的手書、由老底嘉而來的書信、保羅達與西尼卡、埃底撒王阿加魯的書信。』(詳參聖經手冊945-947頁)。

所謂『評經學家』

 講過了正經、次經和偽經的問題,關於聖經的近代批評學的的問題也需要一題。很可嘆的,有一些以『學者』『評經學家』自居的專門批評聖經的人,實際上都是一些戴著有色的眼光,存著不信的偏見的人,他們不信神蹟和預言,因此用盡方法,挖空心思,一心想要抹殺聖經的神聖權威性。然而他們對聖經的諸多批評,都已不斷被聖經考古學的大量發現和許多基要派的虔誠愛主的學者所駁倒。

 關於『聖經的近代批評學』問題,我願從『聖經手冊』一書中,引錄幾段話,以便大家有所瞭解。

 『這一本聖經連同新約的廿七卷正經,既被早期的教父所接受,最終又被迦太基會議所批准,以後就毫無疑問的成為一千多年來基督教國家所公認的正式經典了。

 因著那一種近代批評學精神的崛起,而對於聖經書籍及其他古代書籍的來源與真實性,就來了一番重新的考查。將「批評」應用在聖經上本是一件不幸的事,..而要用盡方法來抹殺聖經的權威。若是這一詞的意義是指著公正的批判考查事實,或真誠的尋求歷史上的事實,這一種批評學還是自然合理正當的,同時也會增加我們對聖經上的知識。

 歷史的批評學..是與聖經書籍的真實性發生關係的,這就是說,是誰寫了這些書,何時寫的,以及這些書是否屬於歷史性的等等。

 關於批評新約的書籍,這不啻重新掘出那原始教會的教父所已經圓滿解決了的問題。近代的批評學者對於考查新約書籍的真實性所用的工夫,並沒有好像當那些書最初出版時那些信徒所用的考查工夫。實在說來,當時的信徒對於批評那些書籍的性質,在資格地位上比較那些近代的批評學家是更勝一籌的。..一本書究竟具有歷史性的抑或捏造杜撰的,一出版時人就發覺了。..

 關於那些批評學家最不幸的事件之一,就是他們推翻了那歷代對於聖經來源的意見,並且擅敢以為自己壟斷了所有的學問。他們以為他們的意見就是所有博學之人共同的意見。他們是這樣的狹窄以致以為惟有那些堅持他們的學說的人才是學者嗎?他們是如此的愚昧而不知道世界上許多最有名的博學者都是「保守基本」的嗎?一種見地並不一定代表學識,而不過是一種心思的典型而已。這一本可愛的老舊聖經已經磨壞了不少的鐵砧了,那些批評家已經老早被人遺忘了,而聖經仍是直往前行,受無數千萬人的愛戴尊敬。這實在是一本無上之寶的書呀!

 對於經文的批評(Textual Criticism):這種批評的工作乃是要將各種古抄本作綜合的比較,並且確實的查考出究竟這些古抄本所根據的準確的原本如何。這種批評學工作的結果就產生了馬所拉氏希伯來文舊約聖經(Massoretic)及魏斯科與霍爾特氏的希臘文新約聖經(Westcott and Hort),其中大多數都是聖經準確原始所用的字眼。印刷術的發明曾除掉了不少經文上錯誤的危險。』(聖經手冊943-944 頁)。

 


第五章 關於新舊約的古老譯本和手抄本

 

     我們知道舊約聖經幾乎全部都是用希伯來文寫的,祗是以斯拉和但以理書中的一部分內容是用亞蘭文寫的。亞蘭文是當時巴比倫一帶人民所用的語言,也是被擄的猶太人在外邦之地所用的語言。後來猶太人歸回本國後,也使亞蘭語在猶太本國流行起來。而另一方面,自從亞歷山大征服了歐亞世界,建立了馬其頓.希臘帝國後,由於長期來推行希臘化語言、文化、科學的影響,以致於當時歐亞世界各國和猶太人都通曉希臘語文。希臘文幾乎成了當時那一帶地方的世界語,而且希臘文結構嚴謹,詞意豐富,因此使徒們和新約的作者在聖靈的引導下,全部用希臘文寫成了新約聖經。

     新約聖經所用的希臘文和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著作中所用的古典的、類似文言文的希臘文是有所不同的,過去有些人還對此加以譏諷,稱之為『聖靈的希臘文』。但是近些年來考古學家們發現了許多當時無意長久保存,卻意外地保存了下來的文件、便條、收據等等,結果發現其中所用的希臘文和新約聖經中所用的是一樣的。這就證明新約聖經乃是採用了當時民間通用的類似『白話文』的希臘文所寫的,更能使上帝的真道通行、廣傳於世界各國。當然,新約聖經在用詞和達意方面也具有宗教經典的特殊之點,有時也會受到一點舊約聖經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影響,但並不很多。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新、舊約聖經的古老譯本。

     (一)『七十士譯本』(THE SEPTUAGINT)可說是舊約聖經最古老的希臘文譯本。聖經手冊上提到,此譯本『譯成於亞歷山大城,那裏有許多講希臘話(希利尼話)的猶太人。相傳由於埃及王多利買非拉鐵非(285-247 年)的請求,耶路撒冷派了猶太的七十位語言學家,到埃及去翻譯舊約。先譯摩西五經,其餘各卷陸續譯成。翻譯者共七十人,所以稱為七十士譯本。某些與此譯本有關的傳說是不可靠的。通常認為七十士譯本的翻譯工作,確自多利買非拉鐵非王在位時開始,一百年後完成。希臘文是當時通行世界各處的文字。基督在世時,七十士譯本已經在猶太人中通用。新約也是用希臘文寫的,新約引用舊約的地方,多取自七十士譯本。』(聖經手冊500 頁)。 

     (二)『古敘利亞文譯本(OLD SYRIAC)成於主後二世紀,為敘利亞人所用。那完全的抄本在今日已經不復存在。』   

   (三)『通俗敘利亞文譯本(PESHITO SYRIAC),此譯本成於四世紀。這個乃是根據古敘利亞文譯本而且勝它一籌。除此以外尚有其它更近代的敘利亞文譯本。』在『通俗敘利亞文譯本』中,當然也包含了新約全書。

     (四)『舊拉丁文譯本,成於二世紀。其中的舊約並非從希伯來文舊約譯成,而由七十士希臘文譯本而譯成。』其中也包含了新約全書的絕大部分。僅缺少了希伯來、雅各和彼得後書。當時新約正經還未完全彙集而成。

     (五)『通俗拉丁文譯本(VULGATE )「此乃耶柔米在主後382 至404 年所作成的舊拉丁文的修正本。舊約除詩篇外全部是由希伯來文譯成的。」新約也包含了全部二十七卷經書。「這一本譯本作了西方的聖經約有一千年之久。」』

     (六)『埃及方言譯本(COPTIC)此乃是埃及本土方言的譯本,成於二世紀。在此譯本之後尚有若干種譯本接踵而來。』

     (七)『其它語文方言,在第四世紀有埃提阿伯與歌德譯本。(GOTHIC)。在第五世紀有亞美尼亞譯本。在第九世紀有亞拉伯與斯拉夫譯本。(SLAVIC)。』(以上參聖經手冊955-956頁)

     現在讓我們再來介紹聖經的古抄本。舊約聖經的古代抄本,一般是寫在羊皮卷上的。據說有一個拉比教導一個抄寫聖經的文士說:你要謹慎細心地抄寫每一句經文,免得你抄錯一個字,而成為毀滅人靈性的人。因此文士在抄寫聖經時,都要大聲念出來,一邊念,一邊寫,以防寫錯字。如果發現寫錯了字,整張羊皮卷都要作廢,也不允許在羊皮卷上塗改或補漏。而每當抄寫到上帝的聖名時,也要將筆洗乾淨,沾上墨水再寫,以表示對上帝聖名的尊敬。文士們雖然如此嚴格謹慎地抄寫舊約經文,但有時難免仍會有細小的錯誤發生。正如聖經手冊上提到:『希伯來文字母是方形的,各母音附有標號(希伯來文的標音符號在主後第六世紀才開始使用),自左向右寫。文士抄寫經文時,雖然極其小心,但是仍然不免發生細微的錯誤,所以抄本與抄本之間,略有不同之處。被擄(巴比倫)之前,舊約各卷的抄本存於聖殿中,其後,各地會堂自製許多抄本以應需用。固然文士們有時無意間把邊註抄入正文,但是有些近代的經文考據學者,把那種誤抄的情形加以過度的誇張。印刷術發明以後,這錯誤自然大部消除。今日,學者們經過長期勞苦工作之後,已經把各種略有不同的抄本加以對照,而產生了公認為最正確的舊約版本──馬所拉版本(THE MASSORELIC VERSION)。』(聖經手冊501 頁)。

     馬所拉版本是以第八世紀的最完整的舊約聖經手抄本為基礎,再和各本古老手抄本對照研究,改正了抄寫上出現的細小差錯而產生的公認為最正確的原本版本。我們現在所用的舊約聖經,就是根據這一原文版本而翻譯過來的。

     尤其令我們興奮的,公元1947年在死海西北端的洞穴中發現的死海經卷轟動了全世界,這是屬於公元前二世紀的舊約聖經抄本,當時以幾十萬美元的高價被以色列人收買,運回國內,存放在一座特別為它建造的『聖經之殿』中,供世界各國考古學家、科學家和聖經學者的參觀和研究。尤其近年來通過放射性同位素碳14年齡測定法,測出這些古卷的年齡也是在二千多年以上,更加證明了它們確是公元前二世紀的舊約聖經手抄本,其中包含了舊約聖經的大部分經卷。以後又相繼發現了其它洞穴中的舊約手抄本,總共有十一個古洞,到1969年時已總共發掘出四百份手抄經文卷。此外還發現了成千成萬塊手抄本的碎片,是屬於舊約聖經各經卷的,祗是還未找到以斯帖記為碎片。現在經文學者正將這些碎片一片片拼接起來。在這些洞穴中所發現的古老聖經手抄本,正是主耶穌和使徒們在世時所讀的舊約聖經。現在經過聖經學者的研究對比證實,死海經卷的內容和我們現在所讀的舊約聖經內容是相同的。至於抄寫上的極細微差錯現也可以由新的重譯本來改正。(詳參:『死海經卷與聖經』一書)。

     現在再讓我們來介紹新約聖經的古代手抄本,實際上新約手抄本也是和舊約手抄本合在一起,而聯合組成了基督教的聖經。

     聖經手冊上提到:『按照我們所能知道的,所有新約聖經的原始抄本都已經完全喪失了。從最早的時代就有人開始為著各教會預備了一些聖經貴重的抄本,當年代一久而那些老抄本殘舊朽壞了,就又重新抄製新抄本而珍藏起來,以應當時及後代的需要。

     當時最通用的書寫材料乃是一種紙草紙(PAPYRUS)。這種紙草紙乃是用生長在埃及國那一種水上植物的簿片而製成的。..當時所用的墨水乃是炭、膠、及水三者合製而成的。單頁的紙草紙是為著寫短文章用的。若要使用更長的紙就必須..形成一卷一卷的樣式。..

     到了主後第二世紀新約的經書就開始用近代書藉的款式而製成,使無論多少頁數都能歸入一卷,並且每頁都能編有號碼。..    紙草紙並非一種十分耐久的品質。若久經年日並天氣潮濕,它就易於折碎而立刻朽爛了,惟有在埃及因天氣的乾燥及變幻無常的風沙,使這些紙草紙的書藉能以保存,經久不壞,一直到我們近代仍能發現那些上古經典完整不腐的全集。

     到了主後第四世紀,有一種最精細的犢皮紙取代了紙草紙。這一種書寫紙張乃是最精細的牛皮紙,比較紙草紙更為耐久,可以作成近代書藉的款式,而不是羊皮卷的款式。

     在近代發見埃及紙草紙的抄本以前,所有我們能知道(的)那些尚存留至今日的聖經抄本,乃是用犢皮紙所寫成的。到了十五世紀印刷術發明以後,那種製造聖經手抄本的工作就停頓了。』(聖經手冊950-951頁)。

     直存到今天,已被發現的手抄本,或部分的,或一卷一卷的,式整本的,總數已達成千上萬冊,這些都是從二世紀到十五世紀之間抄成的。

     『據所知,這些犢皮紙的抄本大半是成於第四世紀到十五世紀之間的。其中分有二種字體,一即正楷書,一即草楷書。所謂正楷書者,就是用大寫字母而寫成的。這一類的抄本約共有一百六十種,都是成於四世紀到十五世紀之間的。所謂草楷書者乃是用小草楷連接不斷的寫成,這些大半是成於主後十世紀到十五世紀之間的。正楷書的抄本是較草楷書的抄本更古些,因此其價值也更勝一籌。

     那存到現代的最古最全備,被人普遍知道價值連城的抄本,共有三大抄本,即西乃山抄本(CODEX SINAITICUS),梵蒂崗(教皇教庭)抄本,(CODEX VATICANUS),及亞力山太抄本。(CODEX ALEXANDRINUS)。我們深信,這三大抄本與全部聖經的原始本都是一式一樣的。茲將這三大抄本的原委沿革與內容分別的敘述如下:

     西乃山古抄本(Codex Sinaiticus):這西乃山古抄本是由一個德國學者名提辛多夫(TISCHENDORF )在1844年,在西乃山腳附近一間名叫聖客薩林的修道院內發見的。他當時曾注意到在一個裝滿著枯樹葉而正在燃燒的藍中瞥見了一些寫著希臘文的羊皮紙頁。等到他仔細查驗後就證實了那些乃是希臘文舊約七十士譯本,即最古抄本的一部分。

     這一本古抄本共有四十三頁。他再三的搜尋其它的頁數,而最終仍是毫無所得。到了1859年,他又再回到西乃山的修道院那裏。當他與一管家論及七十士譯本的事,那管家就述及他已獲得一本最古的抄本。於是他就將那一本用紙巾包裹好的抄本拿來遞給提辛多夫。這就是提辛多夫十五年前所尋得四十三頁而當時未能獲得的其它抄稿。當他詳細翻閱那些殘頁時,他就發現了那握在他手中的書,乃是世上所遺存至今最寶貴的經書。經過了長期的國際商討談判,最後被帝俄獲得,將它保存在聖彼得堡皇家的圖書館內,直到1933年,以後就獲得了五十萬金元的價值而轉售與英國的博物院。

     此抄本共有舊約199 頁,及新約的全部,並附有巴拿巴的書信與黑馬牧人書的一部,有148 頁,總共有347 頁。全部都用最好犢皮紙並秀麗書法寫成的。那些張頁乃是十五英吋長,十三又二分之一英吋闊。此抄本乃是成於四世紀的上半期。這乃是獨一無二含有全部新約的一種古抄本。提辛多夫在第一次訪問西乃山修道院所獲得的四十三頁,現仍存在德國的萊比鍚大學圖書館內。

     梵蒂崗(教庭)古抄本(Vatican):成於第四世紀。自1481年就存在梵蒂崗的圖書館內。其中有些新約已遺漏了。此抄本與西乃山抄本均為抄本中最古並最珍貴的兩本。提辛多夫以為這兩本可能都是出於一人的手筆,他或許也是君士坦丁王所委派的五十抄錄員之一。

     亞力山太古抄本(Alexandrian):成於第五世紀,在亞力山太。此抄本自1627年就存在於英國的博物院內了。幾乎全部聖經都完整,惟有一些遺失了。內中附有革利免的書信與所羅門的詩篇。

     其它抄本:以法蓮抄本(Ephraem),第五世紀的作品,現存法國的巴黎,只有新約的一半。別撒抄本(Beza),屬第五世紀,現存在劍橋大學,內容祗有福音與行傳。華盛頓抄本,屬第四世紀作品,1906年發見於埃及,現存在美國華盛頓的施密生尼安圖書館,內容祗有福音。』(聖經手冊951-952頁)。

     除了上述幾本最古老、最珍貴的聖經手抄本外,在埃及發現大量的更古老的紙草紙聖經抄本部分經卷,也是極有價值的。

     關於紙草紙的抄本:『有一位名叫畢特利民(FLINDERS ETRIE)者,當他在埃及中部從事發掘探險工作的時候,曾注意到現露在那被埋沒在沙土底下垃圾堆中陳腐的紙草紙若干頁,於是他心中猜想那些或許是有價值的文件。他的兩位學生,即格林非GRENFELL與亨特HUNT,他們二人乃是牛津大學學生,曾在主後1895年開始對這些紙草紙抄本作精密系統性的搜尋。在以後的十年中,他們曾在那名叫奧西倫曲士地方及鄰近的地方發見了聖經抄稿殘片,共有一萬種之多。另外,其他的探險發掘家也發見了大量同樣類似的抄稿。這些抄本乃是由那些被沙土覆蓋的垃圾堆,或木乃伊的箱內,或用香料薰存的鱷魚身內,所發掘出來的。..其中也含有一些早期基督教的作品,這些對於近代考查聖經的學者乃是極有興趣與裨益的。』(聖經手冊953-954頁)。

     關於『約翰福音的殘片:有人曾發見了一小片的紙草紙,是三吋半長二吋半闊,一邊是寫著約翰18章31至33節,而另一邊是寫著約翰18章37、38節。這乃是一本原有130 頁,八又四分之一英吋長,八英吋闊的抄本的碎頁殘篇。將其中的字形及書寫的方法與某些附有年代的抄稿作比較的研究時,一般的學者都認定它乃是第二世紀上半期的作品。這乃是一種最古老的聖經抄稿。由此可證明約翰福音的存在是毫無疑問,此書並且在約翰死後竟流行到埃及國。此約翰的殘片發見於1920年,現保存在英國曼澈斯特的雷蘭圖書館內。』(同上954頁)

     關於『福音與行傳:上段所發見的紙草紙抄本中,含有30篇殘缺不全的張頁,內中是馬太、馬可、路加、約翰與行傳的一部份,約成於第三世紀的初葉。這一部分的抄稿就是人所周知的「徹斯忒俾提彙集。」』(同上954頁)。

     關於『保羅的書信:此抄本共有86頁,104 頁的殘餘,其中包含了羅馬、希伯來、林前、林後、以弗所、加拉太、腓立比、歌羅西、帖前、帖後等書,乃於主後200 年所抄寫的,也是屬於「徹斯忒俾提彙集」之內的。』(同上954頁)

     『略論「徹斯忒俾提集」的內容:在這彙集內也包含了一些創世記、民數記、申命記、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但以理、以斯帖及啟示錄三分之一的抄稿。此彙集出版於1931 年。其中的一部分乃屬於米芝根大學所有。自西乃山古抄本被發見以來,這一本對於聖經經文上具有極大的貢獻,同時對於新約經典的真實、完整上,也是一件極其貴重的明證。』(同上955頁)。

     關於『耶穌的言行錄:除了許多含有部份聖經的紙草紙殘片外,尚有一些流行於三世紀,而至今都未經記載的耶穌言詞。..也有些殘片是包含著耶穌的生平事蹟。』(同上955頁)

     總之,在15世紀印刷術發明之前,聖經都是靠手抄本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自從約翰加頓堡在主後1454年發明了活字版的印刷術以來,聖經就能以開始廉價大量的出售,以致大大的促進了聖經在人間的流通與影響力。在往昔一本聖經的代價乃是人一年的工資。加頓堡第一本印行出版的書就是聖經。有一本至今仍保存在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內,其價值是美金三十五萬元。』(聖經手冊953頁)。現在聖經早已經被翻譯成二千多種文字方言,出版銷售的總數早在1988年底時已超過四十億本。真是要感謝天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的洪恩大愛!